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南方的溪源村有一座育英小学,学校大厅里站着近百号人,他们当中有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精英,有当地政府官员,还有本校教师和部分学生。学校有一位八十多岁的陈老师,是这所小学的创始人、特级教师、知名作家。大厅里除了部分本校老师和到场的所有在校学生外,其余人大多数是陈老师
——谨以此文献给知青代课老师
周银芳
南方的溪源村有一座育英小学,学校大厅里站着近百号人,他们当中有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精英,有当地政府官员,还有本校教师和部分学生。学校有一位八十多岁的陈老师,是这所小学的创始人、特级教师、知名作家。大厅里除了部分本校老师和到场的所有在校学生外,其余人大多数是陈老师当年的学生。今天是陈老师的生日,大家从各地赶来,既是为他庆生,更是想听陈老师退休后讲的最后一堂课。在大家热切的目光期盼下,只见陈老师由校领导陪同,拄着一根拐杖缓缓地走上了讲台。陈老师示意大家坐下后说,感谢各位在百忙中来看我,我今天讲课的题目是《一位代课老师的故事》。
我出生在省城,父亲从事小学教师几十年,十分热爱教师职业,受父亲的熏陶,我从小就有当老师的愿望。父亲一生清贫,因积劳成疾,久病无医,在我高中毕业那年就离开了人世。临终前留给我的只有几本用他的心血写下的厚厚的教学札记,他反复叮嘱我如有机会一定要当老师,继承他未完成的事业。我高中毕业后响应政府号召上山下乡,来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当了一名知青。当时溪源村只有几十户人,周围崇山峻岭,一条弯弯曲曲的土路,一头连着山脚,一头连着村口,村里人到一个大村赶集都要走上十几里路,因交通不便、生活条件艰苦,没有人愿意来这个村当老师,孩子读小学都要到十多里路外的村寄宿,因担心年幼不能自理,只有等到九、十岁时村民才送自家的孩子外出就学,当时是九年制教育制度,到初中毕业时,孩子已成了十六、七岁的大孩子,十七、八岁才去上高中,孩子们担心遭同学嘲笑不愿意去读高中,家长们需要补充劳力也不逼孩子们读高中,因而建村以来村里就没有出过一个高中生。与我同插队的是一位男生,两个人住在大队仓库的一间房屋里,城里人没干过农活,犁田、插秧、耘禾、割稻样样都得从头学起,最受不了的是被蚂蟥叮咬,疼痛难忍,拔掉了蚂蟥后流血不止,看的惊魂不定。经过很长时间锻炼,我们俩才慢慢适应了农村的生活习惯,逐步掌握了务农的本领。因没有厨房,我们只好轮流在村民家就餐,每派到一户就餐,我看到的都是孩子白天出去摘野果、摸河鱼,捡田螺,晚上早早被大人赶到床上睡觉,心想这些小孩天资聪明,却连一天书都读不上,将来长大后怎么适应社会。于是主动利用中午和晚上时间,一对一地教孩子们读书识字。有一天,我被派到党支部书记家吃饭,支书看到我耐心地教他家的孩子念书,孩子也心领神会地听着,眼睛一亮说道,从明天起你们两位知青不要下地干活了,就教孩子们读书吧。我心头一颤,自己来村里后一直有此想法,因担心村民门说自己怕吃苦,才不敢提出这个要求,现在支书能交给我们俩这个任务真是太好了,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和自己多年的愿望就要实现了。我激动的抓着支书的手说,感谢你对我们的信任,其它都好办,就是教材一时难以解决。支书说明天他就上公社反映,请求上级尽快解决这个问题,他要求我们把村里十几个小孩集中起来,就用村里的土地庙当教室,教孩子们先识字。支书马上叫村里会泥瓦工手艺的村民帮助布置教室。用了三天时间,简易教室布置好了,讲台和课桌都是用泥土垒起来的,学生自带马扎凳。公社听溪源村要办临时学校,便从其他学校免费给我们送来了黑板、粉笔、铅笔、作业本。村里决定由我负责临时学校工作并兼语文老师,另一位知青担任算术老师。在开学的那一天,县里派了一名教育局副局长来祝贺,村民们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土地庙门口,大家敲锣打鼓放鞭炮,庆祝建村以来头次有了自己的学校。有位老大娘跪在地上拜土地公,感恩土地公显灵,让孩子们有书读了。教育局负责人站在学校门前说,祝贺你们村有了自己的临时小学,因为县里还要根据你们的师资能力和教学成绩来决定是否正式批准成立学校,因而学校的名称暂定为育英小学,你们两位老师也只能是代课老师,没有任何补贴,教学报酬拿的是村里给你们定的工分,教育局会帮助你们解决教材,其他都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希望两位老师不要辜负乡亲们的希望,把书教好,让溪源村真正有一所正式的小学。
