可控核聚变全面爆发!产业链龙头厂商全梳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09:43 2

摘要:美股核能板块盘后大涨,消息上特朗普最早将于今天签署行政命令提振核电发展,受此消息影响,Oklo盘后涨超13%、Cam eco涨超5%、NANO核能涨12%,我国核电景气度同样有望在“十五五”持续。

美股核能板块盘后大涨,消息上特朗普最早将于今天签署行政命令提振核电发展,受此消息影响,Oklo盘后涨超13%、Cam eco涨超5%、NANO核能涨12%,我国核电景气度同样有望在“十五五”持续。

可控核聚变领域在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展,多个国家和地区在这一前沿科技上不断突破。

英国和中国分别在EAST和STEP等项目上取得重大突破,展示了在长脉冲高约束模等离子体运行方面的技术实力。

美国和俄罗斯则在无中子质子-硼聚变研究和ITER项目上取得进展,为未来清洁能源的实现奠定了基础。

此外,全球合作也在加强,如16家企业和政府对Kyoto Fusioneering的投资,以及各国在资金和技术上的相互支持,共同推动了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发展。

当前核聚变板块是技术与资本的共振。技术端:上游高温磁体突破、海外实验Q值持续提升。资本端:“十五五”期间产业进入资本开支加速周期:合肥BEST项目高频招标(累计150e+)、西物院项目预计招标40-50e、江西星火一号项目未来招标200e。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涵盖了上游原材料、中游设备和下游核电应用三个主要环节。

上游原材料包括磁体材料、第一壁材料、偏滤器材料和氘氚燃料,这些是构建核聚变装置的基础。

中游设备则涉及磁体、偏滤器、第一壁和真空室等关键组件的制造,确保核聚变反应的顺利进行。可控核聚变产业链的价值量中,设备费用占据了显著比重。以ITER项目为例,其成本构成显示磁体部分占比最高,达到28%,这表明磁体在可控核聚变装置中的核心地位和高成本特性。

下游核电应用方面,由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广核等企业主导,推动核聚变技术在实际中的应用和发展。整个产业链各环节紧密相连,共同推进可控核聚变技术的进步与商业化进程。

可控核聚变产业链:

资料来源:行行查

国光电气:检漏与核工业的双料强者。为核聚变装置研制的偏滤器和包层系统等核心配套器件,已在新一代人造太阳 “中国环流三号” 及中国全超导托卡马克核聚变实验装置(EA­ST)等国内重要科学装置上应用。

合锻智能:锻造核心部件的 “工匠”。承接核聚变真空室构件的研制工作,与中国核工业二三建设有限公司签订了大额订单。

兰石重装:老将的核能新征程。拥有 70 余年的技术底蕴,其产品覆盖了从上游核化工和核燃料领域设备,到中游核电站设备,再到下游核燃料循环后处理设备的全产业链 ,并取得了中核集团、中广核集团等 40 余家核电业主单位供应商资格。

中洲特材:高温合金缔造者。优异的耐高温、耐腐蚀性和高强度等特性,非常适合用于核聚变装置超高温环境下的结构件 ,试制的镍基合金、钴基合金环件样品已通过性能验证,适用于反应堆真空室、屏蔽包层等关键结构。

常辅股份:核电技术迁移王者。深耕核电行业超 40 年,自主研发的核级阀门电动装置及 1E 级电动机成功应用于 “华龙一号”“国和一号” 等重大核电项目,实现了关键设备的国产化替代。

旭光电子:可控核聚变的后起之秀。自主研发用于可控核聚变领域的百千瓦级、兆瓦级大功率电子管已实现批量供货。承接的“长脉冲高功率四极管研制项目”通过中科院合肥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专家评审,成为国内唯一实现该技术国产化的企业。

整体来看,可控核聚变在多种发电形式中展现出显著优势。与火力发电、水力发电、光伏发电、风力发电、海洋能发电和核裂变发电相比,可控核聚变不仅具备高能量密度和原料易得的特点,还能确保供电稳定且布置灵活,同时兼具清洁环保的优势。这表明,可控核聚变作为一种新兴的能源技术,在未来能源结构中具有巨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能够有效解决传统能源存在的诸多问题,推动能源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可控核聚变##核电#

*公开资料整理,仅作为行业分析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来源:乐晴智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