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汝梅 |《金瓶梅》张评本:新的发现、新的探索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10:49 2

摘要:张竹坡(1670~1698),名道深,字自得,竹坡是他的号。他在康熙34年(1695),评点刊刻《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此书为张评本的初刻本。

张竹坡(1670~1698),名道深,字自得,竹坡是他的号。他在康熙34年(1695),评点刊刻《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此书为张评本的初刻本。

现存张评初刻本极为罕见。1988年春笔者进一步考察现存张评本时,在大连图书馆发现一部,6函16册,正文半叶7行,行22字。

行款、版式、书名页、牌记与吉林大学图书馆藏张评本相同。此书皇族世家藏书,卷首盖有恭亲王藏书章。

当时,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情,公布了这一可喜的发现。【1】

并判定,新发现的张评本与吉林大学藏本为同版。对这一判断,现在需要作很大的修正。

新发现的张评本与吉林大学藏本有同有异。重要的相异之点有如下几点:

(一)在张竹坡总评《寓意说》“千秋万岁,此恨绵绵,悠悠苍天,曷其有极,悲哉,悲哉!”之后多出227字:【2】

作者之意,曲如文蝶,细如头发。不谓后古有一竹坡为之细细点出,作者于九泉下当滴泪以谢竹坡。

竹坡又当酹酒以白天下锦绣才子,如我所说,岂非使作者之意,彰明较著也乎。竹坡彭城人,十五而孤,于今十载,流离风尘,诸苦备历,游倦归来。向日所为密迩知交,今日皆成陌路。

细思床头金尽之语,忽忽不乐。偶睹金瓶起首云,亲朋白眼,面目含酸,便是凌云志气,分外消磨,不禁为之泪落如豆。

乃拍案曰:有是哉,冷热真假,不我欺也。乃发心于乙亥正月人日批起,至本月廿七日告成。其中颇多草草,然予亦自信其眼照古人用意处,为传其金针大意云尔。

缘作寓意说,以弁于前。

至今所见张评早期刻本、翻刻本均无此段文字。此段文字有张竹坡对自己评语的评价,有他的经历,评点《金瓶梅》时间与所处困境,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此段文字,据新发现的张评本排印,第一次公诸于今世读者。

据此段文字,可以确定张竹坡评点《金瓶梅》的具体时间:康熙三十四年(1695)正月初七批起(乙亥正月人日批起),至三月廿七日告成,约经三个月时间。

秦中觉天者谢颐题署《第一奇书序》为“时康熙岁次乙亥清明中浣”,即康熙三十四年(1695)三月中旬,大约在评点接近完稿时写序。

据此,对《仲兄竹坡传》中所说“遂键户旬有余日而批成",则不能解释为十几天或三月中旬前后。“旬有余日”,夸饰言时间很短,是约略言之。

此段文字中言“十五而孤”,指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十一月十一日,其父张[左志右羽,(chi)]卒,竹坡年十五岁。

此有《张氏族谱》张[左志右羽,(chi)]小传、《仲兄竹坡传》(“十五赴棘围,点额而回,旋丁父艰,哀毁致病”)与之相印证。说明此段文字涉及竹坡行事皆为实录。

本衙藏板

(二)此张评本评语与吉林大学藏本在文字上有差异,并且有若干小批、眉批,为吉林大学藏本缺略。

第一回:卜邻亦要紧事也。(大连图藏本)卜邻当慎也。(吉大图藏本)

第六回:写何九受贿,全为西门拿身份。(大连图藏本)写何九受贿金,为西门拿身份。(吉大图藏本)

第一回;迷六儿者去。(大连图藏本)迷六儿者死。(吉大图藏本)

第七回;比金莲妖妇之事何如?(大连图藏本)比金莲妖淫之态何如?(吉大图藏本)

第十四回;好兄弟恁放心。(大连图藏本)好兄弟写尽。(吉大图藏本)