因育英小学是半道成立的,教材只有到了下学期开学时才能发下来。没有教材,我们两位老师就凭着往届生留下的一本语文书和一本算术书教孩子们念书。上课时,我们每次都把课文内容写在黑板上,待同学们抄完后再进行讲课。这样虽然影响了教学进度,但在抄写过程中增强了学生们对书本内容的熟悉程度。文字是一切学科的基础,我教语文时十分重视打牢学生的文字功底,先教学生记住本节课文的每一个字,再教学生解字,然后教学生遣词造句。为增强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我常用以几个字组成新字的办法教学,既能巩固学生对已学字的认知,又能更好的记住和理解新字。比如,教同学们识别 “男”字时说,“男”字是由“田”和“力”组成的,古代田里的主要劳动力是男人,学生一听就记住了“男”字;又如,“好”字由“女”和“子”组成,可以理解为对女子的赞扬称之为“好”;再如,“妙”字由“女”和“少”组成,可以理解为“妙”是对少女美的称赞;还有“忍”字是由“刃”和“心”组成,可以理解为“忍”就是一个人心上既使放着把刀刃,表情上也能做到无动于衷。有一次,我站在讲台上,双脚叉开,两手平行伸直,问学生们这像什么字?一位女生站起来说像“大”字,而另一位男生则反驳道,女子做这个动作是“大”字,男子做这个动作就是“太”字。那时学生们对两性方面知识了解甚少,不知这位男生讲什么,我听后既为男生有丰富的想象力而高兴,又赶忙示意男生坐下,肯定了女生的回答是对的。男生满脸不悦,明明是自己答对了,为何还说女生答对了?后来我把男生留下来解释他答的很好、很全面,但是如果把为什么答对了解释给同学们听,女生会害羞,课堂也会失去了严肃性,传出去对我们学校形象很不利。男生听了恍然大悟,感到还是老师说的在理,表示今后一定注意保护学校的形象。第二学期开学后,学生们都拿到了教材。如何让学生尽快掌握每篇课文的全部内容、中心思想和重点是教语文课的关键。我通过反复实践并借鉴父亲教学札记上叙述的方法,逐步摸索出了三种教学办法。第一种是“阅读背诵法”。将课文内容提前布置下去,让学生们自习时阅读背诵;正式上课是先让学生们集体背诵,然后再随意抽些学生背诵。有人说这是死记硬背,我则认为一个学生只有背了大量的文章,烂熟于心,将来无论是考试还是写作文才能思如泉涌,头脑里才会冒出好词好句,何况我们不止是让学生背诵,还有后续的教学方法跟上。随意抽同学背诵的办法有利于督促每个学生都去背诵这篇文章,因为学生不知道会抽到谁,背诵时都不敢偷懒。用这种方法还帮我解了一次围。有一次备课时,我对一篇文章没有逐字逐句地弄懂弄通,第二天上课时,我突然发现有一个字自己不会念,又没有带字典,幸好同学们不管是集体背诵还是抽查背诵,都把这个字念对了,听了学生们的背诵我才掌握了这个字的正确读法。为把握起见,我又点了一位语文学的较好的学生念这个字,并解释字的含义,知道他念的和其他同学念的是同一个音,我才放心下来。可见,阅读背诵看起来是一个笨办法,但却是打基础的最好办法。第二种是“互动交流法”。背诵完课文后,各小组抽出一名学生述叙课文的重点内容和中心思想,然后由大家相互补充指正。这一方法倒逼学生不仅自习时要会背全文,还要努力弄懂课文的重点内容和中心思想。课堂上的互动交流,能开拓理解文章的思路,弥补知识的不足,如此通过学生积极思考而得来的收获才弥足珍贵、终身难忘。第三种是“教师点评讲解法”。待同学们背诵和发言结束后由老师进行点评,最后把课文的段落大意、重点内容、中心思想、金词金句梳理一遍,努力使同学们既能理解每个字的含义,又能掌握课文的整体内容和精髓。
写出一篇好的作文是体现一名学生语文水平的综合标志。为了提高学生们的写作水平,我分四个部分教学生们写作文。第一部分是教他们写景。先让学生们根据自己平时最熟悉的景色写一篇作文,然后选几篇写的较好的作文在课堂上点评。为了提高学生们写景的水平,我利用周末和寒暑假带学生们去野外实地观景,每观一次景,就让学生们写一篇作文。经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们对景色的描写栩栩如生。单景易写,复合式的景难写,联想的景更难写,我常以类似“落霞与孤骛齐飞”这样的联想景为例告诉同学们,只写“落霞”和“孤鹜”这一单景不算艳景,只有把两者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新景才是艳景奇景。第二部分是教他们写人。