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技大学副教授王传超:要想发展贵州科技事业,必须梳理过去的历史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06:48 2

摘要: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文明的交汇·贵州科技简史》的编著 王传超: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做贵州科技史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说。

北京科技大学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院副教授,《文明的交汇·贵州科技简史》的编著 王传超: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为什么要做贵州科技史的研究?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展开说。

第一,贵州科技史涉及地方科技史和少数民族科技史两个主题,它一直是中国科技史研究里面非常基础、引起比较多关注的主题。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里面成立了贵州科技史志的专业委员会、少数民族科技史的专业委员会。在科技史研究领域,这两个领域的研究一直受到很多关注。但是,虽然近年来一直出版了不少专著和论文,存在比较尖锐的一些问题,主要在于研究边界的规定很模糊,不好判定。

首先,如果是地方科技史,一位科学家出生于山东,但主要研究工作都在江南或陕西,那这位科学家是研究山东科技史的研究内容?还是陕西科技史的研究内容?这不好判定,比较容易引起争议。

少数民族科技史也有同样的问题,某位科学家在民族划分上是少数民族,但接受的是现代教育,在北京、上海受教育,工作也在那边,那这位科学家能否纳入少数民族科技史范畴?很难说清楚。

具体说到贵州,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从历史上来讲,贵州是相对封闭的地理单位。在文化上形成了相对有地域特色的文化特征。在此情况下,它天然作为一个相对独立、能够被作为研究对象来展开研究。跟其他地方不一样,山东科技史的研究对象很难划分,但贵州科技史的研究对象相对来说是独立、单一的,可以将它作为研究对象展开工作。

另一方面,它又不仅是一个封闭的状态,不管是中原文化、国外来的西方科技文化,一波一波通过各种契机进来,比如明朝时中原的科技文化大规模进入贵州,近代抗战时期有很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迁来贵州,“三线”建设就更不用说了。近年来外来的文化一直在进入。

因此,一方面它是相对封闭、单一的,另一方面又有很多交流。贵州的科技文化是什么样的状态?一方面可以研究它的特色,另一方面又可以作为很好的文明交流互鉴融合沟通的对象,特点非常鲜明。这种地域性、民族性非常突出的研究对象,在国内来说,贵州是最突出的省份之一。因此,从研究者的角度来讲,它是非常好的研究对象。

八九十年代,中科院科学史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就到贵州来做调查、做研究,收集资料,研究贵州的少数民族天文学史。我们还可以期待贵州在未来中国的科技发展史中贡献更多。

以上是从研究的角度来讲,从另一个侧面来讲,它跟科技史研究的学科特点有关。要想发展科技事业,必须认识过去怎么发展过来的?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就有必要把贵州科技发展的历史做一个梳理。

本文来自【贵州广播电视台-动静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