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高层“怒不可遏”!西方卫星赶到翻船现场,最新调查结果公布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12:40 3

摘要:5月21日,朝鲜清津造船厂的观礼台上,一场精心筹备的“崔贤”级驱逐舰下水仪式,演变成了一场全球围观的大型翻车现场。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5月21日,朝鲜清津造船厂的观礼台上,一场精心筹备的“崔贤”级驱逐舰下水仪式,演变成了一场全球围观的大型翻车现场。

图源网络

更尴尬的是,西方“空客”卫星镜头几乎同步锁定这个“灾难现场”,高清画面全球疯传,成了全球军事圈的“热搜”。

卫星拍到的崔贤级二号舰倾覆现场

这场本应展示军力的“面子工程”,为何成了国际笑柄?究竟是低级失误还是实力不济?

倾覆事故现场的CG想象图

卫星图像显示,这艘5000吨级的军舰在侧滑下水的瞬间失去平衡,舰尾率先入水,随后整艘船向右倾覆,舰体半悬空中、半泡海水,场面堪比灾难片。

侧翻画面

更讽刺的是,朝鲜领导高层金正恩,在百米外的观礼台上亲眼目睹了这一“打脸”时刻,当场怒斥这是“不可容忍的犯罪行为”。

白色屋顶位置就是观礼台

责令5大部门自查检讨的同时,下死命令要求造船厂一个月内修复倾覆驱逐舰,次日,清津造船厂厂长洪吉浩就被传唤至司法机关。

环球时报2025-05-23朝鲜驱逐舰“重大事故”调查结果公布

按照金正恩的态度来看,这位厂长面临的处罚应该不会轻,就在事故发生后,朝鲜罕见地火速公开消息,甚至动用“国宝级”播音员李春姬严肃播报。

图源网络

然而,遮掩的速度赶不上西方卫星的镜头,高清画面显示,船体已严重扭曲,船底疑似破损,船厂工人匆忙用蓝色防水布遮盖关键部位

崔贤级二号舰现在有受力不均的问题

尽管朝方坚称“一个月内修复”,但专业人士分析,舰体龙骨和内部结构可能已遭受不可逆损伤,即便强行扶正,也不过是“带病服役”。

图源网络

为何一艘驱逐舰会以如此滑稽的方式翻船?答案直指朝鲜造船工业的“硬伤”,不同于国际通行的船坞注水式下水,清津造船厂因设备不足,被迫采用风险极高的侧滑方式。

下水前的崔贤级二号舰

5000吨级巨舰对滑道承重、平衡控制的要求极高,但现场既无精密测试,也没有充分评估操作人员资质,最终导致舰体滑行时尾部速率过快,重心偏移引发倾覆。

卫星画面

值得一提的是,全球主流船厂建造5000吨级军舰至少需2年,而朝鲜宣称“一年造两艘”,速度之快违背造船常识。

图源网络

更蹊跷的是,此前下水的“崔贤”号首舰被曝驾驶舱空无一物,烟囱设计漏洞百出,甚至连动力系统都没有安装。

上个月下水的崔贤舰

此次翻船的二号舰很可能同样是个“空壳子”,仅有武器模块,缺乏航行能力,本质上是用于政治宣传的“水上模型”。

图源网络

西方卫星照片显示,事故后舰体倾斜近45度,龙骨疑似变形,船壳多处开裂,有军事专家指出,现代军舰的龙骨如同人体脊椎,一旦扭曲断裂,即便强行扶正,舰体强度也会永久性下降,航行中随时可能解体。

侧滑下水

然而,朝鲜的最新报道却说,发生事故的驱逐舰“没有船底破洞,船体右舷被刮削,通过船尾部分的救生通道流进一定量的海水。”

新闻截图

调查组的专家甚至还大言不惭地表示:“抽出浸水隔室的海水,从船台脱离船首部分来修复舰船平衡性需要2至3天,修复舷侧需要10多天的时间”。

海外网2025-05-23朝鲜全面调查新建驱逐舰“重大事故”

要知道,扶正5000吨侧翻舰体需大型浮吊船和专业救捞团队,而朝鲜仅有1500吨级船舶建造经验,本土设备根本无法应对。

网友评价

即便强行修复,龙骨变形、舱室结构损伤也将永久削弱舰体强度,中国救捞专家指出,类似事故要是发生在别国,至少需半年评估损伤,而朝鲜“政治工期”下的草率维修,只会让这艘舰沦为“海上危楼”。

图源网络

相比之下,中国曾用“振华30”起重船打捞7000吨级世越号,而朝鲜连基本的水密舱门都未完善,差距一目了然。

“振华30”起重船

这场事故的荒诞性不止于技术层面,朝鲜在军备展示上长期追求“大跃进”,从“火星炮”导弹到“隐身护卫舰”,屡屡以夸张参数制造噱头,实则缺乏实战能力。

图源网络

此次翻船事件,不过是其军工体系“虚胖”的又一次暴露,当卫星镜头撕下遮羞布,所谓的“战略威慑”只剩一地鸡毛。

信源:

直新闻2025年05月22日——金正恩怒不可遏!还原朝鲜驱逐舰重大事故现场及深层原因|深度

人民日报2025年05月23日——朝鲜驱逐舰“重大事故”最新调查结果公布,造船厂厂长已被传唤

来源:跳跳虎爱吃跳跳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