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舆论围剿的小米,究竟做了什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16:45 2

摘要:3月29日深夜10点,一辆小米SU7标准版轿车在安徽铜陵的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导致车上驾驶员与另外两名乘客身亡,随后舆论如狂风骤雨般砸向小米,同行、媒体和评论区轮番上阵,将整个小米集团从上到下批了个体无完肤,整个中文互联网上,我还是头一回见到一家企业经历如此量

过去的一个月,小米的处境颇有点六大派围攻光明顶的味道。

3月29日深夜10点,一辆小米SU7标准版轿车在安徽铜陵的高速公路上发生事故,导致车上驾驶员与另外两名乘客身亡,随后舆论如狂风骤雨般砸向小米,同行、媒体和评论区轮番上阵,将整个小米集团从上到下批了个体无完肤,整个中文互联网上,我还是头一回见到一家企业经历如此量级的舆论围剿。

小米集团董事长雷军前不久也对此评价称:没想到事故影响那么大,我和同事们一下都懵了。

作为一位中国车企老板,雷军是该懵,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25.4万起,如果前述23万起交通事故的车型企业也遭遇同样危机,雷军想必还能有所准备,但很遗憾,他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69年来,第一位有此遭遇的车企老板。

事故调查如今尚未出炉,我们就此点到为止。

作为一位商业UP,我对于小米遭遇的这场舆论围剿更感兴趣,过去一个月里,小米在手机、家电、汽车乃至于科技产业都经历了同行的普遍针对,颇有种金庸小说中六大门派围攻光明顶的味道。

不同于评论区的爱恨,商业领域的市场动作往往都是由现实利益驱动的,那么四月份被各派围剿的小米,究竟做了什么,才招来了这场舆论风暴?

只讲你听的懂的商业故事,大家好,我是咨云君。

01

小米被围攻,说一千道一万还在于其业绩过好。

自2023年将集团战略调整为“人车家”后,小米的业绩和市场份额几乎迎来了爆炸式的增长,其2024年财报更是被官方盖棺为史上最强财报,总营收3659亿,净利润236亿,均取得了35%的涨幅。

这种增幅的背后,是人车家三条曲线的全面开花。

先从以手机和智能可穿戴设备为主要的“人”方面讲起,手机业务方面,从2019年切割红米,甩掉了净利润不超过5%的束缚后,升级后的小米旗舰系列手机,就承担了集团在高端化路径上探索的重任。

根据小米集团的财报披露,2024年小米系列手机在中国大陆地区的4000-5000元价位段,市占率达到了24.3%,排名第一,在5000-6000元价位段的市占率 则上升至了9.7%,同比提升三个百分点。

而根据调研机构omdia发布的2024年智能手机出货报告来看,小米以1.69亿部手机的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三,虽然这1.68亿部中有绝大部分是以中低端为主,但得益于小米旗舰在高端化上的成绩,手机业务毛利由11.8%上升至12.6%。

同时,在手机的带动下,小米在包括平板、耳机、手表等消费电子类目中均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增长,根据IDC的数据显示,2024年小米腕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33%,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达到了15.3%,成为仅次于苹果的16%和华为的18%,位列第三。

平板方面,2024年小米平板出货量同比暴增73%,远超于行业增速9%,这个增长也使得小米一举摆脱统计数据中的OTHERS,跻身全球前五大平板厂商之列。

耳机的表现更为亮眼,2024年小米凭借着1320万台蓝牙耳机的出货量取得了市场第一的位置。

从业务增长趋势来看,小米“人”部分的增长主要源于其核心小米旗舰系列的市场增幅,而小米手机在2024年的强劲增长,一定程度上是依托于品牌身上持续了几乎一整年的流量BUFF。

这种流量增幅,来自于其创始人雷军亲自带队的另一个战略项目:小米汽车!