先让学生们以家里的亲人为题写一篇作文,我对学生们的作文逐篇都做了眉批,当了解到学生们对我的眉批似懂非懂,我干脆要求学生以我为题写一篇作文,看到学生们把我写成什么样子的都有,虽为有的学生把我描述的四不像而啼笑皆非,更为自己的模样促进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而感到高兴。第三部分是教他们写人景相宜的作文。要求学生们写此类作文时注意人与景的出现要自然协调,景要衬托人,人要融入景,在读者眼里要有画面感和带入感。为了提高学生们写作文的水平,我事先会把一些范文或自己写的文章发给大家,让学生们模仿着写。这次模仿完了,下次又换一个题目模仿,反复练习,待掌握了写景、写人、写人景相宜作文的基本套路后,再让学生们自主命题写作。久而久之,学生们写的作文既显现了扎实的基本功,又有各式各样的惊艳之作。第四部分是教他们写议论文。我要求学生们始终围绕“议论什么、如何议论”这两个层次写议论文。写“议论什幺”时要做到主题突出,最好是一事一议;写“如何议论”时要紧扣主题,按事物的逻辑顺序和关联度展开,每个议论的层次不能交叉,或是平行的关系,或是对应的关系。议论文的写作比记叙文更抽象更注重说理,我常常采用讲故事的方法把历史名篇和寓言讲给学生们听,每讲完一个故事就出一个题目,让学生们写一篇议论文。学生们爱听故事,但他们知道每听一个故事付出的代价就是写一篇议论文,因而讲故事迫使学生们增强了写议论文的动力,久久为功的写作也提高了学生们写议论文的水平。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们的语文考试成绩和作文比赛成绩都名列全县小学同年级的前茅。
有人可能会问这样教学的时间比其他老师要多得多,我是如何做到的?我知道村里长期未办小学,大龄小孩太多,家长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多读一些书,只要老师肯教,他们都支持孩子们上学。我和算术老师商量过,只有利用周末和寒暑假为孩子们补课,才能让孩子们赶上其它村那些长期办小学的学生的成绩。再说农村又没有节假日,我们不教书也是到田里干活,只要教学事半功倍,孩子们受益,家长们高兴,上级教育部门满意,教学时间长一些也是值得,是符合溪源村当时实际情况的。
教书育人是百年大计。要让学生成才,必须让学生们德智体全面发展。我常给学生们讲古代圣贤的故事,讲民族英雄的故事,讲毛主席和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讲为中国革命而牺牲的先烈们的故事,让学生们从小就要树立报效祖国的大志,而要实现远大志向,必须有高尚的品德、过硬的本领和强壮的体魄。教育学生们要培养高尚品德,必须先涵养善良、奉献、忠孝、包容之心;教育学生们要有过硬的本领必须从小好学上进、博取众采;教育学生们要有强壮的体魄必须加强身体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老师就是要为人师表,先是在品德上要作表率。有一次带学生去课外实地教学,发现一名学生脚踩空了即将摔下悬崖时,我一个箭步飞奔过去拉住了学生,避免了一场天灾人祸,自己大腿却骨折了,当时因教学任务重,我没有去大医院治疗,只是让当地土医生看了看,虽然后来能走不碍大事,但总觉得腿脚没有以前那么利索,现在年龄大了,只得靠拐杖支撑。我虽然摔断了腿,但我的举止为学生们今后行善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台下在座的有位师级干部曾经是这个小学的学生,他当排长时为救一名战士身负重伤,昏迷了数日,他在表彰大会上作报告时讲道,是我那次救学生的情景为他舍身救人种下了心灵的善根。此外,几十年来,我还把大部分稿费捐给村里修路、建学校。为人师表应体现在率先求知上。我不仅修完了研究生的课程,获得了特级教师的称号,还坚持边攻读边搞文学创作,出了数本文学作品集子,还被省里的几所大学聘为文学创作客座教师。我搞文学创作是与学生们一起写作文开始的,我每写一篇文学作品都会念给学生们听,请学生们提意见,我的作品辅导了学生们作文水平的提高,学生们的称赞也坚定了我文学创作的信念。在台下有两位作家也是我教小学时的学生,他们的文学作品在许多方面超过了我,我们几十年保持亦师亦友的关系,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所创造的作品被称之为“某某文学现象”。为人师表还要落在带头强壮身体上。除了下雨,我每天清晨都在晒谷场上跑上几里路,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坚持洗冷水澡。当时有位学生跟着我洗冷水澡、练冬泳,现在成了省游泳队的教练,今天也到场了。为了增加体育项目,我们在土地庙的一侧空地上盖起了简易的篮球场,架起了乒乓球桌,丰富了学生们的体育生活。
