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 月 22 日,广东省委宣传部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召开广东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新闻发布会。会上,广东省委宣传部正式发布《关于推动广东网络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5 月 22 日,广东省委宣传部在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现场召开广东省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包”新闻发布会。会上,广东省委宣传部正式发布《关于推动广东网络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
作为中国游戏产业的核心区域之一,自带互联网与出海基因的广东一直是中国游戏内容创新与技术进步的重要驱动引擎。近年来,受买量成本高涨、出海竞争愈加激烈等因素影响,规模庞大的广东游戏业面临产业升级的十字路口,亟待需求新的转型方向与市场增量。
从本次发布的《措施》内容来看,广东选择从品类突破和生态构建等层面加速游戏产业高质量发展,精准聚焦当前游戏厂商在成本控制、产业协同、知识产权保护等领域的核心痛点,结合广东企业游戏研发的深厚经验及其在消费电子、文创娱乐等相关领域的制造能力,有望推动其打造更具引领性和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聚焦精品游戏
支持原创精品和科技创新,是《措施》多项举措的核心所在。
文件中指出,对标国际一流水平,大力培育、挖掘、引进优秀游戏团队和优质项目,支持企业打造兼具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精品力作,鼓励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岭南文化、现代流行文化等优质内容融入游戏创作,孵化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 IP;鼓励企业围绕游戏领域“卡脖子”技术开展研发,支持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在游戏研发中的运用,支持游戏先进技术向其他领域转化应用。
其中,重点对虚拟引擎研发、游戏大模型训练、算力效率提升、先进技术转化、数据安全保障等领域进行支持;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实验室开展联合攻关。
具体激励措施方面,省级统筹资金,经公开评选公示,对文化传播力和社会影响力俱佳的优质项目,及在游戏科技领域取得显著突破的优质项目,给予最高 500 万元的一次性扶持奖励。
近年来,在全球游戏市场规模见顶,玩家成熟度不断提升的大背景下,完全依靠换皮买量“广撒网”的游戏研发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精品化成为产业自我革新、挖掘存量的必由之路,《黑神话:悟空》《原神》等现象级产品的成功,也验证了高品质游戏的商业价值和文化传播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精品化并非等同于只聚焦高投入、大体量的重型游戏,而是将研发重心更多转向游戏创意和内容打磨,以玩家体验为核心打造产品差异化竞争力。音数协游戏工委发布的《2024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指出,当前游戏市场,产品体量呈现重度化与轻量化并行之势。
对于前者而言,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增强研发能力和长线运营能力,是游戏厂商打造精品大作的必备条件,也是《举措》中支持游戏科技创新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作为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内核的支撑和IP构建,也是精品大作不可忽视的“软实力”所在,《黑神话:悟空》中基于西游元素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细致展现,也是其获得市场、口碑双重成功的重要因素。