02

2024年如果要问哪一款车最火,最具知名度,我想得到的答案应该是统一的。

作为一款2024年3月份发布的车型,SU7在9个月里累计斩获了13.6万辆的交付量,位居2024年中国市场20万以上纯电车型销量第三名,排在他面前的是销量48万辆的model Y和17.6万辆的model 3。

这个排名表达出的另一个含义是,只凭第一辆车,小米就超越了蔚小理等一众新势力车企,成为了国内在20-30万纯电赛段的第一名。

关于SU7的成绩与流量有多疯狂,过去一年里大家都是见证人,我就不过多赘述了,我在这部分想聊的是由雷军所带领的小米汽车团队,其打造“爆款产品”的能力。

2025年2月27日,小米发布了定价超过50万元的豪华轿车SU7 Ultra,推出三天锁定订单1万辆,而2024年中国同价位轿车总销量不过是12万辆,这意味着小米首款高端车型就拿到了近10%的市场份额。

如果说SU7的爆火,业内还普遍将其视为运气使然的话,那么在50-80万赛段的SU7 ultra的成功,则证明了小米在汽车领域是确实有着方法论的,在这种情况下即将发布的SUV车型YU7自然给了同行极大的危机感。

要知道,SU7的定位是轿跑车型,其市场份额在轿车类型中占比较少,而SUV那可是我国销量最高的车型,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乘用车累计销量为2343万台,其中SUV销量为1152.4万台,占比为49%。

这个市场如果让小米闯进来,并取得了SU7级别的战果,那国内主做SUV市场的车企们一个也别想跑,全都要给小米匀点市场份额。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329的交通事故,那场滔天的舆论到底有没有人添油加醋,应该是不用多说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风浪中起舞的另一位企业家,董明珠。

03

4月22日,在格力集团股东大会上,董明珠爆出了诸多争议性言论,其中一条直接指向了小事件,为其舆论再添一把火。

格力和小米,两个看似八竿子打不到一块的企业,实际上已经在业务线上打的头破血流了,这还要从小米的“家”战略说起。

所谓家,指的是大家电,2024年得益于人车家全生态战略的增益,以及所谓的硬装结束,雷军进场的流量BUFF,小米在空调、冰箱、洗衣机产品的出货量分别取得了50%、30%和45%的同比增长,已经对美的、格力等传统家电厂商形成了挑战之势。

根据奥维云网数据,2024年小米空调在线上销售渠道的市占率达13.91%,排名市场第三,仅次于美的的21%和格力的19.82%。

人车家全生态,三具动力引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三面开战,这种情况其实放在任何一家大型企业都不罕见,为何独独小米遭遇围攻?

因为小米自己给自己的同行们树立了共同的攻击目标:创始人雷军。

截止目前,雷军在微博有2664万粉丝、抖音有4542万,小红书449.8万,是粉丝最多的企业家。

在329交通事故以前,雷军在中文互联网已有肉身成圣的趋势,小米集团乃至其本人的任何动作都能在社媒平台上搅动起热点漩涡,企业家IP的高热度固然能为公司产品带来流量增益,但这往往是一把双刃剑。当其遭遇舆论危机时,又会反过来影响公司业绩。

329交通事故的舆论发展就是典型的例子,作为小米集团唯一的“销售”,SU7事故让雷军必须以个人而非企业的立场表态,来正面应对舆论风暴。

随后的一个月里,雷军的社媒账号基本全面停更,直至最近才重新活跃。

考虑到在其静默期间SU7销量依旧保持高增长势头,以及小米汽车团队打造爆品的方法论,我觉得经过这轮舆论风暴,雷军本人大概率将从产品宣传的一线撤出,仅会在发布会、首车交付等重大节点参与宣传工作,余下则有小米汽车工作人员负责。

相较于2024年的高歌猛进春风如意,2025年的小米给人更多的是高处不胜寒的感觉,前不久小米在资本市场上,以1.24万亿的估值完成了一笔425亿港元的融资,这是小米史上规模最大的一笔融资。

对小米而言,今年是必须要稳住的一年,无论是玄戒O1还是YU7,都是足以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项目,不容有失。在这种情况下,将高立的靶子收起来,让雷军远离宣传一线,靠产品力来打正面,对小米集团和其个人而言,这或许是当前阶段下最好的选择了。

毕竟企业家成圣,有时候所遭遇的风险,会比商场上要多得多得多。

来源:咨云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