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从西方文化进入到朝鲜之后,朝鲜国内就出现了一个信仰东学的组织。信仰东学的人认为朝鲜社会的民不聊生,都是因为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入侵,他们认为以天主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邪恶的根源。为了能够让朝鲜回归到以往富足的生活,他们要抵制西学,所以他们开创了一个和西学相抗衡的
自从西方文化进入到朝鲜之后,朝鲜国内就出现了一个信仰东学的组织。信仰东学的人认为朝鲜社会的民不聊生,都是因为受到了西方国家的入侵,他们认为以天主教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是邪恶的根源。为了能够让朝鲜回归到以往富足的生活,他们要抵制西学,所以他们开创了一个和西学相抗衡的学问叫东学。这个东学是以传统的儒释道思想为根基的,信仰东学的人就被称作是东学党,所以东学党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反对西方侵略的组织,这个组织从1860年代开始传播,一直到1894年,经过30年的传播,信徒越来越多,势力不断扩大。
1894年初的朝鲜已经连续两年大旱,整个国家民不聊生,饿殍遍野,朝鲜政府的横征暴敛丝毫没有减少,政府的这些行为引起了民变,在东学党领袖全琫准的领导下,朝鲜发生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场农民起义迅速蔓延到了朝鲜全国,前往镇压的朝鲜官军被打得一败涂地。直至四月底,起义军先后攻克灵光、咸平、务安,基本控制了南方三道。
全琫准
1894年4月28日,全琫准率兵到达全罗道首府全州。午时,起义军从城门发起猛烈攻击,城内百姓纷纷响应,守城官兵四处逃窜,全州城很快就被全琫准的起义军攻克。要知道全州是朝鲜太祖李成桂的祖籍地,起义军攻克全州在朝鲜全境产生影响强烈。忠清道、庆尚道、京畿道、江原道、黄海道和南方各道纷纷爆发农民起义,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此时的朝鲜政府一方面向清政府求援,另一方面派人与起义军商定和约。朝鲜代表洪启薰和金鹤镇称起义军与官兵交战必将使全州古城遗迹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而且会使外国势力趁乱入侵朝鲜。他们提议双方都撤出全州,并同意起义军提出的任何要求。由于起义军伤亡严重而且正值农忙时节,很多农民义军无心应战,全琫准最终同意与朝廷和解。双方在6月10日签署《全州和约》,停战、撤军。
这时的清政府也收到朝鲜的求援,袁世凯当时是清朝派到朝鲜的最高代表,对于向清朝借兵袁世凯是非常赞成的。首先让朝鲜快速的恢复稳定,本来就是袁世凯的职责,在他看来现在仅凭朝鲜自己的官军很难快速的把叛军镇压下去。如果清朝出兵很快就可以解决问题,而且袁世凯他有过经验,十年前朝鲜出现政变的时候,就是清朝出兵三天就解决了叛乱,还有就是清朝出兵对袁世凯也有好处,袁世凯可以展示一下天朝上国的威力,要是清朝出兵平定了叛乱,袁世凯他作为清廷的代表,在朝鲜的地位就更高了,所以袁世凯积极地推动朝鲜借兵。
袁世凯
对于朝鲜叛乱的动态,李鸿章也是时刻都在关照袁世凯,把朝鲜的情况随时都通过电报给李鸿章进行汇报。对于朝鲜请求清朝出兵的事情,袁世凯也第一时间给李鸿章进行了汇报。李鸿章在接到电报之后,对于清朝是否应该出兵,他考虑的远比袁世凯要多。
首先他要考虑在国际上的影响,朝鲜现在是开放通商的状态,英国、法国、美国等国家都有利益在朝鲜,清朝要是出兵,得先考虑这些国际立场的看法,不过这个时候西方国家的态度是希望清朝去管一管朝鲜的,因为朝鲜社会要是一直都这么动荡,他们的利益都受到了损失。西方国家现在虽然不认可清朝和朝鲜的宗藩关系,但是他们也认可清朝和朝鲜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他们都希望清朝可以出手,赶紧把这个叛乱给解决掉了。在了解到西方国家的态度之后,李鸿章的考虑就是日本了,如果清朝出兵,日本会不会也出兵日本和清朝,目前的状况是比较紧张的,这点李鸿章是特别警惕的。
