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一位父亲卖五套房送两儿子留洋学球的故事,在网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都说中产到破产之间只差一个精英教育。
这句话放在今天的这个故事上再合适不过。
最近,一位父亲卖五套房送两儿子留洋学球的故事,在网上引发了巨大的争议。
这位父亲姓白。
小时候,他是足球队的球员,心里一直有一个足球梦。
但出于现实因素,他并没有坚持下去。
而是考入了中央民族大学,成为了一名法律系的高材生。
一毕业,他就进到了清华紫光工作。
随后,他又开始自己创业,做起了远程教育的生意。
这几年,也攒下了不少家底,生活得安定富足。
可在他的心里,始终放不下对足球的热爱,以及未竟的梦想。
他思索再三,决定要从小培养孩子学球。
为此,他可以说是下了血本。
一开始,因为找不到他满意的儿童足球培训机构,他就自己创立了一个足球俱乐部。
后来,他觉得国内水平有限。
国外的孩子,经常能有和顶尖球队比赛的机会,但这种情况在国内一年都轮不上一次。
于是,他做了一个孤注一掷的决定:
举家搬到西班牙,让孩子去接受欧洲顶级足球青训体系的教育。
他和妻子不惜放弃了打拼多年的事业,只希望能将两个孩子培养进国家队,做“中国梅西”。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残酷。
在西班牙的花费,超出了他们的预期。
首先,就是孩子的学费。
最初,他觉得在西班牙学球并不贵。
一个人每个月只要5、60欧,但他忽视了教育上的支出。
西班牙的公立学校很便宜,但教育水平不高,孩子想要接受那种精英式的教育,就必须读国际学校。
他不想因为学球而落下两个孩子的功课,就把他们送进了国际学校,一年的学费就是三十多万。
其次,是生活成本的问题。
来西班牙之前,他也算是一个事业成功的小老板,有着自己的产业。
虽不说大富大贵,但基本衣食无忧。
可到了西班牙,不会当地语言的他,曾经在事业上的成功经验没有一点用武之地。
再加上快60岁的年纪,在西班牙很难找工作,只能靠着存款度日。
没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支出又是国内的好多倍,一家人的生活质量骤然下降。
为了维持生活,他卖掉了在北京、大连等地的5套房产。
粗略计算到西班牙这几年,一家人大约花了1000多万。
前半生的所有努力,基本全砸了进去。
在北京的时候,他们住着150多平的豪华新房。
可现如今,一家人只能租住在老旧的房子里,每个月的房租还要1500欧。
曾经,他们是人人羡慕的中产家庭。
但现在,却是夫妻双双失业在家,住老破小,坐吃山空的基层人群。
这前后境遇的对比,实在让人唏嘘。
这个父亲的经历,引发了网友热议。
有人觉得,能放手让孩子去追梦,是好事。
但更多人觉得,这样倾家荡产式的培养孩子,甚至因此而返贫,实在是不值。
更何况,他们培养的还是足球。
评论区有专业人士分析了老白两个孩子现在的水平,从现阶段看,想要进国内联赛,还很艰难。
也就是说,这么多的投入很有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这个父亲,到底是真正为了孩子好,还是执念太深呢?
如果他身价上亿,这么砸钱培养孩子肯定没问题,但是1000万的身家就敢花光存款让孩子去踢球,实在有些狂热了。
不管是足球还是其他体育项目,都不是只要投入就能得到回报的事情。
像这种顶尖的竞技体育,他吃努力的部分,但更吃天赋。
家长动辄花几百万甚至上千万投入进去,但十几年成千上万托举的家庭里面,才能出一个郑钦文和谷爱凌这样的天才。
很多家长可能没有意识到,如果只是一味地往里面砸钱,甚至是拿出全部的资产去鸡娃,你的家庭正走在返贫的路上。
很多中国父母一直都有一种执念,那就是再穷不能穷教育。
在培养孩子上,没有人不舍得花钱,生怕自己耽误了孩子。
有条件的利用条件,没有条件的也要创造条件。
而很多家庭就是在孩子的教育上花销过大,已经不堪重负。
还记得那个靠募捐也要送女儿出国留学的妈妈吗?