多出的小批,如第十三回写李瓶儿的两个丫环绣春、迎春伴瓶儿多次出场,有小批“丫环一”至“两个丫环八”。

在瓶儿跟西门庆对话“两个小厮又都跟去了,止是这两个丫环和奴,家中无人”句处有眉批:“此处将两个小厮两个丫环一总”,为吉大藏本无。

两种本子评语文字相异之点比较,吉大图藏本略优于大连图藏本。吉大图藏本是据大连图藏本修改而成的。

齐鲁版内封

(三)两种张评本,正文的文字也有不同之处。如:

第十三回:“两次三番顾睦你来家。”(大连藏本)同崇祯本。吉大图藏本“顾睦”作“顾照”。

第十三回:结尾诗:“思往事端梦魂迷。”(大连图藏本),同崇祯本。吉大图藏本作:“思往事梦魂迷”。

第十二回:“粲枕孤帏”(大连图藏本),同崇祯本。吉大图藏本作“单枕孤帏”。

第二回:“贩钞”(大连图藏本),同崇祯本。吉大图藏本作“财钞”。

第七十一回:“激切屏蒙之至”(大连图藏本),同内阁藏崇祯本。吉大图藏本作“激切屏营之至”。

所有文字相异处,大连图藏本同崇祯本,而吉大图藏本则与崇祯本相异。

说明大连图藏本正文更接近崇祯本,大连图藏本刻印在前,吉大图藏本是据吉大图藏本加工修饰而成。

首图本封面

(四)两种张评本书名页牌记均署“本衙藏板翻刻必究”,第一奇书序手写体,字体行款相同(仔细比勘,又可找出细微差异)。

书名页与序,应是吉大图藏本据大连图藏本影摹刻印的。吉大图藏本插图缺,现有插图为藏家描摹墨画,非原板刻印。

大连图藏本正文多用俗别字、异体字,如“贪恋”、“数次”、“犹可”、“花园”、“交欢”、“篓儿”(第十二回)。

吉大图藏本与之相比,俗别字、异体字为少,刻印更为精良。

根据以上四点判断:吉大图藏本为张竹坡于1695年刊刻的初刻本。当时生活贫困,处境艰难,于三个月内匆忙评点完稿,在金陵刊印发售。

“日之所人,仅足以供挥霍”(《仲兄竹坡传》),“我为刻书累”(竹坡《幽梦影》评语),不久,“遂将所刊梨枣,弃置于逆旅主人,罄身北上”(《仲兄竹坡传》)。三年后的1698年病死在钜鹿客舍。

张竹坡评点时,对小说正文除因避清讳,改“胡僧”为“梵僧",改“虏患”为“边患”,改“匈奴”为“阴山”,改“严狁”为“太原”,改“夷狄”为“蛀虫”,改“伐辽”为“伐东”等外,一般对正文文字未作改动。

吉林大学图书馆藏本为据张评初刻本复刻,行款、版式、书名页、序与初刻本相同。但对评语有文字加工与删减,对小说正文文字上有改动。

大连图藏本,可简称张评甲本,吉大图藏本可简称张评乙本。此校注本【3】,即以张评乙本为底本,参校张评甲本,综合吸取了张评甲乙两种本子的所长。

张评乙本的加工刊刻者是谁?经考证,初步判定为张竹坡的弟弟张道渊。

张道渊是竹坡评点刊刻《金瓶梅》的知情者、支持者,在竹坡死后,又是张评本的修订复刻者,也应是竹坡手稿的存藏者。

《彭城张氏族谱》内封

据《张氏族谱》,我们了解到张道渊的生平。

道渊,字明洲,号蘧庵,生于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九月二十日,寿终乾隆七年壬戌(1742)二月初七日,享年71岁,乡谥孝靖先生。妻陶氏、继妻任氏、侧室丁氏。子四:瑭、瑊、璐、畴。女三。

《张氏族谱》中有周钺撰《孝靖先生传》。据此传可知道渊富有藏书“凡千卷”。性友爱:“仲兄竹坡早逝,每良辰美景,先生偕伯兄秋山、季弟汲庵,开阁延宾,酒兵诗债鏖战者往往彻宵旦”。

“先生旷达,不问生产,以故家益中落”。“独抗怀高尚,不乐仕进”。好游名山大川,有诗文之豪兴。其著述有《仲兄竹坡传》、《奉政公家传》、《珍侄家传》、《圣侄家传》、《侄女彦瑷小传》。

《侄女彦瑷小传》是一篇诗评文字。

彦瑷是一位早逝的女诗人,有《娴猗草》集。道渊评曰:“其间多有天然之句,如《咏落花》有云:‘不知一夜飞(按:《娴猗草》作'吹')多少,赢得阶前万点红。何其飘酒之至,岂非出自性灵耶!"

