畅游奇幻封神世界 趣写热血英雄故事——专访“小猪屏蓬”IP创始人、儿童文学作家郭晓东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3 13:39 2

摘要: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小猪屏蓬”IP创始人、儿童文学作家郭晓东应吉林省新华书店集团长春市有限责任公司之邀,携新书《小猪屏蓬封神榜》空降书博会现场,为大小朋友带来精彩的创作分享,让喜欢《封神演义》的小书迷们开心不已。吉林新闻综合广播《天天家长会

刚刚闭幕的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小猪屏蓬”IP创始人、儿童文学作家郭晓东应吉林省新华书店集团长春市有限责任公司之邀,携新书《小猪屏蓬封神榜》空降书博会现场,为大小朋友带来精彩的创作分享,让喜欢《封神演义》的小书迷们开心不已。吉林新闻综合广播《天天家长会·静言读书会》主持人,独家访问给孩子们写故事的“晓东叔叔”,探秘“小猪屏蓬”IP的创作背后的故事。访谈嘉宾:郭晓东,“小猪屏蓬”IP创始人,儿童文学作家,舞台剧编剧,儿童有声故事播讲人,北京科协签约科普作者。儿童文学代表作《故宫神兽总动员》《小猪屏蓬财商笔记》,山海经三部曲:《山海经捉妖记》《山海经搜神记》《山海经寻宝记》,三星堆题材神话历史小说《三星堆寻梦记》《三星堆神游记》,以及最新出版的《小猪屏蓬封神榜》。舞台剧作品北京大运河题材的《燃灯塔之谜》,和根据《三星堆神游记》改编的儿童舞台剧《三星堆神树奇谭》。

静言:晓东老师,在第二届东北图书交易博览会上您带来的这个作品《小猪屏蓬封神榜》是以《封神演义》

为背景,但是加入了奇幻的穿越设定和原创角色,想知道您为什么会选择以封神世界作为创作的框架

然后再将传统文化改变为儿童文学的时候,您怎么去融合屏蓬神话故事的厚重感和现在孩子的阅读趣味呢?

郭晓东我在职业写作之前在互联网公司工作了10多年,就是围绕儿童的有声故事和儿童电子书项目,我做的工作,3是有点倾向于编辑属性,就是选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咱们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儿童文学绘本还是量挺多的,但是小说真的非常稀缺,有的内容可以说是空白的,比如轩辕黄帝、大禹和中国龙这些题材。所以我在自己创作的时候,选题就集中在这些市场空白的内容上。虽然也很多家长反馈说,像《山海经》是市面上有很多书了,但是绝大部分的《山海经》它是用原文加译文的形式,是编书,不属于创作。我做的内容是以《山海经》为代表的题材进行儿童文学创作,性质是人文科普。《封神演义》也是和四 大名著同时期的一部经典的古典文学名著,但是从当代孩子的阅读习惯来看,《封神演义》这个小说有点流水账,在人物刻画、事情交代上不分主次,就是一口气儿把故事捋完,有一些内容有点血腥,还有一些内容是属于条理逻辑性不够强,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进行了改编。另外,里边的人物角色因为数量比较庞大,我们需要一个主线来把它串起来,所以我就引入了这个晓东叔叔、小猪屏蓬和狐翎,这是我所有故事里的角色,然后进行了穿越。晓东叔叔变成了姜子牙的身份,以第一人称视角和小猪屏蓬来完成封神榜的这个任务。

静言:我一直觉得传统文化的作品,其实孩子之所以离它比较远,就是因为孩子读的时候可能读不懂,想象不出来那里面的画面。在这个作品当中,两个主角小猪屏蓬和狐翎是原来的故事当中没有的,您在创作这两个角色的时候是基于什么样的灵感启发呢如何通过他们的视角把这个复杂的神话人物,比如说姜子牙、闻仲,还有规模宏大的战争场景,像“破十绝阵”,转化成孩子能够理解并且喜爱的故事。那您是怎么做到的呢?

