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1日中午时分,家住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甲田村的村民李培细收到通知,让她到村客货邮服务站取快件。15分钟后,李培细就从服务站拿回了女儿从外地网购来的心仪新衣。
幸福“递”到群众家门口
——通道侗族自治县深入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纪实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邱承
5月21日中午时分,家住通道侗族自治县牙屯堡镇甲田村的村民李培细收到通知,让她到村客货邮服务站取快件。15分钟后,李培细就从服务站拿回了女儿从外地网购来的心仪新衣。
如今,在通道侗族自治县11个乡镇的152个建制村,像这样无需再付任何手续费,在家门口就能快捷拿到快递邮件的现象,已成为惯例。这得益于通道正在大力推进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
今年以来,通道侗族自治县以创建“湖南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为目标,积极探索农村客货邮融合高质量发展新路径,着力构建“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功能集约、便利高效”的农村运输服务新模式,有效打通了农产品进城“最初一公里”和工业品下村“最后一公里”,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新动能。
截止目前,通道侗族自治县已建成运营1个县级农村客货邮分拣中心,138个农村客货邮服务网点,开通了共配专线、公交捎带线等11条客货邮融合线路,织密完善了客货邮融合发展服务体系“经纬网”。
创新机制,激活物流“新引擎”
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怀化市最南端,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总里程达1525公里的农村公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
“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这一平台服务量大、牵涉面广、带动力强,既要做实快件‘快进村、快入户’精准服务品牌,又要打造农产品‘快出山、快进城’家门口收储网点。”通道县委县政府形成共识: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解决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
2024年,通道成功创建全省“城乡客运一体化示范县”,客运车辆通达所有行政村,为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提供了较为完备的交通运输基础。2025年,通道成为湖南省第二批17个创建“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之一。
因地制宜,有序推进。今年以来,通道根据县情实际,从组织、制度、资金、运力保障等方面入手,加快实施进度,探索形成符合独具本地特色的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新模式。
坚持规划统筹引领。按照构建科学农村物流体系的要求,坚持以湖南省交通运输厅等十个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考核验收办法》《湖南省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创建指南(试行)》文件为指导,完善县域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通道侗族自治县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创建实施方案》,指导推进农村客货邮运输网络节点体系建设。
建立政府引导机制。通道成立了由县长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任副组长,县发改、交通运输、商科工信、农业农村、财政等多部门及各乡镇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机制。县政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支持客货邮融合发展改革工作。各成员单位紧密配合,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有效解决了融合发展过程中的诸多难题。
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按市场评估和公平竞争原则,通道甄选具有10年以上电子商务、快递物流从业经验的通道湘村电子商务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升级改造“农村客货邮县级分拣中心、信息指挥中心、仓储配送中心和村级智能识别站点”四大系统,并合理整合邮政、公交运输与网点资源,全力打造客货邮“通道样板”,通过规范服务,提高配送时效,缩短寄件、签收时间,确保快件在“统一揽件——集中分拣——仓储转运——村站存件——个人智能签收”全过程安全、快捷、可控、可感,为实施客货邮融合发展提供保障,以优质服务获得群众认可度。
资源整合,畅通城乡“微循环”
初夏的侗乡,一片生机勃勃。
牙屯堡镇金殿村客货邮服务站内,一派繁忙景象。“以前在网上买农资,要么得专门跑到集镇上取,要么就麻烦亲戚朋友帮忙带回来。现在邮车直接就把包裹送到家门口,方便多了。”村民李西梅在领取快递包裹后感慨不已。
为构建便民利民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通道侗族自治县紧扣乡村全面振兴战略和城乡一体化发展目标,积极引导县域内农村客运、货运物流、邮政、快递、电子商务等资源整合,农村客货邮实现节点网络共享、末端服务共配、运力资源共用,实打实畅通内外物流“双循环”。
