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脏话撕开了赵丽颖的“体面”,张曼玉那句话的含金量还在上升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3 16:45 2

摘要:赵丽颖顶着一头樱花粉短发现身某品牌直播间,没有精修滤镜,没有摆拍pose,她手臂上若隐若现的肌肉线条比脸上的妆容更抢镜。

2025年5月,上海外滩的夜风裹着热搜的硝烟。

赵丽颖顶着一头樱花粉短发现身某品牌直播间,没有精修滤镜,没有摆拍pose,她手臂上若隐若现的肌肉线条比脸上的妆容更抢镜。

粉丝狂欢“金刚芭比”,营销号却火速甩出一张模糊的机场侧影,硬生生把活动热搜顶成了“赵丽颖恋情曝光后首亮相”。

赵丽颖的回应简单粗暴——她直接在话题下发博:“蹭个热搜,顺便安利新剧《在人间》。”

但舆论没打算放过她。

#赵丽颖这算官宣恋情吗#的词条瞬间炸锅,而她一句“少来这套”(被误传为“滚犊子”)的回应,直接把热搜从“绯闻”变成了“骂战”。

张曼玉的影子,赵丽颖的刀

这场风波里,有人翻出张曼玉的旧视频:她曾在庆功宴上晃着红酒杯,轻飘飘丢下一句“我只忠于我自己”。

这句话被港媒奉为“港女精神图腾”,如今却成了赵丽颖的“救命符”——粉丝疯狂刷屏这句话,试图证明“女明星硬刚不等于没素质”。

但舆论场从不讲道理。

有人骂她“没文化”“暴发户心态”,也有人力挺“内娱活人就该这样”。更讽刺的是,某媒体人发文暗讽:“张曼玉的清醒是优雅,赵丽颖的粗鲁是失态。”

可赵丽颖的粉丝不买账。他们搬出数据:赵丽颖主演的《风吹半夏》豆瓣评分8.2,《幸福到万家》收视率破2%,而她自创的影视公司“新航海”出品的剧集,几乎部部踩中现实主义题材的红利。

“姐连喝水都被骂‘没教养’的时候,靠的是作品翻身,现在她怕什么?”一条粉丝评论被顶上热搜。

十二年,从“滚出娱乐圈”到“少来这套”

时间倒回2013年,赵丽颖因《陆贞传奇》爆红,却遭遇了“全网黑”。

黑粉扒她早年综艺里的口误,P图造谣她“坐台”,甚至攻击她喝水的姿势“太村”。

最夸张的时候,她上热搜的词条是“滚出娱乐圈”。

她没回应,转身用《杉杉来了》的收视率破3%堵住所有人的嘴。

十二年过去,当年的小花成了手握飞天奖、金鹰奖的“大女主”,自己开公司当老板,连微博简介都敢写“演员、制片人、赵姐”。

这次面对“恋情瓜”,她直接把热搜变成新剧宣传位,一句“蹭个热搜”让品牌方笑开花,却让营销号气到跳脚。

“忠于自己”的代价,谁来买单?

有人把这场风波和王菲、那英的“真性情”事件对比。

2010年,王菲一句“最烦装X的人”被奉为经典;那英微博骂“妈的,最烦ZB的人”被夸“真性情”,可赵丽颖的“少来这套”却被骂“没素质”。

为什么?

因为王菲和那英的“暴脾气”发生在她们已经是“天后”的时候,而赵丽颖的“硬刚”却发生在她还在上升期。

更深层的原因是:男明星的“暴脾气”被解读为“真男人”女明星的“情绪化”却被贴上“更年期”“没教养”的标签

就像张曼玉在《花样年华》庆功宴上说的:“我只忠于我自己。”

这句话在港媒笔下是“传奇”,在赵丽颖这里却成了“失态”。

观众要的,从来不是“完美人设”

但这次,舆论风向有点不一样。

赵丽颖微博评论区点赞最高的留言是:“姐,我们只关心《在人间》什么时候播!

豆瓣小组里,83%的讨论在分析她新剧的角色适配度;

猫眼数据显示,她的受众中,25-34岁高知女性占比从2018年的37%涨到了61%。

观众似乎在用自己的方式投票:比起“女明星该不该说脏话”,他们更在意“演员有没有作品”。

就像赵丽颖自己说的:“如果有人造谣你女儿,你能忍住不骂人吗?”

这句话或许比任何公关话术都管用。

当“忠于自己”成为通行证

娱乐圈的规则正在被改写。

曾经,“黑红也是红”是流量密码,女明星被要求“情绪稳定”“完美无瑕”。

但现在,观众开始为“真实”买单。

赵丽颖的“少来这套”或许不够优雅,却让无数人看到:一个女明星可以不必永远温柔,不必永远体面,不必永远活成别人期待的模样。

就像张曼玉的清醒曾被港媒赞为“传奇”,赵丽颖的“粗鲁”或许也会成为新一代女演员的“生存法则”。

毕竟,在这个全民吃瓜的时代,忠于自己,比忠于人设,更需要勇气。

来源:瓜瓜乐一点号1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