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互联中国公益行动”丨一朵花激活县域经济,姚安花卉产业如何带动6.4万人增收?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10:20 1

摘要:在云南楚雄州姚安县,曾经的传统农业县正因“一朵花”实现华丽转身。依托“高海拔低纬度黄金花谷”的天然优势,姚安以智能种植、沪滇协作、三产融合等创新模式,打造出全国领先的花卉产业集群。2024年,全县花卉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产鲜切花10亿枝,综合产值突破18亿

在云南楚雄州姚安县,曾经的传统农业县正因“一朵花”实现华丽转身。依托“高海拔低纬度黄金花谷”的天然优势,姚安以智能种植、沪滇协作、三产融合等创新模式,打造出全国领先的花卉产业集群。2024年,全县花卉种植面积达2.1万亩,年产鲜切花10亿枝,综合产值突破18亿元,带动6.4万群众增收,成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这背后,是科技赋能、市场开拓与联农带农机制的协同发力。

规模与科技双轮驱动:高原绽放“致富花”

姚安花卉产业的崛起,始于规模扩张与技术升级的“双引擎”。通过整合沪滇协作资金2.2亿元,当地建成智能温室7130亩,引入荷兰Priva环控系统,实现温度、湿度、光照全自动化调控。2024年,亩均产量突破20万枝,较传统种植提升3倍,智能温室操作员等新型职业农民达800人。

种源自主化是另一大突破。联合上海农科院建成高原花卉种苗研发中心,姚安培育出“赤子之心”等18个自主品种,打破国外垄断。2023年杭州亚运会颁奖花束即采用“赤子之心”月季,实现国产月季首次替代进口。种苗年繁育能力达8000万株,获国家专利17项,制定行业标准3项,技术覆盖率达90%。

沪滇协作与国际市场:让“云花”香飘全球

姚安与上海嘉定区共建全省首个跨省花卉产业园,引入法国玫昂、荷兰英特普兰等12家国际企业。2024年出口东南亚鲜切花1.2亿枝,RCEP市场占有率提升至15%。同时,通过“云上花田”电商平台和上海“彝州驿站”展销中心,鲜切花48小时直达北上广深,沪滇消费协作销售额达7.38亿元。

三产融合与品牌矩阵:农旅结合激活新动能

产业升级不止于种植。姚安打造14470亩“滇中普罗旺斯”文旅融合区,开发鲜花宴、精油DIY等30种体验项目,年接待游客超50万人次,带动餐饮、民宿增收8000万元。姚安玫瑰连续4年亮相巴黎、米兰时装周,品牌曝光量超2亿次,“云秀”牌月季鲜切花更连续5年获评“云南省十大名花”。

联农带农机制:让群众在家门口增收

花卉产业成为姚安群众增收的“金钥匙”。通过“土地流转+务工+分红”模式,农户年人均增收1.8万元,6.4万人实现就业,脱贫户就业率达95%。全县建成21个帮扶车间,培育职业花农1200人、电商主播53人,村集体年均增收超10万元。

政府主导的“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进一步织密就业网络。花卉产业联合会带动12个合作社、14户家庭农场自主发展,7500名群众在基地务工,年增收3.15亿元。此外,“姚安花卉工”获评省级劳务品牌,3500余人通过订单式培训获得技能证书,实现从传统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型。

绿色转型:生态与效益双赢

姚安创新“光伏+花卉”模式,建成全国最大基地,年发电1.2亿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10万吨,亩均“阳光收益”达2万元。循环农业技术年消纳农业废弃物3万吨,节水70%,153个产品获绿色认证,有机玫瑰亩均收益突破8万元,形成“低消耗、高产出”样板。

机制创新:政府搭台筑牢产业根基

政府顶层设计激活资源,规划6万亩现代花卉产业园,构建“研发在飞地、种植在姚安、销售在全球”格局。国有投融资平台创新“财政建棚—企业租赁—农民租赁”模式,资产收益率达10%,带动16万户农户嵌入产业链。中国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等高校的“院士指导团”常年驻点,开展“白天种花、夜晚上课”培训,年培训技工2000人次。

从沪滇协作到全球市场,从传统种植到三产融合,姚安以“一朵花”书写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这里的花卉产业,不仅是科技的试验田,更是群众增收的“幸福花”。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