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加沙医院的新生儿保温箱因断氧闪烁红光时,特拉维夫的公关团队正在精心剪辑‘以色列自卫’的宣传片。”这句出自一名阿拉伯网友的讽刺评论,在2025年5月20日,彻底撕碎了西方文明的遮羞布,成为最真实、最冰冷、最残酷的时代注脚。
文︱陆弃
“当加沙医院的新生儿保温箱因断氧闪烁红光时,特拉维夫的公关团队正在精心剪辑‘以色列自卫’的宣传片。”这句出自一名阿拉伯网友的讽刺评论,在2025年5月20日,彻底撕碎了西方文明的遮羞布,成为最真实、最冰冷、最残酷的时代注脚。
就在这一天,欧盟终于宣布启动对《欧盟—以色列联系国协议》的人权审查,英国也宣布暂停与以色列的自贸谈判,听起来好像正义开始觉醒了。然而,当镜头再度切回加沙时,人们看到的却是另一幅画面:一所学校在空袭中升起浓烟,64条生命被直接吞噬,其中包括17名尚未学会走路的孩子。以色列的“精准打击”,再次炸响在睡梦中的杰巴利耶,10名平民在家中被活埋,无一生还。
这不是军事冲突,这是剧本。以色列在多哈的谈判桌前摆出一副“和平绵羊”的姿态,却在现实中用导弹编织屠杀;在布鲁塞尔与欧盟周旋时假意温顺,却在加沙炸毁医院和学校;在白宫里接受华盛顿的公开支持,在新闻发布会上大喊“反恐正义”。这场披着文明外衣的战争,是彻头彻尾的伪善政治秀。
以色列外交部发言人奥伦·马莫施5月20日跳出来“喊冤”,说欧盟“误解”了以色列的处境。他话音未落,加沙地带又一次腾起浓烟。这边死伤平民尸横遍野,那边却是以方高层轮番“演讲”:他们指责哈马斯“拒绝和平”,宣称自己的每一次打击“都极其精准”。可惜的是,联合国、红十字会和半岛电视台提供的现场证据却一次次打了他们的脸。
就在内塔尼亚胡信誓旦旦表示“只攻击武装目标”的同一日,以军炸毁加沙圣城医院附属学校、代尔拜拉赫居民区供水井、努赛赖特难民营加油站。被炸成废墟的不仅是建筑,更是平民最基本的生存希望。画面中,一名婴儿的凉鞋沾满血迹,一只布熊压在砖石下方。这就是以色列“自卫”的证据?这是文明世界的防线?
讽刺的是,以色列还懂得“演点人道主义”。5月19日,在国际舆论重压之下,内塔尼亚胡“好心”放行5辆援助卡车,摆出“我们也关心平民”的姿态。但联合国工作人员很快指出,这些卡车根本进不去加沙,因为以色列根本没提供通行许可。所谓“人道通道”,不过是用来拍照和发推特的背景道具罢了。
与此同时,停火谈判仍陷僵局。卡塔尔首相穆罕默德5月20日直言,谈判“毫无进展”,以方拖延、搪塞,甚至撤回大部分谈判代表,仅留一队“做样子”。哈马斯则反呛以色列“从没想认真谈”。这场虚假谈判背后,是真实的枪炮与鲜血。连一向为以色列护航的美国中间人团队也不得不私下抱怨以方“毫无诚意”。
当然,这场政治戏剧中,以色列不是唯一的表演者,几个西方国家也登台了。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卡拉斯终于宣布要“审查协议”,大声高喊“人权”。但为什么等到17年后、等到十几万平民死伤之后才开始重读协议第二条的“尊重人权”?很简单,因为民意烧到了门口。今年以来,柏林、巴黎等欧洲大城爆发数十次反以示威,公务员甚至联署抗议本国政府军援以色列。欧盟此时出手,不过是摆出一个“道德姿态”应付舆论危机罢了。
比起欧盟的扭捏,英国这次倒学得更隐蔽。外交大臣拉米宣布暂停自贸谈判,首相斯塔默连拉法国、加拿大搞联名声明,一本正经警告以色列“若不止战,将有后果”。可英国从未停过“暗中军援”。2024年,英国对以雷达、F-35瞄准系统的供应价值高达1.3亿英镑。暂停30项军售许可?不过是遮羞布。实质上,它依然是那只把刀卖出去、再对被砍者喊“节哀”的国家。
而最无耻的双标之王,依旧是美国。从拜登到布林肯,从国务院到五角大楼,全都在台上“强烈呼吁人道停火”,台下却一边继续给以色列提供弹药、无人机、情报支持,一边在联合国14次否决任何有关加沙的停火决议。自2024年10月以来,美国对以色列的军事援助已累计高达180亿美元。这哪里是中立调停者?分明是战争的财主与导演。
难怪《纽约客》毫不留情指出:“乌克兰遭轰炸,西方24小时滚动直播;加沙被炸成平地,西方却只字不提。”阿拉伯网友更直白:“在西方眼中,乌克兰人的命是命,巴勒斯坦人的命,是报表里的统计数字。”
现在的加沙是什么模样?47000人死亡,90%的建筑被毁,70%的人无家可归。整个地区已经完全脱离人类社会的基本保障。联合国副秘书长弗莱彻的表态才最扎心:“未来48小时,1.4万名婴儿将因断粮断药死亡。”这不是预测,是警告。而以色列的战机还在升空,它不是在对抗恐怖分子,而是在摧毁一座被围困的城市。
从政治表演到舆论操控,从外交辞令到军援现实,所谓“西方文明”在加沙的人道灾难前彻底破产。他们口口声声谈“和平”“人道”,却始终把武器递给以色列的那只手藏在背后。以色列的导弹摧毁了学校、医院与避难所,而西方的虚伪则摧毁了现代文明的道义底线。
来源:陆弃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