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山龙哥”被杀已经7年,于海明无罪释放,如今生活十分幸福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05:27 1

摘要:2018 年 8 月 27 日那个看似平常的夜晚,注定被刻入法治进程的史册。在昆山市震川路的街头,一场惊心动魄的冲突如风暴般骤然掀起,将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人 —— 于海明与刘海龙,卷入了命运的漩涡。

2018 年 8 月 27 日那个看似平常的夜晚,注定被刻入法治进程的史册。在昆山市震川路的街头,一场惊心动魄的冲突如风暴般骤然掀起,将两个原本毫不相干的人 —— 于海明与刘海龙,卷入了命运的漩涡。

这起案件,被后世称为 “昆山龙哥” 案,它的影响如涟漪般层层扩散,不仅重塑了公众对正当防卫的认知,更在司法实践的长河中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如今,时光的车轮已悄然滚动了 7 年,那个在生死边缘绝地反击的于海明,在无罪释放之后,又踏上了怎样的人生旅途?是被阴霾长久笼罩,还是已重获生活的阳光?

震川路的意外冲突

那是一个闷热的夏夜,晚 9 时 36 分,城市的喧嚣尚未褪去。于海明,这位骑着自行车的普通市民,在震川路顺帆路路口静静等待着红绿灯。他或许未曾料到,命运的齿轮将在此刻开始无情转动。

与此同时,刘海龙,这个在当地因种种行径被人熟知、外号 “昆山龙哥” 的男子,正驾驶着一辆宝马轿车,载着同伴沿震川路西行。

宝马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向右强行闯入非机动车道,与正常骑行的于海明险些发生碰擦。这一小小的意外,如同点燃火药桶的火星,瞬间引发了两人之间的争执。

刘海龙率先下车,与于海明发生了激烈口角。在同行人员的劝解下,刘海龙似乎暂时压制住了怒火,返回了车辆。然而,谁也没有想到,这短暂的平静只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

刘海龙突然再次下车,径直走向于海明,毫无征兆地对其推搡、踢打。于海明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暴力,本能地进行躲避和反抗。但刘海龙的攻击并未就此停止,他的情绪愈发失控,转身跑回宝马轿车,从车内取出了一把寒光闪闪的砍刀。

这把砍刀,全长 59 厘米,刀身长 43 厘米、宽 5 厘米,属于管制刀具,在法律的严格管控范畴之内。

刘海龙手持砍刀,气势汹汹地冲向于海明,对着他的颈部、腰部、腿部连续砍击。每一次挥动,都带着致命的威胁,空气仿佛都被利刃划破。于海明在这狂风暴雨般的攻击下,左颈部被划出一道条形挫伤,左胸季肋部也出现了条形挫伤。

他的生命,如同狂风中的烛火,摇摇欲坠。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命运的天平悄然发生了倾斜。刘海龙在疯狂砍击中,因用力过猛,砍刀突然甩脱,掉落在地。这一瞬间,对于海明来说,既是绝境中的一丝曙光,也是命运给予的一次抉择。

为生存而战

砍刀落地的瞬间,时间仿佛凝固。于海明与刘海龙的目光,同时聚焦在那把决定生死的利刃上。短暂的惊愕之后,求生的本能驱使于海明迅速做出反应。他毫不犹豫地俯身,伸手去抢夺那把砍刀。

在与刘海龙的激烈争夺中,于海明手中的砍刀挥舞起来。在短短 7 秒的时间内,于海明捅刺、砍中刘海龙 5 刀。这 5 刀,刀刀带着对生命的渴望和对不法侵害的反抗。

第一刀刺中了刘海龙的左腹部,致使腹部大静脉、肠管、肠系膜破裂;其余 4 刀则依次在他的左臀部、右胸部并右上臂、左肩部、左肘部留下了开放性创口及骨折的伤痕。

受伤后的刘海龙,意识到局势已对自己极为不利,转身朝着宝马轿车的方向逃窜。但于海明心中的恐惧和愤怒并未完全消散,他担心刘海龙会再次返回继续攻击,或者打电话召集更多人前来报复。

于是,他手持砍刀,继续追赶刘海龙。在追赶过程中,于海明又甩击、砍击了两刀,但幸运的是,这两刀均未砍中。其中一刀砍在了汽车的左后窗下沿,留下了一道 7 厘米长的刀痕,仿佛在诉说着这场生死搏斗的激烈程度。

刘海龙拼命跑到宝马轿车东北侧 30 余米处的绿化带内,最终体力不支,倒在了地上。而于海明,在确保自身安全后,返回宝马轿车,将车内刘海龙的手机取出放入自己口袋。

他后来说,拿走手机是为了防止对方打电话召集人员报复,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随后,警方迅速赶到了现场。于海明没有丝毫反抗,主动将手机和砍刀交给了处警民警,如实供述了事情的经过。

