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揽数十亿!曾是中国“最难喝的饮料”,如今被中年男人买疯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16:31 2

摘要:它就是崂山白花蛇草水,这款一度只存在于东南亚货架上的“中药味碳酸水”,如今不仅在国内打响名号,更一度挤进天猫健康饮品销量前十,2023年更是创下了56亿元销售额的记录。

在中国饮料市场,曾有这样一款产品,被调侃为“化学兵器”、“挑战味觉极限”的存在。

它就是崂山白花蛇草水,这款一度只存在于东南亚货架上的“中药味碳酸水”,如今不仅在国内打响名号,更一度挤进天猫健康饮品销量前十,2023年更是创下了56亿元销售额的记录。

它的走红,不是靠口味,而是靠各种标签:“最难喝”、“解酒神器”、“护肝饮品”、“中年男人的口服资产”。

01

崂山白花蛇草水之所以能支撑起今天的声量,离不开其坚实的历史基础和产品设计逻辑。

早在1905年,德国人在青岛崂山地区建立了伊尔蒂斯矿泉水厂,利用崂山山泉水进行碳酸饮品生产。

这里的水源由于地质构造复杂、含有天然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一度成为当年德国驻青岛机构与外籍侨民的高端饮品首选。

新中国成立后,该厂并入国营体系,并于1962年在国家对外贸易导向下,研发出口型功能饮料,融合中国传统草本白花蛇舌草、金银花、碳酸氢钠等成分,最终推出以清热、解毒、解酒、护肝为卖点的崂山白花蛇草水。

彼时,它并不面向国内市场,而是远销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在海外华人圈层建立了良好口碑。

直到2016年前后,才在国内以“健康功能饮料”身份重新试水零售市场。

2016年是崂山白花蛇草水在中国消费者中完成第一次打开知名度的年份。那一年,在B站、微博平台上开始出现大量以“挑战崂山白花蛇草水”为话题的视频内容。

“像打湿的袜子加盐水”、“像小时候发烧被捂汗后的衣服味儿”成为主流形容。

而品牌方并未急于澄清“难喝”标签,反而进行了一波反向定义:“喝得下去的保健品不叫保健品。”

这种接地气、带点戏谑的传播调性,反而激发了年轻用户的猎奇欲望,也让这款产品在内容层面完成了社交货币化。

进入2020年后,直播电商如火如荼,崂山白花蛇草水再次搭上内容传播快车道。罗永浩直播现场的“痛苦试饮”片段,至今在各大平台循环传播。

“难喝”成为品牌资产的一部分,“难忘”成为复购动力。

02

和传统功能饮料主攻年轻人不同,崂山白花蛇草水的核心用户画像,是一群30-50岁、工作强度大、应酬频繁、对健康焦虑日益上升的中年男性。

他们对饮料的要求从“好喝”转向“对身体有益”,白花蛇草水无糖、零脂、无咖啡因、富含矿物质,恰好契合了这类用户的心理预期。

尤其在“饭后一瓶解油腻”、“酒后护肝防头疼”这类场景中,白花蛇草水成为许多人的刚需饮品。

根据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该品牌线上用户中男性占比超过68%,复购周期在7天至30天之间。

不少用户甚至留言称:“味道难以接受,但喝完真的舒服。”

这其实已经不是单纯做一款饮料,而是将其定位成了“功能性饮食”加“心理安慰剂”的作用。

而且崂山白花蛇草水的品牌方并不满足于“网红式爆红”,近年来开始围绕“健康饮品+中国本草+功能型消费”三重核心,构建完整的消费场景和产品矩阵。

具体包括:

产品侧创新:为了迎合市场,目前已开始测试低草本浓度的轻口味版本,规划推出“蛇草茶”、“解酒瓶”、“夜间助眠饮”等系列新品,以拓展使用场景与消费人群。

渠道深化:在原有线上平台(天猫、京东、拼多多)之外,布局线下便利店、药房、健身房和夜宵档口,并与餐饮品牌合作推“佐餐功能饮”,打造使用闭环。

品牌延展:积极寻求与健康类IP合作,例如与B站知识UP主共创科普视频,或与中医文化节目合作推出草本饮食系列,共同建立“草本新国潮”认知。

03

崂山白花蛇草水可不是简单的卖饮品,它代表的是在“好不好喝”之外,有没有满足健康需求、社交需求等驱动的全新消费趋势。

它从难喝中找到差异化定位,从口碑争议中打造品牌记忆点,从中年焦虑中锚定刚需场景。

未来是否继续高歌猛进,取决于它是否能从“功能标签”进化为“情绪信任品牌”。

毕竟,在这个健康焦虑时代,真正值钱的,从不是味道,而是让人觉得有用、能养生。

这,才是一门好生意。

来源:历史白名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