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中国(深圳)文博会”)启幕,佛山馆内人潮涌动间,一场关于时间的魔术正在发生。
5月22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中国(深圳)文博会”)启幕,佛山馆内人潮涌动间,一场关于时间的魔术正在发生。
在这里,非遗工艺化作可穿戴的日常美学,文化记忆融入可触摸的科技场景,氢能游船载着岭南故事驶向未来。
这些细节像一面棱镜,折射出佛山文旅在坚守与创新中“逆龄”生长的多元光谱。
“穿”出文化自信
佛山馆内,佛山市秀工莨作香云纱服饰有限公司首席服装设计师蔡敏一身香云纱套装,轻盈步入展区。
蔡敏第一时间掏出手机,镜头精准锁住展台上的香云纱马面裙、装裱框画,时而蹲下抓拍经纬间的河泥肌理,时而退后取景让整套展品入镜,嘴角始终挂着笑意:“得让更多人看见‘中国故事’。”
整理展柜里的改良汉服时,她的指尖掠过裙摆暗纹,忽然转身撩起衣角展示。“顺德的泥、西江的水、老匠人的手,全在这一匹布里了。”蔡敏眼中满是自豪。
这个动作也让人留意到,她身上那件剪裁利落的香云纱套装,以深褐色为底,隐约透出薯莨染色的天然肌理,既保留了传统韵味,又融入了现代极简美学。
香云纱展位。
“您这身行头也是最好的广告。” 记者的话音未落,蔡敏忽然笑出眼角的纹路:“可不嘛,这就是对我们文化的自信。”
“香云纱不是‘阿婆衫’,它可以是年轻人的日常,也可以是国际舞台上的奢侈品。”现如今已是60多岁的蔡敏,她的这番话,呼应了她一直以来对香云纱的革新探索。
从700多元的通勤包,到8万元的纯手工收藏级华服,从文创手袋到家居软装,香云纱在她的设计中突破了年龄与场景的桎梏。
这位曾参与多个国际选美赛事服装设计的设计师,此刻更像一位执着的布道者。
“你看那些年轻人,喜欢穿汉服拍照,我们就把香云纱做成适合日常逛街的款式,文化不是摆拍,是要长在生活里的。”
展厅灯光穿过她身后的香云纱展品,在地面投下一片斑驳的光影,像极了她口中“会生长的文化”——根扎在泥土里,枝叶却向着星辰延伸。
一位访客的驻足
上午9时30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区的通道上,中山市元一沉香文化馆副馆长陈燕珊的脚步忽然被一团金光“拽”住——佛山馆入口处,一尊2.3米高的醒狮狮头雕塑昂然矗立,橙红鬃毛如瀑布垂落,眼珠在灯光下流转着光泽,仿佛下一秒就要随着隐形的鼓点腾跃而起。
“这么大的狮头……”她喃喃自语,喉间溢出的惊叹声,藏着岭南人对醒狮本能的文化共鸣。
岭南地区长大的人对醒狮再熟悉不过,可这般体量的艺术品却鲜少在公众场合见到。
“这只来自夏国璋龙狮团‘狮王’,传递热情、喜庆与活力,需10位壮汉方能舞动!”一旁的工作人员上前一步介绍,成立于1924年的夏国璋龙狮团,源起高明区明城镇,成名于中国香港,至今已传承四代,如今正以产业化模式开拓大湾区更广阔的市场。
陈燕珊与狮头合影。
陈燕珊不由自主地凑近,仿佛唤醒了记忆里巡游的喧嚣:她挤在人群中,看醒狮队踩着梅花桩采青,狮尾扫过青石板的沙沙声,整条街巷洋溢着热闹喜庆的氛围。
而眼前这尊狮头,却让她生出时空交错的感觉——“一代狮王”字样醒目,传统竹篾扎作的筋骨刚健,额镜光影间流转着赛博朋克般的未来感,传统与科技碰撞出新生机,难怪叫人挪不开眼。
她的指尖轻轻拂过狮头边缘的竹篾,粗粝的传统质感与细腻的现代工艺在指腹下交织,像极了文化传承的双重脉络。
转身时,一抹侧光为身后的《佛山古镇工商图》镀上金边。陈燕珊还以为是一幅画,端详了几眼,才发现是通过进口釉料烧制而成的,还原了佛山古镇熙攘的商埠图景。
指尖抚过,既能触到古法陶瓷的温润包浆,又能感受到数码印花的精准肌理。
“这才是‘可触摸的文化’。” 她轻声感慨,忽然想起馆中那些用沉香做成的熏香产品,与眼前的狮头、瓷砖,竟是异曲同工的文化破圈。
她掏出手机拍下狮头与瓷砖的照片,镜头里,橙红鬃毛与古埠青砖隔空映衬,像极了岭南文化的AB面:一面在醒狮鼓点里传承千年,一面在釉料与代码中重构新生。
“当传统不再是玻璃柜里的标本,而是能用在日常的器物,年轻人才会真正‘看见’它。”陈燕珊说。
做年轻人的文创
往佛山馆深处走去,南海大地艺术节的宣传片正以极具冲击力的画面,捕获往来人群的目光。
“这里有好玩的!”一声清脆的童音从展位传来。
扎半马尾的小女孩整个人贴在展柜上,目光锁住电影《雄狮少年》周边手办。
她踮起脚尖,费力地将小手伸向主人公阿娟的狮头,身后传来一声带笑的温柔问询:“要不要帮阿娟戴上这个?”佛山市南海区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海文投”)董事长、总经理刘齐齐半蹲着递过狮头挂饰。
“阿娟戴狮头,要去拿冠军!”女孩奶声奶气地喊出声,展台瞬间漾开笑声。
刘齐齐与小女孩互动。
热闹背后,刘齐齐的目光始终聚焦在文创市场的发展。在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借助中国(深圳)文博会宣推产品只是第一步,她更渴望通过“走出去”学习经验。
在佛山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热潮下,南海文投已布下文旅产业经纬网:“西江月·高升”民宿、“太平印记”文创店、水上交通游线、氢能游船等特色项目持续推进,助力打造“水上南海”品牌。
刘齐齐向参展商介绍产品。
利用休息间隙,刘齐齐穿梭于各城市展位,脚步不经意间在东莞馆前放缓。一群Z世代正围着热门IP毛绒盲盒拍照,俨然成为社交符号。
刘齐齐站在一旁,仔细观察着年轻人的喜好,翻阅着手中的资料介绍,陷入了沉思。
“文创产品想要脱颖而出,不能只靠新奇的外观,更要深入挖掘文化内涵,用专业的包装赋予产品灵魂,以动人的故事引发消费者共鸣,唯有精准找到与消费者情感和需求的契合点,才能真正激发购买欲望。”刘齐齐感慨道。
当她转身回到南海展位,目光落在展柜里《雄狮少年》手办上,萌生出新的灵感:倘若借助AI技术为每个文创产品量身定制微故事,让文创IP成为微短剧里的角色,或许能让静态的文创载体迸发出生动的叙事力量。
刘齐齐忽然意识到:这些藏在制造业基因里的文化种子,终将在科技与创意的春雨里破土。
文、图 | 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卢丽华
来源:佛山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