她原本是一个富太太,生活条件非常好。
名牌包包随便买,从不穿1000块以下的衣服。
但她始终有一个执念,就是要供女儿去美国上高中。
为此,她不惜和丈夫离婚,也要让孩子去留这个学。
孩子如愿到了美国念完了三年的高中,但代价却是妈妈卖掉了前夫给的两套房子和一辆车。
三年时间,花费110万。
她不仅花光了之前的所有资产,甚至还背上了债务。
后来,她们从原本的豪宅,搬到了只有一间卧室的出租屋。
这个母亲,从原本十指不沾阳春水的豪门太太,落魄到打工度日。
把孩子供到高中毕业后,家里已经拿不出一分钱了。
但孩子还要留在美国上大学,一年20万的学费根本不是这个母亲现在能负担得起的。
她竟然想到了在网上募捐,即使是上网乞讨,她也要让孩子在美国上学。
真是疯魔了一样。
女儿也因此留下了心理阴影。
这个母亲的教育方式,非常畸形,整个家也在她的折腾之下,走向了家离人散。
其实像她这样的家长,不在少数。
曾经在一个老师的直播间,有一个家长求助。
他家在小县城,自己一年能赚10万块钱,在当地算是很不错的收入,妻子虽然收入不高,但是一个月也有几千块钱。
孩子马上就要上中学了,他和妻子都觉得县里的中学不行,想要去城里上。
但城里要上学,就得有房子,他就犹豫了,来咨询老师该不该到城里买房全家陪读。
于是,这个老师给他算了一笔账:
如果全家人都要到城里买房,存款肯定是不够的,要么卖掉县城的房子,要么背上负债。
但更要命的问题是,全家人都到城里住,在县城的那份年薪十万的工作也没了。
妻子还想要在家照顾孩子全程陪读,那么全家就剩下父亲一个人挣钱。
一个本来活得非常滋润的小家庭,就因为给孩子“更好的教育”,就变成了巨额负债的家庭,这样一算,真的是太恐怖了。
而像他这样有这种想法的家庭,还有很多很多。
比如月薪3、4000的工薪阶层,也舍得给孩子报2、300一个小时的辅导班,因为怕孩子被同龄人落在后面。
还有每个月工资只有几千,就敢借钱送孩子去上贵族学校的。
很多父母说,不能让孩子落在起跑线上,要帮助孩子开阔眼界。
但说实话,一个家庭如果拿出资产的一半以上在教育上,就是很病态的,这往往就是父母自己的一厢情愿。
有天赋的孩子,投入很少的钱就会看到很好的效果,而天赋不行的孩子,投入再多的钱也没有用。
父母如果不管现实情况举家投入进去,最后的结局注定只会是悲剧。
有个网友曾经分享过自己的案例。
父母为了让她接受好的教育,曾经不惜卖房送她去国外留学。
然而等到她回来之后,发现海归在就业市场上已经不吃香了。
家里砸了大几百万,但是她最后在上海只找到了一份月薪6000的工作,勉强能够支付得起自己的房租。
父母砸进去的钱,可能她一辈子都未必能够赚得到。
北京有一个家长一门心思想要把孩子送进藤校,他算过一笔账。
想要让孩子进藤校,就要走国际教育的路线。
算下来总花费要600多万。
这笔钱如果换成4%的年化理财或者靠谱的投资,等孩子进入社会,她的账户里的钱将近千万。
可要是全砸在了孩子的教育上,等到孩子毕了业工作再攒下这笔钱,却相当困难。
有人花几十万,培养出了一个大专生。
有人上各种各样的补习班,等到毕了业还是要父母出十几万打点关系给自己找一份工作。
对教育无底洞式的投入,不一定会培养出精英,但一定会加速家庭资产的流失。
两代人all in的教育豪赌,最终换来一张通往“普通人生”的门票。
所以,咱们普通家庭,真的没有必要学着有钱人去卷。
有多大的本事,就给孩子提供多大的空间。
没有钱送她去上名校,能够保证他吃穿不愁也很好。
报不起天价补习班,能够让他无忧无虑地念完书也很好。
每一个阶层,每一种家庭都有自己培养孩子的方式。
盲目地追随有钱人的脚步,崇拜所谓的精英教育,只会让家庭越陷越深。
其实,有天赋、肯努力的孩子,不用上什么天价补习班,也能名列前茅。
花了很多钱的孩子,也有可能最终是烂泥扶不上墙。
所以,比起无止尽地逼迫孩子,不如父母自己先放下我们的执念,尊重并接受孩子自己的命运。
如果孩子足够优秀,那就上交给国家;
如果孩子资质平庸,在自己身边平安健康,快快乐乐长大也并没有什么不好。
孩子的人生剧本,不该由父母的执念书写。
来源:桌子的生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