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馥莉该被指责吗?娃哈哈“代工门”的背后,是代际传承中的艰难变革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16:35 2

摘要:近日,“娃哈哈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事件掀起轩然大波。宗馥莉面对的挑战,其实是整个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的缩影。当“创一代”的个人魅力成为企业灵魂,“富二代”该如何接棒?是延续传统路径,还是打破重来?宗馥莉如今完全是一个成熟企业家做派了,她对娃哈哈的改变,是开了“好头

近日,“娃哈哈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事件掀起轩然大波。宗馥莉面对的挑战,其实是整个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的缩影。当“创一代”的个人魅力成为企业灵魂,“富二代”该如何接棒?是延续传统路径,还是打破重来?宗馥莉如今完全是一个成熟企业家做派了,她对娃哈哈的改变,是开了“好头”还是“坏头”,只能看结果而定了。

娃哈哈“代工门”事件近期传得沸沸扬扬,这起事件表面上看,不过是“娃哈哈纯净水由今麦郎代工”这种企业经营行为,但背后其实是企业代际传承中,“新主”与“旧臣”之间的利益和路线之争。

网络上对宗馥莉的舆论评价也是两极分化,有人说她抛弃了娃哈哈的“家文化”,让父亲创办的商业帝国变得混乱了;也有人说她具有魄力,大刀阔斧地推动企业变革。

看待一个人和一件事,不能简单的非黑即白。守业并不比创业更容易,因为面对新的环境挑战,需要让一艘巨轮在新的航线中继续乘风破浪,而前面的暗礁险滩会更多。

“代工门”事件让宗馥莉再次卷入舆论漩涡,对于这位商界女强人来说,或许唯一好处就是没人再问她为什么还不结婚了。

代工事件背后的权力纷争

代工事件的起因,是标注着“今麦郎代工”的娃哈哈纯净水被消费者发现,并上传至社交平台。网友表示:如果是代工,不如去买更便宜的今麦郎。

随着舆论发酵,娃哈哈迅速在微博发布声明承认与今麦郎存在代工关系,但表示因“个别批次产品未通过出厂检测”,已于今年4月终止合作,并强调在售产品均符合国家标准,未来将坚持自有生产模式。但这份直接指向代工产品质量问题的声明,却让今麦郎陷入了难堪境地。

娃哈哈又称选择代工是因为“去年产能不足”,如今已完成18条高速生产线布局,可完全实现自主生产。产能不足是实话,2024年娃哈哈营收约700亿元,同比增长约40%。巨大业务需求,难免会导致产能跟不上。

不过,娃哈哈早年营收也突破过700亿,当时为什么就不用代工呢?有媒体报道,去年宗馥莉关闭了10多家分厂生产线,而新的生产线没有跟上,这也是导致产能不足的原因之一。娃哈哈自身产能不够,所以找人代工。但宁可找外人代工,也要关停自己的多家工厂,意欲何为?

有一种说法,这些被关闭的分厂有一个共同点:虽由宗馥莉担任董事长,但在股东或董事中,有杜建英的身影。杜建英是娃哈哈的老臣,于1991年加盟娃哈哈集团,曾任娃哈哈集团党委书记,是核心管理团队成员。

代工生产模式在饮用水产业并不少见,所以这起代工事件不禁会让人联想到宗馥莉接班一年多,依然没有搞定娃哈哈,“新主”与“旧臣”之间的权力纷争还没结束。

宗馥莉接班后对娃哈哈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首先是在人事上。一朝天子一朝臣,娃哈哈的高管们都被换成了宗馥莉的“嫡系”人马。员工也“不能吃大锅饭”了。宗馥莉合并或者裁撤了多个部门,人力、财务、供应、运输等13个部门的部分员工也被来自宏胜饮料的相关人员“替换”。

在宗馥莉全面接管娃哈哈后的首个年度考核中,大量员工年终奖大幅缩水。有员工透露,最大的变革是在A、B、C三个绩效等级上,新增了D级。字母越往后,奖金越少,并且D级的人不在少数。

此外,在今年2月,有387 件“娃哈哈”商标从“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转让至“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杭州娃哈哈集团的最大股东是上城区文商旅集团,而杭州娃哈哈食品有限公司是宗馥莉控股最多的公司。

根据最新消息,上城区文商旅集团与宗馥莉在谈判,有意将持有的46%股份转让至宗馥莉,但价格未谈拢。对此,上城区文商旅集团可能走股权招拍挂流程,不排除向第三方公司转让。