对此,《措施》中特别提到,鼓励国有文化企业与民营游戏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参与游戏研发、出版、发行、运营,将更多优质内容储备转化为原创游戏产品;支持优质游戏 IP 向影视等领域转化。可以预见的是,广东游戏企业将获得更广泛、丰富的内容创意支持。
除了重度精品游戏外,轻量级、休闲类游戏同样也是当前游戏市场增长迅速的品类,在竞争激烈的轻度游戏市场中,创意和体验成为产品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这有赖于产业环境对广大小体量游戏公司、团队的支持——宽松、活跃、多元化的市场,更有利于文化产业从业者将内容创意转化为文化产品,这也是广东游戏产业的发展优势之一。
据《2024年广东游戏产业发展报告》,2024年广东小游戏营收规模达262.92亿元,同比增长119.1%,占全国小游戏营收的66%,增幅大于全国整体趋势。
《措施》提到,广东将提升行政服务效率,优化国产网络游戏属地试点办理流程,提升办理效率,在广州、深圳两地分设游戏企业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政务服务;支持小程序游戏发展,用更优质的服务吸引更多国内头部平台到广东落户,吸引更多中小微开发者围绕平台在广东集聚;支持流量算力扶持,支持各地与国内流量平台合作,探索搭建流量券、算力券等新型扶持体系,对优质企业和项目给予流量、算力扶持,形成扶持用于精品、精品催生扶持的良性循环。
早在2023年和2024年,广东就先后出台政策支持小程序游戏备案和游戏运营企业ICP申请出版前备案,相关举措极大提升了游戏厂商尤其是中小企业办理相关业务的便捷性,提升了各项行政服务效率。
值得注意的是,作为拥有诸多互联网公司和头部厂商的产业高地,广东还在《措施》中提到,要鼓励平台让利反哺中小微开发者,孵化更多有潜力的市场主体,形成平台和开发者互相成就的良好生态。
从内容创意供给到运营降本增效,从行政服务到平台支持,《措施》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精品化游戏均提供了涵盖完整研发流程的全面帮助,释放广东推动游戏产业提质增效、加速发展的强烈信号。
构建产业生态
除了精品研发层面的突破外,随着近年来游戏产业与电竞、影视、文旅、文创、电子消费领域的广泛融合,产业发展已不再局限于游戏研发商与发行商内部的市场合作,而是延伸至横跨不同领域的产业生态构建。
对于游戏厂商而言,扎根于产业链完备的城市,意味着可以就近获得美术外包、研发引擎、推广渠道、投融资、衍生品开发等服务支持。以著名的广州“游戏第一街”科韵路为例,该区域聚集了数千家游戏、互联网、AI等相关企业,为产业协同和跨领域沟通带来充分的技术创新、内容创意可能。
对此,《措施》中提到,要打造产业融合集群,推动游戏与文旅、制造业、新消费等产业跨界融合。鼓励游戏研发与广东经典文旅元素深度融合,打造一批游戏文旅精品路线、特色小镇和产业园区,孵化一批具有广东文化符号的特色地标。
鼓励游戏研发与电子设备制造商、衍生品服务提供商深度融合,形成软硬件互相促进的迭代效应和上下游联动互补的传导效应,孵化一批优质游戏硬件规模企业和衍生品服务提供商。鼓励游戏研发与消费新业态深度融合,支持各地举办各具特色的游戏主题展览、嘉年华、粉丝见面会等,形成规模效应,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游戏线上线下活动品牌。
以展会经济为例,近年来广东先后举办广州动漫游戏展、萤火虫动漫游戏嘉年华、2025决胜巅峰·国际巅峰杯等大型展会和电竞赛事,充分带动了区域文旅消费。同时,大型活动所带来的宣传曝光效应也增强了广东游戏企业和产业的影响力,为人才吸引、产业合作、内容传播奠定了基础。
除了直接的商业合作外,相关企业的集聚与协同也有利于形成产业链带动作用,在精品化时代帮助不同环节的市场参与者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不同于研发和产品层面的直接竞争,随着游戏消费迈入个性化时代,风格特征和厂商IP正成为链接开发者和受众的重要纽带,正如B站对上海的二次元文化、腾讯对广东的互联网文化带来的影响,这种“软性”的市场环境,正愈加成为区域产业竞争中的关键要素。
《措施》中提到,将支持建设权威第三方游戏平台,规范游戏数据统计,规范游戏排行榜、出海指数、行业白皮书等核心内容发布,确保游戏数据信息发布的准确性和权威性;协调主管部门和行业协会,引导省内游戏自媒体健康发展,鼓励一批行业口碑好、内容权威的游戏自媒体做大做强,确保游戏自媒体更好服务游戏产业发展。
通过对上下游产业生态的全面赋能,《措施》构建起一套立体的产业促进方案,广东游戏产业能否借此走出自身独特的精品化发展道路,值得市场保持关注与期待。
来源:战神无双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