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1日,哈佛教授大卫·辛克莱(David Sinclair)在推特上分享了一项澳大利亚的新研究,研究结果对该理论提出了质疑:在一项为期6个月、共121名受试者参与的饮食干预试验中,间歇性限时禁食成功提升了自噬通量,热量限制却未见显著效果[1]。
一觉醒来天都塌了!“热量限制”居然可能要翻车?
5.11日,哈佛教授大卫·辛克莱(David Sinclair)在推特上分享了一项澳大利亚的新研究,研究结果对该理论提出了质疑:在一项为期6个月、共121名受试者参与的饮食干预试验中,间歇性限时禁食成功提升了自噬通量,热量限制却未见显著效果[1]。
换句话说“吃的少活得久,不一定有用了” ,相关科研引发大讨论,仅查看人数就已高达111万人次。
自噬是一个细胞自己分解和回收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它为机体提供能量,并为细胞更新再生提供材料。2016年,科学家大隅良典(Yoshinori Ohsumi)因"发现细胞自噬机制"获授诺贝尔奖。科学家发现自噬(autophagy)有助于机体"重新启动",从而提升健康,达到健康及显得更年轻的目的。
在极限饥饿情况下,细胞会启动自噬功能,开启“自己吃自己”模式,有利于机体年轻化。因此“挨饿、少吃”长期被推崇,现如今澳大利亚这项6个月试验却泼了一大盆冷水。澳大利亚6个月实验:瘦是瘦了,但不足以启动“自噬”
这也是迄今规模最大的人类自噬临 床研究,澳大利亚的Timothy Sargeant团队找到了121名肥胖者,将其分成了3个小组,分析了不同方式的热量限制对“自噬”的影响:
实验组1:间歇性禁食组,每周3天(不连续)在8:00-12:00之间只摄入30%的热量,其余时间禁食;非禁食日正常饮食。
实验组2:热量限制组(CR),每日热量摄入减少30%。
实验组3:标准护理组/对照组(SC),无饮食干预。
图注:试验中各组自噬通量的变化
试验第2个月时,这三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自噬通量都没有明显变化。
直到6个月后,才能稍微看到差异。尽管三组人员的体重均显著下降(对照组2.1 kg,热量限制组6.7 kg,间歇性限时禁食组7.1 kg),但唯有实验组1进行6个月间歇性禁食的小组增加了自噬通量。
所以要想K老,禁食也好热量限制也好,时间短都没用。
如果只是少吃,长时间坚持也没用。
得长时间严格进行“间歇性禁食”,间歇性禁食、让身体达到极限饥饿才有可能激活细胞自噬。
看到这,长期轻断食的人难以接受,在111万阅读量的大卫辛克莱动态下面“暴走”了,而坚持走捷径的极少数人却表示“暗爽”。
启动“自噬”并非难事,背后技术早已被某些群体盯上。无需苦行僧式长期间歇性“禁食”,近年来很多物质都被证实在启动自噬、清楚衰老细胞方面有明确作用。如达沙替尼 (Dasatinib) 联用槲皮素 (Quercetin)的 Senolytics 药物分子,甚至有些方案已经进入应用阶段,成为少数人的“捷径”。
若非马斯克妈妈梅耶一次被抓拍到的细节,很少人知道原来美国富豪们已经开始偷偷服用益龄好这类科技了。在一次日常出行中,76岁的梅耶被拍到身穿“我爱线粒体”的T恤,随后被爆出这位老人已经开始低调使用“尿石素A”这类物质来促进自噬,维系机体年轻化。
数十篇论文揭示了上述尿石素A参与并调控线粒体自噬过程机制,BNIP3、NIX和FUNDC1直接招募LC3,受体直接激活途径促进线粒体自噬。而伴随这类0负担促自噬物质走俏的同时,以尿石素A为成分的中国“自噬”科技低调爆红。
京东平台公布的618开门红战报中,上述“益龄好”背后品牌ts首波预售类目第二,单日出货超1000单,复购比例超半数。用户评价“比禁食轻松多了”“精力睡眠皮肤状态明显好了”“老的比同事慢”。其核心成分之一正是已经低调风靡美国富人圈的尿石素A。
除了这张通行证加持,上述成品另一成分“非瑟酮”,更是被冠以“最强的天然Senolytics(清除老化细胞)”称号,该物质被证实可以预防或管理中风、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和认知能力下降等神经系统问题,是K老领域最重要的突破之一。
而由尿石素A、非瑟酮、硫辛酸等物质组成的综合复配的“Mito-X”成分,是益龄好的核心竞争力,单价被标到659元。由于不用断食、不用热量限制,可以更稳定的启动自噬,成为近两年国内中产富豪们秘而不宣的“捷径”之一。
虽说是堪称“外挂”般的存在,但在中国市场确也终究也逃不过的“假货定律”。甚至就连京东平台都已沦陷,检索益龄好相关关键词发现两三百元的假货比比皆是,甚至几十元假货都有,清一色套路“自称官方正品,实则瓶身产品细节不同或者伪造防伪码以假乱真”,不少人中招。品牌方特意多次提醒认准官旗,但无奈相关品热度太高总是按下葫芦浮起瓢,这对于这家进入中国不足20年的年轻品牌而言,下一阶段的难题似乎是如何搭建好“品牌护城河”。
视野再回到“热量限制”本身,虽说每顿少吃点并非启动自噬的良好路径,但若将其作为管理体重、日常健康生活方式,未尝不是良策,万不能因某项研究就因噎废食。
参考文献:[1] Julien Bensalem, Teong, X. T., Hattersley, K. J., Hein, L. K., Célia Fourrier, Linh, Singh, S., Liu, K., Wittert, G. A., Hutchison, A. T., Heilbronn, L. K., & Sargeant, T. J. (2025). Intermittent time‐restricted eating may increase autophagic flux in humans: an exploratory analysis. The Journal of Physiology. https://doi.org/10.1113/jp287938
来源:生活看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