郭晓东:先回答角色的问题。小猪屏蓬和狐翎这两个角色实际上是来自于《山海经》,我们的孩子还是更喜欢国际上流行的,比如:国外的奥特曼、小猪佩奇、植物大涨僵尸和小马宝莉……我们中国本土的IP对孩子的影响力不太强,像我们熟悉的熊大、熊二、喜羊羊、灰太狼等近年比较热门的这些IP和我们传统文化的关联性基本没有,我觉得迫切需要一个我们中国本土特色的和传统文化挂钩的这种IP形象。因为我写过很多《山海经》题材的儿童文学,特别喜欢屏蓬这个异兽,有一种说法,说屏蓬就是天蓬元帅的前身,我觉得小猪形象孩子更容易接受。另外根据我的经验,小朋友们对熟悉的角色会建立一种感情,像《封神榜》这种小说,它里面人物角色、事件、法宝十分繁杂,其实不是特别容易让孩子理解和记忆,再加上明朝小说那种语言习惯,让孩子也会接受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呢,一个是我们进行现代化语言和这个思维模式的改编;另外呢,就是用孩子熟悉的角色组合去引导,把庞杂的角色和分支比较零散的故事主线串起来,这样更容易让孩子阅读理解。

静言:就是充分的考虑到了孩子的接纳的特点。创作当中,无论是针对市场的这个空白,还是抓住孩子的接受特点和理解能力,都是您成功的要素。这次活动中,也把趣味性和互动性和结合在一起,那您是怎么想到在书中设置这个封神榜的知识卡,涉及到成语历史背景等等,像这样的文化内容,在儿童文学和普普及这个传统文化的时候,咱们怎么去避免这种说教感,能不能举一个书中的例子?

郭晓东:避免说教,就需要更强的故事代入感。我们任何一部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着,其实都是干货满满,章回体小说故事的结构,还有人物道具和情节都非常丰富,这对孩子来说是好事儿,但是理解和记忆的难度确实也是非常高的。我坚持写中国传统文化题材的现代儿童文学小说,一直在尽量保持原汁原味的章回体小说的格式和结构,每一个章回是一段完整的故事情节。我创作的小说全都是章回体的,其实也是这个目的。现在孩子,包括家长陪着孩子阅读的时间其实非常紧迫,我个人的观点是希望孩子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能掌握更多的知识,这肯定是有矛盾的,我们讲知识太多了,一定会影响到趣味性。孩子嘛,尤其低龄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不长,所以需要一套组合的方法:一个是我们刚才说的孩子熟悉的角色,这样代入感就会比较轻松;另外,我们的这些故事里的知识点实际上是需要提炼的,我们不仅是在《封神榜》这个小说里做了知识卡,还有成语故事,在我的《山海经》三部曲、《三星堆神游记》、《故宫神兽总动员》、《中国龙》所有的这些小说里边都植入了知识点。以《山海经捉妖记》为例,我们每一个章节,讲了一个《山海经》的异兽或者《山海经》的神,我们在章节的结尾一定会有一个知识卡、一个词条,把《山海经》的原文和译文列出来,帮孩子提炼知识点,强化记忆,也为写作积累素材。

静言:这是不是也在某一个角度说明了现代儿童文学创作的互动性的具体表现呢?

郭晓东对对,非常重要。所以,我一直在努力构建这个小系统。我们要做一个故事,它是《山海经》也好,是《封神榜》也好,一定是先有一个有声故事,照顾到那些低龄的孩子和各种年龄段孩子的碎片化时间,让他先有一个印象。但是有声(故事)毕竟跟阅读有很大区别,纸质书阅读不一定是匀速的,实际上我们阅读的时候对感兴趣的地方,人会本能的翻过来再看,但是有声(故事),是一种线性的流媒体,不会按照人的选择,它按照自己的速度就过去了,实际上对于提炼内容是不易的,所以我觉得有声(故事)、阅读,还有游戏互动,还有我们人为的提炼出这些知识点,这是一个组合方案,对孩子的阅读理解和加深记忆,还有逻辑思维养成是非常有帮助的。

静言

:对于孩子的主动提炼和我们人为提炼,再给到孩子的这个过程,您又做了哪些思考?

郭晓东实际情况是我们从一个庞大的故事里去提炼出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不可能把每一章节出现的所有知识点都提炼出来。这种形式的目的是养成孩子的一个思维习惯,他听故事也好,读故事也好,在结尾的时候他知道一定会出现一个知识点,这样将来他阅读其他没有这种结构的内容的时候,思维习惯已经养成了。不知不觉中对孩子的系统化思维、逻辑化思维和他将来储备的知识进行从输入到输出的转化的这种能力,都是一种无形的训练。

静言:

在故事结尾,您揭示了整个冒险是一场梦,那种设计是不是想向小读者传递某一种寓意,比如说想象力和现实之间的关系?您怎么看待梦境在儿童文学中的作用呢?

