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大早打开手机,村里种粮大户老张就傻眼了:"我种了二十年麦子,头回见新麦子比陈麦子便宜!" 老五叔蹲在田埂上抽着旱烟直叹气,手机屏幕里跳动的价格数字看得人心慌。
一大早打开手机,村里种粮大户老张就傻眼了:"我种了二十年麦子,头回见新麦子比陈麦子便宜!" 老五叔蹲在田埂上抽着旱烟直叹气,手机屏幕里跳动的价格数字看得人心慌。
这事儿还得从三天前说起。5 月 20 号刚开秤那会儿,粮贩子们还拍着胸脯保证新麦每斤能卖到 1.35 元,可昨儿个价格突然来了个 "倒栽葱"。山东某面粉厂仓库门口,贴着张告示差点让排队送粮的农户炸锅 —— 新麦收购价 1.18 元,旁边 2019 年的陈麦倒标着 1.25 元。河南老李拉着半挂车麦子转了三家粮站,愣是没人出价超过 1.2 元。
粮商老王悄悄跟我交了底:"今年新麦水分普遍超了 2 个点,加工厂宁可用去年存着的干麦子。" 这话倒是不假,春末那场连阴雨让豫南地区收割推迟了十天,不少麦粒摸着都发黏。更蹊跷的是,中储粮的收购公告比往年晚发了半个月,粮站门口等消息的卡车排出去二里地。
市场这头乱成一锅粥,专家们倒是冷静。农业农村部小麦专家组的刘教授在直播里掰着指头算账:"今年全国冬小麦面积 3.4 亿亩,单产预计还能涨 1.5%,总产量破 1.38 亿吨没跑。" 这话听着踏实,可种地的心里直打鼓 —— 产量上去了,价格咋还往下出溜?
要说玄机,还得看期货市场。郑州商品交易所的麦子主力合约,最近十天成交量翻了四倍。有个操盘手朋友透露,几家外资机构正在悄悄布局:"他们赌的是新麦上市后的价格修复行情。" 这话翻译过来就是,现在低价收新麦的,等过俩月水分降了转手就能赚差价。
站在麦田里放眼望去,联合收割机还在轰隆隆作业。河北邢台的老赵家刚割完二十亩地,算盘珠子拨得噼啪响:"现在卖新麦每亩要亏五十块,可仓库里堆着去年的麦子又占着地方。" 这话道出了千万农户的两难选择,粮仓里陈粮没出手,地头上新粮急着变现。
面粉加工厂的日子也不好过。山东某大型面粉厂采购经理给我看了份报表:"现在用陈麦磨粉,每吨成本能省八十块。" 难怪超市里的面粉货架悄悄换了标签,10 公斤装的家庭粉比上月便宜了两块钱。消费者得了实惠,可产业链上的农资店开始犯愁:"复合肥欠账的农户多了三成,都说要等麦价回升再结清。"
这场 "新陈价格倒挂" 的戏码,说到底还是市场调节的阵痛。农业部的周处长在采访中打了个比方:"就像刚出锅的馒头得晾会儿,新麦也得等水分蒸发、品质稳定。" 话虽在理,可等着用钱的农户哪耗得起?好在有消息说,六月初将启动第二批最低收购价预案,重点照顾高水分地区。
夕阳西下,粮站门口排队的长龙还没散。老张把最后两袋麦子扛上地磅,手机突然弹出条推送:"多家饲料企业宣布上调小麦收购比例。" 他眯着眼看了半天,扭头跟后面排队的老伙计说:"咱这麦子,说不定要进猪肚子咯!" 这话惹得众人哄笑,可笑着笑着,有人抹了把脸 —— 不知是擦汗,还是擦泪。
来源:小李是个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