此时,这场惊心动魄的冲突终于暂时落下帷幕,但它所引发的波澜,才刚刚开始在社会各界蔓延开来。

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

当晚,公安机关以 “于海明故意伤害案” 立案侦查,并迅速发布警情通报,表明案件正在调查中。昆山市人民检察院也在第一时间宣布提前介入此案。

随着事件的细节通过媒体和网络逐渐传播开来,迅速在社会上引发了轩然大波,成为全民热议的焦点话题。人们对于海明的行为究竟属于正当防卫还是防卫过当,产生了激烈的争论。

一部分人坚定地认为,于海明的行为完全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从整个事件的发展过程来看,刘海龙先是醉酒驾车强行闯入非机动车道,险些与于海明发生碰撞,之后又主动下车对于海明进行推搡、踢打,最后更是拿出管制刀具进行连续砍击,其行为已经严重危及到了于海明的生命安全。

于海明在这种生死一线的危急情况下,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被迫进行反击,是出于本能的自卫行为。而且,在刘海龙受伤逃窜后,于海明继续追赶的行为,也是基于对自身安全的担忧,害怕对方再次实施侵害。

然而,另一部分人则持有不同观点。他们认为,虽然刘海龙的行为确实存在过错,但在于海明夺刀并砍伤刘海龙之后,刘海龙已经开始逃跑,不法侵害似乎已经停止。此时,于海明继续追赶并砍击的行为,可能超出了必要的防卫限度,构成了防卫过当。

这部分人主张,于海明应该在刘海龙逃跑后,及时停止攻击,等待警方的处理。两种观点各执一词,在网络上引发了一场激烈的 “口水战”,众多法律专家、学者也纷纷加入讨论,从不同的角度对案件进行分析和解读。

正义的裁决

面对舆论的巨大压力和案件的复杂性,警方和检察机关并未受到外界干扰,而是秉持着严谨、公正的态度,对案件展开了深入细致的调查。

他们反复查看现场监控录像,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走访了大量现场证人,收集各方证言;对涉案刀具、车辆等物证进行了专业鉴定。经过数日的艰苦侦查,终于查明了本案的全部事实。

在对案件进行定性时,司法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第三款的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对刘海龙的行为进行了深入分析。

首先,刘海龙的行为属于刑法意义上的 “行凶”。他先是徒手攻击于海明,之后又持刀连续击打,其行为已经严重危及于海明的人身安全,符合 “行凶” 的构成要件。

其次,刘海龙的不法侵害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从最初的口角、推搡,到持刀砍击,再到砍刀甩落后试图抢刀,整个过程中,于海明的人身安全始终处于刘海龙的暴力威胁之下。

最后,于海明的行为完全出于防卫目的。他夺刀后的连续捅刺、砍击行为,以及追赶刘海龙的举动,都是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安全,防止不法侵害的继续发生。

基于以上事实和法律依据,2018 年 9 月 1 日,江苏省昆山市公安局根据侦查查明的事实,认定于海明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决定依法撤销于海明故意伤害案。昆山市人民检察院也对这一认定表示支持。

这一裁决结果犹如一颗重磅炸弹,再次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纷纷为司法机关的公正裁决点赞,认为这一判决彰显了法律的公平正义,让人们看到了法律对于正当防卫权利的有力保障。

于海明的重生

随着案件的尘埃落定,于海明的生活也逐渐回归平静。曾经,那场惊心动魄的生死搏斗,如同一场噩梦,笼罩着他的生活。但在法律的公正裁决下,他终于重获自由,迎来了生活的新篇章。

无罪释放后的于海明,并没有被过去的经历所打倒,而是积极调整心态,努力回归正常生活。

他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继续在酒店担任业务经理一职。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他逐渐赢得了同事和领导的认可。在工作之余,于海明也更加珍惜与家人相处的时光。

他会陪着妻子一起逛街、买菜,为家人做一顿丰盛的晚餐;会带着孩子去公园玩耍,享受亲子间的欢乐时光。曾经在生死边缘徘徊的他,如今更加懂得生活的珍贵,懂得珍惜身边的一切。

在经历了这场风波之后,于海明也成为了公众关注的焦点人物。许多媒体纷纷采访他,邀请他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但于海明始终保持着低调,他不愿意过多地谈论过去的事情,只想平静地生活。

他说:“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我现在只想好好生活,珍惜眼前的一切。” 然而,于海明的案件却如同一块石子,在社会的湖面上激起了层层涟漪。它不仅让公众对正当防卫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司法实践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案例。

此后,类似的案件在处理时,都会参考 “昆山龙哥” 案的判决思路,更加注重对防卫人权利的保护。

如今,7 年的时间已经过去,于海明的生活依然平静而幸福。他用自己的经历,向人们诠释了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法律会为每一个人撑起一片公平正义的天空。而 “昆山龙哥” 案,也将作为我国法治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被永远铭记。

来源:文史书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