郭晓东梦境是构建孩子想象力的一种特殊形式,我们植入的小猪屏蓬也好,狐翎也好,是为了孩子,特别是低龄孩子理解和快速建立熟悉亲切的感觉,毕竟我们的原著里原来没有这两个角色,所以我们会强调它是一种梦,是一种想象。我觉得将来孩子长大了,他会更感兴趣,说我去看看那个原著吧,因为原著特别长,而且语言习惯和我们现代人是不一样的,这个时候他更容易接受。就像我自己小时候其实也看过简版的《西游记》、简版的《三国演义》,成年以后,我会对照《三国演义》和《三国志》去看到底有多大区别,这些都是阅读当中特别有意思的事儿。而且我的所有小说基本上都是以梦境穿越,包括我们在整个《小猪屏蓬封神榜》这个特别大的梦境里边,我们在不同的时空也在频繁地进行穿越,一方面是符合孩子的心理需要和阅读理解能力,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保留孩子对原汁原味的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情感。

静言:刚才听您讲述的过程当中,我有一个很深切的体会,就是AI是取代不了人类的梦境、情感、想象和创造的……

郭晓东对对对,您说出了我的心声。AI写作的问题,是身边很多人跟我探讨过的,说未来会不会有一天AI完全替代人类作者,不管是儿童故事还是成人的故事。我说AI一定会替代一部分,或者是替代某些类型,但AI永远不能替代全部。我建议对AI写作感兴趣的朋友,你可以做一个小试验。无论是我们国产的Deepseek,还是国外的各种人工智能的引擎,我们都可以去试,你就让它写一个几百字的笑话,这个时候AI的缺陷会原形毕露。暴露什么缺陷呢?就是它对人类情感的完全不理解。AI它不知道你为什么看了一段文字会发笑,就是我们俗称的这个梗在哪儿?AI是完全不理解的,这个模式是我屡试不爽的,甚至就是说我们给他一个范例,让AI照着这个三五百字的一个小笑话,一模一样地写一个。你会发现AI非常痛苦,非常艰难,它会组合一堆它认为好像有笑点的内容,但是其实里面根本没有逻辑关系,这个就反映出AI人工智能,它其实对人类的情感是完全不理解的。因为任何一个儿童作者也好,成人的文学作者也好,他实际在通过故事表达各种情感。所以这个我觉得AI写文学类作品的一个硬伤。实际网络上讨论的AI提高写作效率,列举的也都是商业应用文字或者是类似论文和报告这种文体,文学的案例比较少。我也没见过有人敢让AI写笑话。但是这个实验很说明问题。

静言:所以您说完我就更释然了。

郭晓东我觉得AI是不能完全替代文学创作的,直到AI完全理解人类情感,但那个时候,AI是不是就成为真正的人类智慧了。

静言:是的。纸上的人间温暖,

可能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其实是挺稀缺的,我还是挺希望孩子能把纸质书捧起来

的。在未来的时代里,AI如此大规模地

侵袭到我们的生活当中的时候,您怎么看待儿童文学在对网络原住民孩子的这种阅读习惯下,我们怎么去进行儿童文学的互动性和这种沉浸式的阅读的这种结合和发展呢

郭晓东我觉得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亲子阅读,还是要家长和孩子一起享受这个阅读时间,而且家长要帮助孩子去引导选题和思考。我这个建议并不是说我们要把成人的一些观念强加给孩子,而是通过就像咱们俩现在对谈的这种形式,让家长和孩子经常互相提一些问题,在讨论过程当中去引发思考,我觉得这是亲子阅读给我们带来的一个特别大的好处。我发现这些年我跟孩子和家长接触的过程中,包括家长问我的一些问题,我会有一个深刻的体验,就是孩子爱阅读,能踏下心来阅读,背后一定有一个重视阅读的家长,家长越关注、越思考,越愿意拿出时间和孩子一起来体会一本作品。那孩子对作品的理解和深入的程度一定会优于泛泛去读书的孩子。而且我发现,我们全国都有小猪屏蓬的粉丝,凡是回答问题特别准确的,尤其有一些历史性的很偏的问题,连家长都不太知道的,小猪屏蓬的小粉丝能答上来,这样的孩子一定是能沉下心来阅读的,而且一定是阅读了大量的传统文化题材的儿童文学作品的孩子。所以我也感触很深,之前我觉得我写这么深的内容,又尊重了原著的知识点,还把它提炼出来写成小说,孩子是不是能接受,家长是不是能接受,也是有点疑虑的。目前看来还是挺好的,让我挺受鼓励的。

静言:您作为儿童科普作家,也曾经创作人文科普作品,这次这个《封神演义》是奇幻和冒险的结合,您在这个故事里是不是也融入了科普的思维?

