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再次爆发!这3类人最危险!专家警告:端午前务必做好6件事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2 19:31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新一波新冠疫情卷土重来,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多地报告新增病例攀升,尤其在医院、学校和公共交通系统中,传播速度惊人。

《新冠再次爆发!这3类人最危险!专家警告:端午前务必做好6件事》这个标题并不危言耸听,而是基于现实的冷静警示。

这不再是“遥远的病毒新闻”,而是实实在在的风险提醒,尤其是对于特定人群而言,更是一次严峻的健康考验。

新冠这一波卷土重来,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以更狡猾、更隐蔽的方式“改头换面”。身边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咳嗽、发烧,但核酸却查不到?

有没有听说,有些人明明打了疫苗,还是反复感染?这不是偶然,这是病毒在变异,而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经验”里。

我记得前段时间,我在医院接诊了一位60多岁的男性患者,糖尿病病史10年,打过三针疫苗,自认为“铜墙铁壁”。他告诉我,“这不就是流感嘛,扛扛就好了。”

结果呢?三天后发展成肺炎,住进了重症监护室。“不是不疼,是你还没轮上。”病毒面前,轻敌就是最大的风险。

说句不中听的,新冠病毒从来没有真正离开过我们,只是我们以为它走远了。而这一次,它变得更聪明、更隐秘、更难缠。

根据中国疾控中心最新通报,本轮疫情以JN.1变异株为主,传播力强,潜伏期短,症状轻重不一。很多感染者表现为“轻感冒”或“无症状”,但病毒却在悄无声息中扩散,尤其在免疫力低下人群中,病情发展迅速,极易引发并发症。

现在正值换季,加上端午节将至,探亲、旅游、聚餐等活动频繁,人群流动性大大增强,病毒借机扩散的“窗口期”正悄悄打开

第一类:老年人群+慢性病患者

老年人是典型的“高危人群”,尤其是伴有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人群。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数据显示,超过70%的重症患者都有基础疾病背景。这些人身体的“免疫军队”早已疲惫不堪,一旦感染,很容易“兵败如山倒”。

有个真实的例子,一位70岁的奶奶,患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感染后短短5天发展成呼吸衰竭。她家人一直以为“只是普通感冒”,结果延误了处理,险些酿成悲剧。

第二类:免疫系统受损者

包括正在接受化疗的癌症病人、接受器官移植的人群、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这类人群不但感染率高,而且极容易出现病毒“清不干净”的情况,病毒在体内“潜伏作乱”,形成反复感染,甚至引发多系统损伤。

第三类:忽视防护的年轻人

别以为年轻就是“金刚不坏”。年轻人是“超级传播者”,活动范围广、社交频繁,而大多数人又放松了警惕,不戴口罩、不勤洗手、不注意通风,成为病毒传播链条中的“隐形中继站”。

很多年轻人感染后症状轻微,自己都不知道,但身边的家人却因他们而感染,结果酿成大祸——这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无数家庭的亲身经历。

端午节临近,粽子香飘四方,但健康防线也必须紧绷。专家提醒,这6件事,不做后悔,做了不亏

第一件:口罩,不可弃用

别以为戴口罩是过去的事。在密闭空间、公共交通、医院等高风险场所,戴口罩依然是最简单、最有效的防护方式之一。尤其是老人和孩子,外出务必佩戴好口罩。一层布口罩挡不住,建议选择具备一定过滤能力的口罩。

第二件:通风,是免费的“空气疫苗”

很多人家里窗户常年不开,怕灰尘、怕冷、怕热,但你得知道,病毒最怕的就是“流动的空气”。每天定时开窗通风20-30分钟,不仅能够稀释空气中的病毒浓度,还能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对呼吸系统是极大的保护。

第三件:聚会要“限流”,别扎堆凑热闹

节假日是家庭聚会的高峰期,但人多口杂,病毒也趁机“串门”。特别是有老人、小孩的家庭,聚会人数要控制,最好提前了解参与人员的健康状况。健康第一,热闹可以晚点再凑。

第四件:身体信号别忽视,别硬扛

很多人把咳嗽、乏力、低热当“换季综合征”,结果误判病情。新冠不是“发高烧”才严重,有些变异株首发症状是胃肠不适、喉咙干痒、肌肉酸痛。如果身体出现异常,尽早就诊,别拿命硬撑。

第五件:疫苗加强,别嫌麻烦

虽然我们都打过疫苗,但疫苗的保护力是会“打折扣”的。尤其是老年人和高风险人群,建议按照医嘱完成加强接种。“打不打”的区别,不是有没有用,而是有没有命。”

第六件:心理防护也是一种“免疫力”

别小看焦虑、恐慌的影响,心理状态直接影响免疫系统。很多人一听“新冠又来了”,就开始失眠、焦虑,结果身体状态一落千丈。适当运动,规律作息,远离谣言,才能真正增强抵抗力。

我有一个认识的朋友,30出头,健身达人,平时饮食严格控制,自认为“身体倍棒”。结果感染后连续发烧三天,嗓子像吞刀片一样疼,失去了味觉和嗅觉,整整一个星期没下床。他说:“我从来没想过,一个‘小感冒’能把我打得这么惨。”

你以为你不怕,其实是你还没遇上“那一刀”。新冠不会挑人,但它会“趁虚而入”。免疫力低、作息乱、压力大的人,就是它的“靶标”。

很多人说,“现在新冠都成‘感冒’了。”是的,对一部分人来说,可能真的是“轻描淡写”的几天

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一场不可逆转的灾难。新冠带来的不只是肺炎,还有“长期后遗症”:记忆力下降、心率不稳、持续疲乏、甚至免疫紊乱。

而这些后遗症,有时候比当时的症状更难缠。“阳过”的人不等于“安全”,而是更需警惕

我们不是要制造恐慌,而是要提醒大家:新冠从未远离,我们不能“习惯性遗忘”。尤其在节日临近的时刻,病毒最喜欢的就是“人多+放松”的组合。

现在做的每一个小动作,比如戴口罩、开窗、避免扎堆,也许看起来不起眼,但却是守护自己和家人健康的最有力方式。

健康,从不是等问题来了才开始重视的事。它应该像吃饭睡觉一样,成为你生活的“自觉动作”

就像端午节包粽子那样,一层一层包裹着心意。我们的防护措施,也是一层一层包住自己和亲人的平安。

再说一遍,新冠真的还在。别等下一次“发烧+咳嗽”来敲门,才想起今天这篇文章。

来源:张医生健康守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