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跑好动的孩子,6个细节快速判断是不是多动症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15:21 2

摘要:事实上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出现分心、注意力时间短是正常表现。

在 2~3 岁这个阶段,孩子总会表现出特别好动、精力旺盛。

这时候,很多家长会忧虑是不是「多动症」。

事实上处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由于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出现分心、注意力时间短是正常表现。

家长不用过分焦虑,但要在这期间留心观察。

据调查显示,我国儿童多动症的患病率约为 5 %,并且男孩患多动症的比例比女孩高出 2 倍以上。

所以,如果了解多动症的表现,学会科学辨别与干预,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多动症,医学全称为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群体中比较常见的行为障碍。

典型特征是与年龄不相符的注意力涣散、不分场合的过度活动,以及难以自控的情绪冲动。

但是就像我们开头讲到的,孩子在某个阶段也会存在正常的好动行为,那么这时候我们该如何区分?

不妨观察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频繁出现以下行为——

对吸引其他同龄人的事物很难集中注意力

由于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很难按简单的指示完成任务

很冲动,比如经常不看路就跑到马路中间、打断别的孩子玩耍、不顾后果地乱跑

不必要地加快活动节奏,比如不停歇地跑或跳

突然不合时宜地发脾气,比如哭闹、怒吼、打人或者沮丧

因为被训导的时候没有认真听,导致屡教不改

来源《美国儿科学会育儿百科》

如果孩子出现上述多个预警信号,这时候建议抓紧到医院进行检查,不要拖!

当孩子被诊断为多动症,家长不必过度焦虑,积极配合医生制定的干预方案。

日常生活中,确保孩子每天都有充足的睡眠、运动、户外活动时间,以及适当的营养,并且限制他看屏幕的时间,这些都有助于缓解他的症状。

针对孩子发脾气、冲动、注意力不集中等不同行为,我们可以尝试这样来应对:

此外,多关注孩子的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适当忽略不当行为,从长远来看更有利于孩子的恢复。

这里还要强调一点,考虑到核心肌肉发展弱、前庭抑制功能不足,本体发展不良,以及早期感觉刺激匮乏,都有可能引起或者加重他的好动行为。

因此,除了以上方法,加入感觉统合训练能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

核心肌肉训练

通过 “小牛耕田”、爬行等游戏,增强孩子的核心肌肉力量,帮助他们更好地控制身体动作。

触觉系统训练

开展触觉按摩、美劳建构、玩水玩沙等活动,改善孩子的触觉敏锐度,减少因触觉敏感引发的多动行为。

前庭系统训练

借助大象鼻子旋转、手脚开合跳、跳床、荡秋千等运动,提升前庭抑制功能,降低孩子的冲动性。

本体系统训练

安排拔河、搬运物品等力气活,强化孩子大脑对身体的控制能力。

研究表明,经过 12 周的感统训练,多动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可减少 15%-20%。

不过需要明确的是,感统训练只是辅助手段,无法替代药物治疗和行为疗法,它主要针对感觉统合失调的伴随症状,帮助孩子更好地适应日常生活。

孩子的成长需要家长的耐心与科学引导。无论孩子是否患有多动症,用爱陪伴、科学干预,都能助力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来源:育儿知识看这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