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书香苑社区,提起“席叔叔”,无人不晓。70岁的席孝平,头发虽已花白,却精神矍铄。他是兴洲花园小区的居民,更是社区孩子们心中的“书法爷爷”、家长们口中的“文化灯塔”。十年间,他以笔为舟、以墨为桨,在社区文化的长河中摆渡,让传统文化
席孝平教社区孩子学习书法。
在宁夏银川市西夏区贺兰山西路街道书香苑社区,提起“席叔叔”,无人不晓。70岁的席孝平,头发虽已花白,却精神矍铄。他是兴洲花园小区的居民,更是社区孩子们心中的“书法爷爷”、家长们口中的“文化灯塔”。十年间,他以笔为舟、以墨为桨,在社区文化的长河中摆渡,让传统文化浸润千家万户,让志愿服务精神在邻里间生根发芽。
席孝平的人生,是两段截然不同却同样精彩的旅程。
年轻时,他是中铁二十一局的“笔杆子”,以“思想之笔”书写铁路建设者的豪情。在西北铁路动脉的轰鸣声中,他深入一线采风,将铁路工人的坚韧与奉献化作一篇篇报告文学,获铁道部“全国铁路优秀共产党员”称号,用文字为“钢轨上的思政课”注入灵魂。
退休后,他执起狼毫,从“铁路人”变身“文化人”。作为书香苑社区关工委副主任,他主动腾出自家书房,开设公益书法课堂。每逢寒暑假,社区书画室便成了孩子们的“文化乐园”。席孝平从握笔姿势教起,一横一竖、一撇一捺,手把手带孩子们走进书法世界。十年间,200余名零基础学员在他的指导下,从歪歪扭扭的笔画到工整遒劲的书法作品,在宣纸上种下了传统文化的种子。
“当铁道兵的严谨遇上书法家的飘逸,横竖撇捺间架起的是文化之桥,更是一位老党员将钢铁脊梁化作翰墨风骨的赤子情怀。”社区工作人员如此评价。
席孝平的“文化摆渡”,不仅在笔墨之间,更在赤子之心。
得知社区邀请“五老”人才参与青少年教育,他主动请缨,不仅开设书法课,还策划“红色主题书法展”。在他的指导下,孩子们创作出一幅幅稚嫩却充满力量的作品:“少年强则国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笔墨间流淌的,是红色基因的传承,是爱国情怀的萌芽。
社区书画室里,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席孝平弓着腰,耐心纠正孩子的握笔姿势,轻声细语讲解“永字八法”。他的认真与执着,感染了无数家庭。家长们说:“席老师不仅教书法,更教孩子做人——横平竖直写字,堂堂正正做人。”
在他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志愿服务队伍:退休教师主动辅导孩子功课,医生为孤寡老人义诊,年轻人组建社区文艺队……“互帮互助、向上向善”的风尚在书香苑蔚然成风。社区书记感慨:“席老用一己之力,激活了整个社区的文化基因。”
席孝平的荣誉簿上,有“中国当代名家书画精品名家”“宁夏塞外书画艺术研究会会员”等称号,但他最珍视的,却是社区颁发的“社区好人”证书。“在书画界,我得到的是艺术认可;在社区,我得到的是群众的信任。”他说,“从前觉得退休是人生的‘句号’,现在才明白,社区让我找到了新的‘逗号’——只要还能动,我就要继续摆渡。”(宁夏日报记者 杨淑琼/文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