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是活动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其始祖是帝喾元妃姜嫄之子弃 ,在帝舜时担任农师,教民耕稼有功,被分封于邰。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周。古公
周,本是活动于中原西部黄土高原的一个古老部落,其始祖是帝喾元妃姜嫄之子弃 ,在帝舜时担任农师,教民耕稼有功,被分封于邰。商朝初年,他的后代公刘率族人迁到磁,到古公亶父时,又迁到岐山南边的周原(今陕西宝鸡岐山县)定居下来,逐渐发展成一个新兴的西部势力,自称为周。古公的幼子季历继位后,修行道义,发展生产,驱逐夷狄,力量更为强大,受到殷商猜忌,商王文丁派人将季历杀死。
季历的儿子姬昌继位,是为周文王。文王仁慈爱民,礼贤下士,天下士人都来投奔。他在姜子牙的辅佐下,表面上耽于游乐,对殷纣十分驯服,实际上却更为积善修德,大力发展生产,并将都城迁到丰邑(今陕西长安西南沣水西岸) 。在位 50 年间,文王实行许多正确的政策,国力逐渐强大,逝世时天下三分已得其二,为灭商奠定了坚实基础。
公元前 1056 年,周文王姬昌崩逝,次子姬发继位,史称周武王。姬发继位后,对内重用贤良,继续以姜太公(即姜尚)为军师,用弟弟周公旦为太宰,召公、毕公、康叔、丹季等良臣均各当其位,人才荟萃,政治蒸蒸日上。对外争取联合更多诸侯国,壮大力量。此时,商纣王愈加荒淫残暴,穷奢极欲,搞得众叛亲离,怨声四起,商朝在其统治下,政治上已十分腐败,不过军事上仍有较强实力。武王审时度势,积极为灭商做准备 。
周武王即位后的第二年,为了检验自己的号召力,试探各诸侯国的态度和商纣王的反应,他举行了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 —— 孟津观兵 。此次行动,武王煞费苦心,为激励士气,特意制作木质文王令牌佩戴,向外宣称是奉 “文王遗命”,此举极大提升了全军将士的信心。同时,他严明军纪,制定奖罚制度,要求将士像对待战争一样对待演习。
一切准备就绪后,武王和姜太公率领三万兵士、三千虎贲、千乘战车,从镐京出发,向东挺进,前往孟津与诸侯会盟。队伍浩浩荡荡,长达二十多里,士气高昂。到达孟津时,已有八百诸侯自发赶来助阵。在孟津,周武王举行誓师仪式,发表声讨商纣王的檄文,诸侯们群情激奋,纷纷请战,认为 “商纣可伐”。然而,武王和姜尚却头脑冷静,他们观察到前来的诸侯多为小诸侯,那些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大国诸侯并未到场,觉得时机尚未成熟,商朝虽已风雨飘摇,但毕竟底蕴深厚,仍拥有十万兵力,不可轻视,于是果断决定班师回朝。
孟津观兵虽未真正伐纣,却意义非凡。它是一次成功的政治、军事预演,彰显了周军的军事规模和作战能力,使周军将士士气大振;也是对天下人心向背的一次实测,此后,更多诸侯选择听命于周,巩固了 “翦商” 的军事联盟,为日后的伐纣大业拉开了序幕。
孟津观兵后的两年间,商朝局势愈发恶化。商纣王愈发昏庸无道,整日沉迷酒色,挥霍无度,修建鹿台、酒池肉林等供自己享乐,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同时,他还肆意诛杀忠良,比干强谏,竟被其剖心而死,箕子装疯才免遭毒手,太师疵、少师强抱着乐器投周,使得商朝统治集团内部人心惶惶,分崩离析。而此时,东方的夷族又发动大规模叛乱,纣王不得不抽调大量兵力前往平叛,导致商都朝歌兵力空虚。
周武王见时机成熟,果断抓住这千载难逢的机会,决定出兵伐纣。公元前 1046 年,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辆,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联合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等方国部落,组成浩浩荡荡的联军,从镐京出发,向商朝都城朝歌进军。一路上,周军纪律严明,秋毫无犯,受到各地百姓的热烈欢迎,行军十分顺利,很快便抵达了黄河南岸的孟津。在这里,周武王再次举行了盛大的誓师大会,发布了著名的《牧誓》。在誓词中,他历数商纣王的种种罪行,如听信妇人之言、不祭祀祖先、不任用同宗兄弟、招纳四方罪人和逃亡奴隶等,强调此次出征是替天行道,是正义之举,以激发联军将士的斗志,让大家坚信伐纣的正当性和必要性 。
随后,周军渡过黄河,继续向朝歌挺进,最终在距离朝歌仅七十里的牧野与商朝军队对峙。面对周武王的联军,商纣王仓促应战,他将大量奴隶和战俘武装起来,拼凑出一支号称七十万(一说十七万)的庞大军队,开赴牧野前线。然而,这些临时拼凑起来的军队,士气低落,人心不齐,他们对商纣王的暴政早已深恶痛绝,根本无心为其卖命。
战斗打响后,周武王先派姜尚率领数百名精锐士卒前去挑战,以试探商军的虚实和士气。商军士兵本就不愿为纣王作战,此刻见周军来攻,纷纷掉转矛头,倒戈相向,引导周军杀向商纣王。这一戏剧性的转变,让商军瞬间陷入混乱,周军则趁势发起全面进攻。周武王亲自率领主力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冲向商军。一时间,战场上战车轰鸣,喊杀声震天,刀光剑影闪烁,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周军士气高昂,勇猛无畏,在周武王和姜尚的指挥下,如猛虎下山般锐不可当,迅速突破了商军的防线,将商军打得落花流水 。
商纣王见大势已去,无心恋战,匆忙逃离战场,狼狈地返回朝歌。他自知已无力挽回败局,为了避免受辱,登上鹿台,穿上挂满珠玉的宝衣,自焚而死,商朝就此覆灭。这场战役便是历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战,它是周武王灭商的关键一战,也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典战例。在这场战役中,周武王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战略智慧。他善于把握时机,当商朝出现内乱、兵力分散、民心背离等有利条件时,果断出兵,一击即中;他精心筹备,组建了强大的联军,并通过誓师大会统一了联军的思想,激发了将士们的斗志;他在战场上指挥若定,灵活运用战术,充分发挥了周军的优势,成功击败了看似强大的商军 。
