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的高招在年初就定下了扩招的基调,以应对2025年增长迅速的报考人数。
2025年的高招在年初就定下了扩招的基调,以应对2025年增长迅速的报考人数。
1. 国家层面
- 教育部要求2025年全国“双一流”高校扩招2万人(2024年扩招1.6万人),北京占比预计超25%(约5000人)。
- 新增29个专业(如碳中和科学与工程、智能分子工程),北京35所高校新增95个专业。
2. 区域特点
- 学科集中度:87%扩招专业聚焦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国家战略领域。
- 录取影响:扩招或稀释竞争压力,但热门专业(如AI实验班)分数线可能持续走高。
根据2025年北京高校最新扩招动态,结合政策导向与高校具体举措,分析如下:
一、“双一流”高校扩招规模与重点方向,多为新专业扩招
1. 清华大学
- 扩招人数:150人,新增名额全部进入新成立的本科通识书院,聚焦人工智能与多学科交叉培养,配套117门AI试点课程和智能助教系统。
- 在京招生:预计平行志愿计划增至200人左右(2024年为188人)。
2. 北京大学
- 扩招人数:150人,重点投向元培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工学院及临床医学专业,强化基础学科与国家战略领域(如集成电路、生物医药)。
3. 中国人民大学
- 扩招人数:超100人,新增方向包括涉外法治、“小语种+”培养、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累计近两年扩招200余人。
4. 中国农业大学
- 扩招力度最大:500人,新增专业围绕粮食安全、生物智造、绿色能源,开设院士班、卓越工程师班。
5. 其他“双一流”高校
- 北京理工大学:扩招100人,重点投入人工智能、低空技术。
- 北京交通大学: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机器人工程等5个新兴专业,推行“零调剂”保专业政策。
二、市属高校扩招与招生改革
扩招规模与重点高校
1.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
- 扩招人数:1000人(新增计划主要安排在张家口校区,聚焦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术等领域)。
- 校区调整:2025年9月启用张家口校区,与北京校区一体化管理。
2. 北方工业大学
- 扩招人数:超1000人(部分专业大一新生入住延庆创新港校区,大二返回校本部)。
- 新增方向:智能装备、新能源等学科。
3. 北京建筑大学
- 扩招人数:600人,新增人工智能创新试验班,宿舍改扩建以应对扩招压力。
4.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扩招人数:700人,重点投向金融科技、数字经济等专业。
5. 北京石油化工学院
- 扩招人数:600人,新增绿色能源与智能制造相关专业。
6.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
- 扩招人数:400人,强化“小语种+国际传播”复合型人才培养。
7. 北京联合大学
- 扩招规模:在京招生计划近3000人(市属最多),中外合作专业扩招30%。
8. 首都体育学院
- 提前批扩招:运动训练、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共扩招150人,增幅61.22%。
其他市属高校扩招动态
- 北京科技职业大学:2025年首次招收本科生,计划600人(京内540人)。
- 北京工商大学:新增数字书院(会计学+金融科技),扩招规模待官方公布。
- 北京农学院:农学类专业免学费,扩招侧重智慧农业方向。
北京工业大学作为唯一的北京市属211目前还没有公布明确的招生计划,扩招是会的,主要是数量会有多少?
三、北京高考整体趋势与政策背景
- 总扩招规模:16所市属高校预计扩招7000人左右,占北京本科招生计划的50%以上。
- 新增校区:北方工业大学延庆校区、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张家口校区陆续启用,缓解办学空间压力。
- 专业方向:87%扩招计划投向人工智能、新能源、高端制造等国家战略领域。
- 实际招生计划以2025年6月北京市教育考试院发布为准,部分高校(如首都医科大学)尚未公布具体扩招数据。
- 区域差异:扩招后部分专业分数线可能下降,但热门方向(如AI)竞争仍激烈。
建议考生结合个人成绩与兴趣,关注目标高校官网或招生简章更新。
整体看来,2025年的北京考生不用担心本科率下降的问题了,考生增加的人数和招生计划的增加数量基本持平,北京今年的本科率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变化,但是985和211,甚至双一流的录取比例肯定会下降的,北京考生想上双一流越来越难了,上个本科依旧很轻松,毕竟有联大,农学院,几所新的职业本科兜底,再不济还有城市学院。
加油吧!两周后祝所有25届的考生都能发挥出自己的最好水平。
来源:两个北京男娃的爹滴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