李鸿章给袁世凯发电报,让袁世凯去了解一下日本的态度。实际上日本是想在这个乱局里面找到可以入侵朝鲜的机会,当时地情况是自从清朝派袁世凯干涉朝鲜内政之后,日本在朝鲜的利益就一直没法扩大,日本要是想再进一步的在朝鲜地区利益,就只能找机会通过发起战争的方式来扩大。这次朝鲜的动乱正是日本等待已久的时机,日本是希望清朝出兵的,因为清朝一出兵,日本就可以有了出兵的理由。
当时日本驻朝公使是大鸟圭介,大鸟圭介曾经参与过日本的戊辰战争,参与过明治维新,他也去过欧美考察政治,他在日本以擅长谋略、遇事镇定而闻名。1894年的时候,大鸟圭介已经60多岁了,他有丰富的政治经验和外交经验。跟大鸟圭介相比,袁世凯他在外交上还是新手,大鸟圭介给袁世凯设了很多圈套,让袁世凯产生了很多误判。
大鸟圭介
在李鸿章和袁世凯考虑清朝是否应该出兵的时候,6月2号日本驻朝公使派出了一个叫郑永邦的书记员去拜访袁世凯,郑永邦来见袁世凯,他是以询问东学党叛乱进展的名义来的,在谈话里面郑永邦就诱导袁世凯,他说朝鲜这次叛乱时间太久了,日本的商业利益受到了很多损失,估计朝鲜政府是很难平定了,清政府能否帮助朝鲜勘乱。袁世凯没反应过来对方正在试探,他说已经跟朝鲜政府商量好了,朝鲜会发出正式公文,向清廷请求出兵。郑永邦在得到消息之后,日本国内立刻开始做了军事部署。
第二天日本又派了一个人出来跟袁世凯谈话,这次来的是杉村濬,这时候大鸟圭介已经回日本述职了,杉村濬是日本在朝鲜的最高官员。杉村濬来找袁世凯,也是跟袁世凯聊让清朝出兵的事儿,他重点说的是希望清朝可以快点出兵,清朝出兵之后可以快点平叛,快点让朝鲜恢复商业。但是在他的谈话过程中,他半开玩笑地说了一句话,他说贵国要是出兵的话,迫于形势,我国也不得不出兵了,实在是为难袁世凯立刻紧张起来了,他正色地问你们为什么要出兵呢。杉村濬说我们出兵是为了保护日本公使馆和日本侨民,袁世凯回答我清国出兵是应朝鲜政府的请求出来平定乱民的,不会危及到贵国侨民的安全。
杉村濬
杉村濬为了消除袁世凯的警觉,他就说自己说的是玩笑话,当不得真,阁下不必多虑,但是贵国如果出兵,请阁下务必转告我国。当天晚上袁世凯给李鸿章发去电报,汇报了他跟杉村濬的会谈情况,他说杉村濬的谈话重点放在恢复通商,根据袁世凯他自己的判断,日本应该不会出兵,即使出兵也只是派少量兵来保护日本使馆,对我们的出兵应该不会有影响。就在同一天,朝鲜政府向袁世凯正式递交了正式的请求支援的文件,袁世凯把这个文件用电报也发送给了李鸿章,在得到袁世凯的外交情况之后,李鸿章对日本出兵的防范就降低一些了,不过他还需要进一步的去验证日本的情况。
关于李鸿章跟日本人的沟通,李鸿章除了袁世凯一条线之外,他还有一条通道,就是清朝驻日公使汪凤藻,这时候清朝和日本已经互派使节有十多年了,1894年清朝的驻日公使是汪凤藻,汪凤藻这个人也是甲午战争里面的一个重要人物,他从日本的角度出发给李鸿章做了分析,他说日本在1889年公布了新的宪法,宪法公布之后,日本就进入到了宪政状态,进入到宪政状态就有了议会,日本自从有了议会,这4年以来议会整天都在打架,日本政府根本就没有力量。所以如果清朝出兵朝鲜,日本即便是不情愿,他也没有力量出兵,这是汪凤藻的分析,他的分析对李鸿章的影响很大,有了袁世凯的判断,有了汪凤藻的分析,李鸿章就做了决定,上奏朝廷出兵朝鲜。
汪凤藻
从事后来看,汪凤藻有非常严重的误判,当时日本得知清朝出兵的消息之后,立刻成立了战时大本营,日本的战时大本营就是把立法部门、行政部门、军事部门都集中到一起,这样可以对战时进行最有效的调度。汪凤藻他看到日本议会上的冲突其实大部分都是表面现象,日本政府不会因为内耗而牵扯到对外的战事,反而当时清朝的党争会牵扯到很多对外的战事。清朝的清流党对李鸿章的争斗,也可以说帝党和后党的争斗对前线的战局影响非常大。但是,在有了袁世凯和汪凤藻两条线的两个方面的分析之后,李鸿章决定出兵,李鸿章派出的是叶志超和聂士成的部队,叶志超是直隶提督,聂士成是太原镇总兵,他们两支部队都是属于淮军体系,一共有2465人。这两支部队是李鸿章派出的先头部队,之后李鸿章在国内继续集结部队。
6月6日,叶志超和聂士成率军出发,他们由海路出发,向朝鲜牙山湾驶去。
来源:历史那些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