由于我们学校成绩突出,我和算术老师都转为正式教师,我后来成为育英小学的校长,不久后算术老师调到县里重点小学任教。我有几次机会可进县城甚至省城任中学和大学语文老师,但我还是选择了留在育英小学教书。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其理由有四:第一,当小学老师是父亲临终前对我的嘱托,我也很喜欢这份职业;第二,我也曾经动过回城里教书的念头,但是看到村里乡亲和孩子们热切盼望我留下的眼神,我便打消了这个念头;第三,文学创作是我的爱好,也是我的职业,溪源村发生的每件事,这里的每个人和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是我创作的源泉,离开了这里我就会失去创作灵感和创作素材;第四,在我救学生摔断腿养伤的那段日子里,是当时的一位村姑现在我的夫人照顾我,几十年的生活我们早已相濡以沫、情深似海,她不想离开村里,我也不想离开她。我的课也差不多讲完了,大家有什么要提问的吗?
听了陈老师的课,大家无不为他的品德所感动,无不为他的成就而赞叹,整个大厅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待掌声停息后,忽然有人问陈老师,您夫妻俩留在村里,那孩子长大了回不到城里怎么办?陈老师说,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我只能教孩子做人的品德和做事的办法,有没有出息,想不想留在城里,能不能留在城里,全看他自己的造化,庆幸的是孩子很争气,考上了名牌大学,在北京一所高校当老师。我也想过,既使考不上大学,留在村里照样可以为社会做贡献,我当父亲的能从城市到农村,你一个农村出生的孩子,为何不能留在农村?接着又有一位听课者问陈老师,您如果回到城里不是更有幸福感吗?陈老师说,一个人在正常生活条件得到保证的情况下,幸福不幸福主要是看精神生活是否充实愉悦,我做成了自己想做的事,有了自己心爱的人作伴,精神上感到很幸福。
讲课快结束时,现任校长请求陈老师再讲讲一个人如何在有限的人生中成就一番事业。陈老师沉思了一下说,这个问题提的好,其实我前面讲的基本上都与这个问题有关,只不过我讲的比较零散。概括的讲一个人一生要有所成就,应当努力做到“六事”,就是长远立志为国家和百姓做事;做符合大局利益而自己又想做的事;练好本领更好地做事;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做成看准的事;以百姓认可检验所做的事;总结经验教训让自己和别人少走弯路做事。
陈老师动情地说,像我这样的知青代课老师在那个年代有一大群人,他们做的贡献比我大的多。我们虽然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尽了一份力量,但也经受了锻炼,得到了很多的回报。我们从广大农民身上吸取了政治素养,在艰苦的环境中养成了吃苦耐劳、与人为善、纯朴低调的品格作风,这些都是许多代课老师后来成为各行各业骨干的有力保证。
最后陈老师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从广义上讲,人与人之间,甚至人与动物和大自然之间,都是互为代课老师。真正的老师是每个人自身的觉悟,可谓达者为师。别人的觉悟是别人的老师,外体只能是帮助本体开悟。因而我们在求知求真的路上,固然要感恩所有帮助过我们的“代课老师”,但要珍爱自己的每次觉悟,她才是我们真正的老师,自身的智慧和力量永远是通往成功的根本动力和保证,只有始终坚信自己、完善自己、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同时不断借助外力的帮助,才能实现既定的奋斗目标。
陈老师的课讲完了,大家都赶上去为他庆生,纷纷祝他健康长寿。有一位曾经是陈老师的学生现在是某大学的教授拉着陈老师的手说,看上去是学生们为您庆生,实际上是您的讲课为我们的思想注入了新的动力,为我们的生命注入了新的活力,我要把您的讲课整理出来,在我所在的大学和亲朋好友中传播,使您的讲课能沐浴更多人的思想、开悟更多人的心灵。
来源:秀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