而娃哈哈推出的新品牌“娃小宗”就被外界视为是宗馥莉铺好的后路。2月份,宗馥莉全资掌控的宏胜集团一口气注册了“娃小宗”“宗小哈”等商标。5月12日,娃哈哈家园公众号发布的一则消息中,首次出现了“娃小宗”无糖茶的身影。

宗馥莉面对的艰难变革

在2024年11月的娃哈哈经销商会议上,宗馥莉亮出了执掌企业后的首张成绩单:以728亿元的营收拉齐了十年前的业绩规模,相比2023年实现了超200亿元的年度增长。但也有人质疑,这一业绩的实现,有短期情怀红利和渠道强压的促成。

到底该怎么看待宗馥莉接班后进行的一系列改革?如果仅仅是将其视为“新主”与“旧臣”之间的宫斗,就过于片面了。宗馥莉接手的是显露出疲惫和老态的娃哈哈,她必须要进行全面的革新,而任何变革的推动,都需要一支指挥自如、有凝聚力的团队。

事实上,娃哈哈2013年创下782亿元营收峰值后,业绩在400-500亿区间徘徊整十年。这失去的十年,正是新一代年轻人成长的10年,正是电商高速发展的10年,正是国内需求变得日益个性化的10年!也是元气森林凭“0糖”概念狂飙、蜜雪冰城借供应链优势出海的关键期。

宗馥莉不变革能行吗?她要做的是让娃哈哈的品牌年轻化、供应链现代化、营销体系高效化。

娃哈哈有今天的成绩,跟宗庆后创办的“联销体”模式有很大关系。通过“合伙人制度”“四级分销”几十年的沉淀,公司在全国铺设了几万家线下渠道。而宗馥莉要做出改变,她在2024年全国销售工作会议上特别提到,要继续加强终端建设,增加冰柜投放数量和陈列数量,硬刚农夫山泉。销售体系上,她鼓励经销商“大包大揽”,不用做单品,可以AD钙奶、纯净水、八宝粥都做。

宗馥莉很早就积极推动娃哈哈与其他品牌的跨界合作,推动产品创新,如与泡泡玛特、英雄联盟等品牌的联名产品,以吸引年轻消费者。而且,宗馥莉改变了“数量取胜”的产品策略,主推“大单品”。她要求聚焦个别产品,最好一个产品能做到几百亿规模。2024年8月,娃哈哈创意旗舰店代运营服务进行招标,要求目标是至少打造3款爆款,年成交额在4500万以上。

除了营销体系重新布局和产品创新之外,娃哈哈要想走出国门,还必须重新审视供应链现代化的重要性!正如蜜雪冰城通过“本地供应链+区域代理”模式,在东南亚开出5000家门店,所以找代工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对于家族企业的二代接班来说,不仅要应对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而进行变革,还要摆脱父辈留下的影子。宗馥莉和宗庆后,在经营管理风格上有很多不一致的地方,所以娃哈哈的很多老臣和老员工会感觉不适应。

宗庆后重情义,宗馥莉则贯彻制度化管理和标准化流程。宗庆后一生都在推崇“家文化”,给员工分房、分奖金、一起吃饭、共度节日,不开除45岁以上员工。而宗馥莉则一板一眼,实行“末位淘汰”。由宗馥莉坐镇的娃哈哈,无疑少了许多过去像“家”的感觉。

宗馥莉就在采访中说过:“我和我爸所处的时代不一样……我爸为什么市场做得好?他是靠直觉……我爸的市场感觉也确实是很好的,但是市场在变,尤其是年轻一代消费者成长起来了。至于我个人,我希望做到的是制度化的管理。”

宗馥莉面对的挑战,其实是整个民营企业代际传承的缩影。当“创一代”的个人魅力成为企业灵魂,“富二代”该如何接棒?是延续传统路径,还是打破重来?

不管事情的发展方向如何,宗馥莉接班一年来,她有魄力敢于改革,有手腕能软硬兼施,有视野提前想好应对策略,这完全是一个成熟的企业家做派了。对于娃哈哈的转变,有人说好也有人说坏,理由都很充分。但没人能否认,娃哈哈需要变革,否则极可能又会像过去一样日渐式微。

在宗馥莉致员工的内部信中,有这样一句话值得深思:“改革不是为了否定过去,而是为了让未来值得期待。”宗馥莉是开了“好头”还是“坏头”,只能看结果而定。而一个国家的全球竞争力,终究需要千千万万个在改革中涅槃的“娃哈哈”来支撑。

来源:经理人杂志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