郭晓东对。其实我写自然科普或是写人文科普,我的思维方式和手法是完全一样的,都要考虑知识点是什么,故事的大系统是什么?为什么我特别崇尚章回体小说?因为它本身这种结构就非常的严谨,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我们现在很难见到章回体小说了。为什么提到章回体呢?就是我们一旦涉及到故事里的知识点和结构,特别是给孩子的儿童小说,采用章回体就是要有一个均匀的节奏来稳定的输出故事和知识点。章回体小说它有一个像对联似的标题,而且这个标题的上下句里边呈现出来的就是我们孩子写作的六 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我们可以对照《西游记》也好,《封神榜》也好、《水浒传》也好,它的章回体目录上一定会反复出现故事发生的重要的地点,重要的情节和新出场的人物。怎么看它都是围绕这几个要素的,我觉得章回体是锻炼孩子系统化思维和逻辑化思维特别重要的一个方式。所以,我一直坚持用章回体的小说给孩子写传统文化,当然自然科普类的没有这么写,后边我的创作也会再做一些现在流行的自然科普内容,就是以科幻的方式呈现,因为我们中国现在的科技越来越强,是时候让孩子接触更多的前沿科技,包括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新材料,也包括我们现在要改造火星这些热门的话题,让孩子认识宇宙,畅想未来,我觉得应该让孩子的视野更新更高更远,我们不能让孩子落后在人生起跑线上。

静言:嗯。这也是您未来的创作方向吗?

郭晓东对,已经在开始准备了。

静言:一定有一部分小读者是通过屏

蓬和您的故事书爱上了封神故事的,下一步针对他们的阅读,您会会推荐他们读哪些作品或者是书籍呢?

郭晓东我觉得还是四 大名著,这是必读的经典。不光是学校推荐,我也推荐。特别是《西游记》,我觉得《西游记》是结构非常严谨,相对于《封神演义》这个小说更完善,作者的写作水平更高。所以我觉得《西游记》是一个值得我们从小到老反反复复阅读的一个经典名著,无论我们是处于人生的哪个阶段,拿起《西游记》永远都是合适的时候,所以我是强烈推荐《西游记》;那《红楼梦》这也非常的优秀,但是我觉得低龄的孩子理解起来有点困难,建议小学高年级、初中再开始读,我觉得读古典名著也是要有一个节奏一个顺序的。另外,《山海经》也是我强烈推荐的,我不是建议说你只看我的《山海经》作品,别看别的书啊,我们优选一些山海经主题的优秀的绘本来读,但是读《山海经》一定要有系统化视角去理解。从这个角度,我写的山海经三部曲:《山海经捉妖记》《山海经搜神记》和《山海经寻宝记》可以帮助孩子系统化认识山海经,是孩子理解《山海经》不可获取的内容。

静言:最后想请您对我们《天天家长会·静言读书会》的粉丝们分享几点阅读建议。

郭晓东我是强烈建议让孩子从小就关注大的题材,永远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这是第一个建议,就是勇于给孩子看,听大的题材,像《山海经》、三星堆这样的厚重题材,因为他们都成系统。第二个建议,就是家长们一定要拿出时间和精力和孩子互动阅读,如果我们选择的是一些我们刚才说的这个大的题材,那在亲子阅读中你会发现,虽然孩子有时候提出问题会有一点意外,但是你会发现他在思考,他在尝试去以他的视角进行理解,我觉得这种亲子阅读的过程,在你读小故事的时候是体会不到的,只有给孩子一个大题材,家长和孩子才会一起体验更大的四维空间,也更享受亲子阅读的乐趣。

静言:谢谢晓东老师!

郭晓东谢谢静言老师!

文章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图片来源:原创·吉林新闻综合广播

编辑:静言、悦汐、楚婷

初审:郝滋丽

复审:钟晓

终审:赵敏

戳右下角小花分享给更多人

来源:吉林之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