(通道农村客货邮配送中心)
走进县级农村客货邮分拣中心,卸货区、停车区和分拣区一字排开,智能化快递分拣设备高效平稳运转。快递包裹到达指定位置后,立即被推送至一旁的滑道,滑落至相应格口。“每个格口对应相应的行政村,共设置了138个格口。”快递分拣人员说。
(快递分拣)
“下行快件当日拣、当日转、当日达;上行快件不出村、当日寄、当日送。”通道湘村电子商务公司董事长贺定平介绍,该中心整合了邮政、韵达、圆通、中通、申通等5家快递品牌,智能化管理日分拣能力达5万件以上,一个半小时就可完成分拣、配送,真正让侗乡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寄递自由”。
据了解,通道县级农村客货邮分拣中心用地面积5700平方米、建筑面积1210平方米,由通道湘村电子商务公司投资900万元改扩建。该中心集快件统揽、分拣派送、仓储转运、运营调度等功能于一体,将原本分散的多家快递公司人员和车辆配送转变为“统一管理、统一分拣、统一配送”,大大提高了运作效率。
(配送车辆)
在此基础上,该县通过实地勘察摸底,严格按照“一村一点”原则,对原有的小卖部、党群服务中心等人员聚集、空间充足的场地进行改造升级,新建了一批村级客货邮服务站点。规范设置统一的标牌和制度牌,明晰网点职能职责、服务内容、收费标准等,配齐货架、电脑、出库仪、监控视频及消防等设施设备。目前,通道共设置了138个村级客货邮服务站,实现“快递进村”全覆盖。
加强场站资源共享。鉴于当前客运班线客流量下滑,运营车辆数量逐年递减,导致站场资源出现大量闲置的现象,通道充分利用乡镇客运站资源,将闲置的客运站改造为集快递分拣、电商仓储、便民服务于一体的枢纽,让客运站“变身”综合服务站,实现集约化经营发展,有效盘活存量资产。
(牙屯堡镇客货邮服务站)
客运“吃饱”,包裹“快跑”。通道充分利用城乡客运“村村通”优势,在保障乘客乘车需求和安全的前提下,开通客车捎带邮件包裹业务,这一方式既解决了邮件运输成本高的问题,又提高了公交车运营效益。截止目前,共开通了4条专线。
“针对偏远山区和残疾等特殊群体,我们组成志愿服务队,由党员司机、村干部组成的配送队伍,为群众提供代购、送货上门服务。”通道侗族自治县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介绍。
走进通道农村客货邮信息指挥中心,只见当天派件等鲜活的数据在数字大屏上实时滚动。“每个网点的监控设施,与客货邮信息平台连接,实现对县乡村所有的客货邮融合节点实时监控及县、乡、村为单位快递信息自动统计、汇总。”贺定平说。
(通道农村客货邮信息指挥中心)
数字赋能,激活乡村“新引擎”。通道积极搭建农村物流信息平台,整合电商、快递、物流等信息资源,实现“一键下单、全程可溯”。
降本惠民,释放乡村“新活力”
“客货邮”融合发展前端连着降本增效、稳岗就业等市场竞争力,后端连着便捷实惠、省时省力、获得幸福感的群众生产生活。客货邮融合的“通道模式”,既让群众收获了“家门口的幸福”,也为城乡协调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群众取件方便便捷)
减费让利,惠企惠民。通道利用客运公交频次高、通达至村、客货同载的优势,切实降低农村物流运输成本,群众不仅在家门口就能收、寄快递,还有效杜绝了“二次收费”问题。据统计,全域推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以来,该县配送成本平均降低了20%以上,配送时效由原来的2天缩短至1天以内。
“现在每天平均都在30件左右。”提起客货邮融合服务站建成后的好处,牙屯堡镇甲田村客货邮服务站站长李再师赞不绝口。她说,现在乡亲们购买欲望大增,购买的物品大到冰箱等大件家用电器,小到几颗螺丝都有,真正拉动了消费。
(群众取件)
通道菁芜洲镇芙蓉村杨保燎、杨保耿兄弟从小身患残疾,家庭生活困难。今年,县客货邮融合发展工作推进后,当地党委政府给予俩兄弟特别关照,将其原来的小卖部改造成村里的客货邮服务站。“现在快递都直接送到我们这个点来了,我们增加了一份收入,而且村民来取快递时,有时顺便买点东西,小卖部生意也跟着好起来了。”杨保燎高兴地说。
(芙蓉村客货邮服务站)
今年以来,通过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项目,通道共为群众提供了百余个“家门口”就业岗位,积极开展站点负责人岗前培训,吸引更多人返乡创业,真正实现“群众增收入、企业增效益、乡村增活力”。
踏入位于通道湘村电子商务公司二楼的电商直播间,只见农特产品展销厅宽敞明亮,陈列的“通道玉兰片”“黑老虎”“九层岭茶叶”“有嚼头”等各式特色农特产品令人目不暇接。借助通道特产馆这一客货邮助农电商平台,为通道本土特色产品的线上销售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电商直播)
道路通,产业兴。客货邮融合发展在满足群众收取快递的同时,也积极为农产品出村创造便利条件。通道结合本地产业发展,积极构建“上下贯通、协同联动”的农村客货邮一体化产业链条,将“客货邮+”与特色产业、农产品供应链深度融合,提升对乡村旅游、电子商务、农业、加工业等产业的支撑作用,助力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公司将联合本地电商企业开展‘快递+特产’行动,带动全县大米、冬笋、生姜、钩藤、黑老虎等特色农产品销售。”贺定平对此信心满满。
如今在美丽的通道侗乡,一条条客货邮合作线路,连接着城乡,也连接着希望。
下一步,通道侗族自治县将持续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客货邮”体系建设,通过提升基础设施水平、完善运输配送体系,全力推进形成“城乡一体、服务普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系,让物流的“毛细血管”更畅通,让城乡融合发展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源:鲜肉小李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