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2日上午,青岛水务集团召开科技创新工作会议,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科技强市、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作要求,总结成绩、表彰先进,研究部署集团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水务新质生产力工作。
5月22日上午,青岛水务集团召开科技创新工作会议,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科技强市、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工作要求,总结成绩、表彰先进,研究部署集团加快科技创新、发展水务新质生产力工作。
会上,对近三年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奖的2项科研成果和获得2025年度青岛水务集团科技创新奖、工会“五小”优秀成果奖、团委青年科技创新奖的项目、团队和个人进行了表彰,举行了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山东省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揭牌仪式,2个协同创新联合体进行了现场签约。
近三年,青岛水务集团累计研发投入达到8000万元,年均增长超过30%,在提升城市水安全保障水平、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破解行业共性技术难题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科技创新发展势头强劲,有力支撑了集团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行业原创技术策源地,承担市级以上重大科技攻关任务7项,新增授权发明专利38项,参编国标2项、行标3项、团标15项,获得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山东省建设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中国城市环境卫生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李村河污水厂、团岛污水厂作为省内仅有的两家污水处理企业,入选全国首批45家绿色低碳标杆厂。
自主研发的“零碳源”投加深度脱氮除磷、啤酒废水与市政污水协同处理资源化利用、垃圾渗沥液膜浓缩液全量化处置3项关键核心技术,经环境工程领域侯立安院士、徐祖信院士领衔的专家团队评价,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截至目前,啤酒废液协同处置技术已累计节约直接生产运行成本近1亿元,减少碳排放8.7万吨二氧化碳当量;“零碳源”深度脱氮除磷技术应用规模98万立方米/日,近三年节约成本6200万元,减排二氧化碳4.5万吨。
积极争创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主动融入青岛科技强市建设大局。顺利通过山东省企业技术中心认定,实现省级科技创新平台“零的突破”;获批建设山东省现代海洋产业技术创新中心,支撑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发展;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共拥有高新技术企业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持续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队伍。
推动智慧水务建设,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运行集团大数据中心,获评住建部智慧水务典型案例;构建信息化标准体系,获评数字山东标准优秀应用案例。行业首发《智慧水务感知层设备布设指南》企业标准,建成全省首个企业级水网一体化GIS系统,实现生产运营提质增效。完成280万条非居民用水数据资产入表,资产估值约1300万元,开创了全省水务行业先河。
经了解,未来,青岛水务集团将把科技创新作为集团发展的核心战略,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做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一个中心”,健全研发投入增长机制、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两项机制”,提升集团科研组织能力、自主创新能力、成果转化能力“三种能力”,聚焦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减污降碳与资源化利用、供水安全保障与水质提升、智慧水务建设等“四个重点”,积极培育发展水务新质生产力,为水务事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创新动力。
科技创新是产业升级的核心动力。青岛水务集团将聚焦我市“10+1”创新型产业体系,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引领海水淡化等新兴产业发展。坚持绿色、低碳、循环、智能的发展主题,通过推动研发投入刚性增长、壮大科技人才队伍等方式,体系化系统化提升科技创新工作,营造良好科技创新生态,加快推进水务行业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健全智能化感知体系。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打造产学研协同创新联合体,以首创性技术模式,引领行业发展新格局,让科技创新真正成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为青岛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提供更加优质、低碳、智能的水务保障。
青岛广播电视台全媒体广播中心记者王振
来源:青岛新闻广播FM1076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