赞其大得诗人之旨,“瀛岛诗妹,偶落人世”。更重要的一篇是《仲兄竹坡传》【4】,此传叙述了他们兄弟之间自小友爱的感情,“兄长余二岁,幼同就外傅。”

是手足,又是学友。更可宝贵的是,这篇传记记录了竹坡评点《金瓶梅》的具体情况、宗旨、刊印地点、销售情况、评点困难处境。

据张道渊撰《张氏族谱·后序》记载,他主持修谱在“戊戌己亥之间”(康熙五十七至五十八年,1718~1719),成稿在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

《仲兄竹坡传》当作于此时。距竹坡逝世已有二十多年。道渊在回忆与竹坡之间的友爱,感情至为真挚。

《仲兄竹坡传》内页

道渊在文化工作方面做了两件大事:

一是修撰《张氏族谱》,整理传播了本族文学家的优秀作品。二是复刻修订张评本《金瓶梅》,继承了胞兄竹坡的事业。

其修订复刻张评本的背景值得注意的是两项:

一是修撰族谱期间撰《仲兄竹坡传》,引发了修订复刻的激情,时间大约也在此时。

道渊《张氏族谱·后序》中说:“族谱之修几经雠校,曾在戊戌己亥间遍历通族,详分支派,遵照旧谱条目汇选恩纶传志藏稿赠言寿挽诸章,裒集成帙。

正在发刊,忽以他务纠缠,奔走于吴中白下之途,曾一岁而三往返焉。”族谱的刊印,“只得暂为辍工”。所云奔走苏州、南京而从事的“他务”,当即复刻张评本。

修撰刊印族谱,对道渊来说,应是压倒一切的重要而神圣的工作,不会因琐务而中辍,只有修订复刻张评本这一与本家族有极密切关系,对仲兄竹坡有重要纪念意义的事务,才可以与刊发族谱相并肩,且中辍了族谱的刊发,而去忙于复刻刊印张评本。

二是,康熙四十七年(1708),有户曹郎中和素把张评《金瓶梅》正文译成满文,大约是在宫廷翻书房译刊(参见昭链《啸亭续录》)。

《金瓶梅》译成满文刊印,满汉文化交融的这一壮举,当是激发道渊暂时中辍族谱的刊印,而去复刻刊印张评本的更为重要的诱因。

道渊不但支持了竹坡评点刊刻《金瓶梅》,而且在竹坡死后,继承竹坡之遗三,复刻修订张评本,在《金瓶梅》的整理传播上做出了重要贡献。

道渊在《仲兄竹坡传》中肯定评点《金瓶梅》是可流传后世的“著书立说”,“有不死者在”,可以千古不朽。此评,道渊可与其仲兄竹坡共享【5】。

《金瓶梅文化研究》 王平、李志刚、张廷兴编

注释:

(1)《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点本)跋——兼答魏子云先生》,见齐鲁书社《张竹坡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1988年3月重印本。

(2)1993年10月,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学系米列娜教授应邀来中国大陆作学术访问。笔者与米列娜教授共同在大连图书馆考察张评甲本时,米列娜首先发现最后一段文字,为其他张评本所无。共同研阅这段文字,异常兴奋。这一发现为此次大连之行的可喜收获。

(3)《皋鹤堂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校注本,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10月出版。

(4)见《金瓶梅资料汇编》(侯忠义、王汝梅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年9月增订版。

(5)关于张竹坡生平思想,竹坡与第一奇书、在小说理论上的贡献,参见《金瓶梅探索》(王汝梅),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9月版。

本文获授权发表,原文刊于《金瓶梅文化研究》(王平、李志刚、张廷兴编),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转发请注明出处。(本文数据整理:朱丽卉)

来源:金学与明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