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2024年起,十八洞村、花园村、小岗村以“共同富裕”为纽带,联合全国名村发起“乡土中国·十村研讨会”,旨在传播名村发展经验,鼓励众多特色村参与推动区域乡村振兴人才交流与产业合作,全面提升村庄经营与管理水平。
团结报特约全媒体记者 刘德明 通讯员 肖引霞 杨泽江
青山叠翠,云雾缭绕。初夏的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因为一群“老朋友”的到来,显得格外热闹。
5月17日,浙江省东阳市花园村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村干部们走进十八洞村,近距离感受十八洞村的山乡巨变。
这场跨越地域的相聚,正是三个村庄“双向奔赴”的生动缩影,也是中国乡村振兴道路上“共同富裕”的鲜活注脚。
跨越山海,共赴振兴之约
自2024年起,十八洞村、花园村、小岗村以“共同富裕”为纽带,联合全国名村发起“乡土中国·十村研讨会”,旨在传播名村发展经验,鼓励众多特色村参与推动区域乡村振兴人才交流与产业合作,全面提升村庄经营与管理水平。
2024年7月6日,2024乡土中国·十村(花园)研讨会在花园村召开。会上,三个村共同签订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共同推动乡村振兴》结对共建协议书,标志着共同富裕先行地、精准扶贫首倡地、农村改革发源地正式实施结对共建。
2024年11月3日,2024乡土中国·十村(小岗)研讨会在小岗村召开。会上,发布《乡创中国“村改十八彩”典型案例》、“联村田园谷”农文旅食学养综合体项目。
2025年5月17日,2025十村(十八洞)会议暨村企集团五村合作组织(2025)会议在十八洞村举行。会上,共同发布《乡村振兴衔接行动(十八洞)倡议书》。
每年,研讨会将举行1至2次,分别在花园村、小岗村和十八洞村,或经发起单位协商的其他特色村举行,总结乡村振兴村庄发展新经验,探讨乡村发展前沿问题。
如今,十八洞村、花园村、小岗村通过每年的研讨交流,携手建立起了深厚的情谊,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谋发展。
产业互联,注入共富动能
共同富裕,需以产业为基。
作为共同富裕先行地,花园村通过发展红木、新型材料等产业,走出了一条“以工强村、以商兴村,全面振兴、共同富裕”的特色发展之路。2024年,花园村实现营业收入786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18.2万元。
为推动先富带后富,2024年12月开始,花园村定期定量向十八洞村采购大米、山茶油等特色农产品,让大山深处的美味直通长三角餐桌。截至目前,共采购大米20余万公斤、山茶油8900瓶,累计采购金额100余万元。并向十八洞村捐赠两辆汽车,强化物流基建。
“每个月,我们都会向村民们发放从十八洞村购买的大米和山茶油,让大家能够品尝到苗寨里的原生态农产品。”花园村党委委员、花园集团副总裁邵鸿轩表示,“我们将在产业资源、生态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方面上,继续加强交流与合作,助力十八洞村及周边村的老百姓共同致富。”
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小岗村始终坚持深化改革、聚力产业振兴、增进民生福祉,持续打造高质量乡村振兴小岗样板。2024年,小岗村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48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500元。
“自从和十八洞村、花园村结对后,我们携手合作,把各自的能量、资源、智慧整合起来、发挥出来。接下来,我们三个村也将充分利用自己现有的资源、经验,来帮助其他的村,实现共同发展。”小岗村党委书记周群之说道。
作为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植、乡村旅游、山泉水、苗绣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十八洞村通过向花园村、小岗村输送苗绣文化,反哺其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我们联合打造一个资源共享平台,在基层联动、党建联建、产业帮扶等方面上,各村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信息共享。同时,通过互相交流,共同把整个乡村治理经验推广出去。”十八洞村党支部书记施金通说道。
党建引领,激活燎原星火
“一村富了不算富,大家富了才是真的富。”这句质朴的愿景,在三村的党建联建中落地生根。
自三个村结对联建以来,在村庄党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等方面开展互动交流合作,共同为全国乃至世界各地乡村提供经验借鉴和模式启示。
为发挥好党建引领、示范带动作用,三个村共同搭建基层党建交流平台,以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浙江省“千万工程”展示馆和十八洞精准扶贫主题陈列馆为载体,积极输出先进的党建模式和治理经验,服务全国村庄治理现代化。
同时,为助力乡村人才建设,三个村依托小岗干部学院、浙江共富学院和十八洞乡村振兴学院等资源,开展师资、课程等多领域的开发与合作,着力推广“千万工程·联创共富”乡村治理人才计划等学习“千万工程”特色项目,为乡村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队伍。
目前,三个村已向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浙江、河南、山东、山西、安徽、贵州、四川、湖南等全国各地的村庄,分享了农村改革模式、产业发展、人才培养等村庄治理经验,推动乡村振兴。
“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未来,十八洞村、花园村、小岗村将继续以开放的姿态,与各族同胞携手同行,用实践诠释“先富带后富”的时代内涵,共同编织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壮丽篇章。
来源:湘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