牧野之战后,周武王面临着如何有效统治庞大疆域的难题。商朝虽然灭亡,但残余势力仍在,各地局势错综复杂,为了稳定天下,巩固新生的周王朝,周武王实行了分封制,把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在各自的封国内建立政权,拱卫周王室。
分封的对象主要有三类:一是同姓宗室子弟,如周公旦被封于鲁,召公奭被封于燕,康叔被封于卫等。这些同姓诸侯与周王室血脉相连,是周王朝统治的核心力量,他们被分封到重要地区,起到了屏藩周室的作用 。二是功臣谋士,其中最典型的是姜子牙,因其在灭商过程中功劳卓著,被封于齐,建立齐国。这些功臣在各自封国内,凭借自身才能治理地方,发展经济,增强了周王朝的整体实力 。三是古代帝王的后裔,如将神农氏的后代封于焦,黄帝的后代封于蓟,尧的后代封于祝,舜的后代封于陈,大禹的后代封于杞等。此举旨在利用这些古老家族的影响力,拉拢人心,彰显周王朝的正统地位,减少各方势力的抵触情绪 。
在分封过程中,诸侯对周天子承担着诸多义务。他们需要定期向周天子朝贡,献上封国内的特产、珍宝等,以表示对周天子的臣服和敬意;在周天子有军事行动时,诸侯要率领本国军队听从调遣,共同出征,保卫周王朝的安全;还要定期到周天子的都城述职,汇报自己封国内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情况,接受周天子的考核和指导 。而周天子则对诸侯拥有绝对的权威,有权对诸侯进行册封、赏赐、惩罚,甚至可以剥夺诸侯的爵位和封地。
分封制的实施,在当时具有重要意义。它建立起了一套较为稳定的政治秩序,使周王朝的统治范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天下形成了以周天子为中心,诸侯环绕拱卫的政治格局。通过分封,周文化得以广泛传播,促进了各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与融合,推动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此外,分封制也满足了各阶层的利益需求,安抚了各方势力,为周王朝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基础 。
除了分封制,周武王还推行了宗法制和井田制,这两项制度对西周的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宗法制是按照血缘关系的亲疏来分配政治权力和财产的制度,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在宗法制下,周天子是天下的大宗,也是最高统治者,其王位由嫡长子继承 。其他儿子则被分封为诸侯,诸侯在自己的封国内是大宗,其君位同样由嫡长子继承,其余儿子被封为卿大夫。卿大夫在自己的采邑内是大宗,由嫡长子继承其职位,其余儿子为士 。士以下则是平民和奴隶 。通过这种层层分封的方式,形成了一个以周天子为核心,由血缘关系纽带连接起来的庞大宗族网络 。在这个网络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小宗必须服从大宗,诸侯要对周天子尽到忠诚、朝贡、军事支持等义务 。宗法制的实施,明确了各级贵族的地位和权力,避免了因权力和财产继承问题引发的纷争,有效地维护了西周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确保了周天子的权威和周王朝的长治久安 。
井田制是西周的土地制度,也是经济基础。所谓 “井田”,就是将土地按照 “井” 字形划分为九个方块,中间一块为公田,周围八块为私田,每块面积约为一百亩 。公田的收获归贵族所有,私田则由庶民耕种,收获归自己 。庶民在耕种时,需要先共同耕种公田,完成公田的劳作后,才能耕种自己的私田 。井田制的实行,使得土地得到了有效的规划和管理,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同时,它也体现了一种相对公平的土地分配方式,保障了农民的基本生活,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此外,井田制还将农民与土地紧密联系在一起,便于国家对人口和土地的控制,为国家的赋税、徭役和兵役提供了保障 。
然而,长期的操劳和巨大的压力,使得周武王的身体每况愈下。在建立周朝仅仅两年后的公元前 1043 年,周武王便因病去世,年仅四十五岁(关于周武王的年龄,说法不一,也有五十四岁、九十三岁等说法 )。他的英年早逝,无疑是周王朝的重大损失,整个国家沉浸在悲痛之中 。
周武王虽在位时间短暂,却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完成了父亲周文王未竟的事业,推翻了腐朽的商朝统治,建立了西周王朝,成为西周的开国之君,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 。他推行的分封制、宗法制和井田制,构建了西周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制度框架,为西周长达近八百年的统治奠定了坚实基础,对后世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后世王朝治理国家的重要参考 。他的德治思想,如 “敬天保民” 等理念,体现了对百姓的关怀和尊重,为后世统治者树立了榜样,成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周武王以其卓越的领导才能、军事智慧和政治远见,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和敬仰。他的事迹和精神,激励着后人在追求理想和事业的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断进取 。他的故事,也将永远被铭记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
来源:胖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