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上线,音频平台的日子要更不好过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17:01 2

摘要:要说近十年来国内互联网市场最成功的产品,抖音毫无疑问将榜上有名,打开抖音刷短视频如今更是已经成为数亿用户的日常。然而抖音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想为大家提供更多的选择。

要说近十年来国内互联网市场最成功的产品,抖音毫无疑问将榜上有名,打开抖音刷短视频如今更是已经成为数亿用户的日常。然而抖音并不满足于此,他们还想为大家提供更多的选择。

近日有消息显示,抖音正式全量上线“听抖音”功能,支持用户将视频当做音频来听。目前用户在抖音App中点击视频播放页面右下角的“听抖音”按钮,即可打开音频播放页面。同时还可以通过长按视频播放页面唤起功能页,或是通过侧边栏中的“生活娱乐”频道开启这一功能。

但需要注意的是,据我们三易生活的实测发现,目前仅有中长视频支持“听抖音”功能,时长在1分钟以内的短视频内容则暂不支持。

据了解,“听抖音”功能支持后台播放,即用户退出抖音页面或是将手机锁屏后,也能继续收听相关内容。此外还支持设置定时播放,包括播完整集再关闭,或是30、60、90分钟后关闭,并支持用户自主调节音频的播放倍速(由0.75至3倍不等)。

而在播放内容方面,除了支持同步用户收藏夹外,“听抖音”功能还提供了“助眠推荐”等选项。在当前音频播放结束后,系统将自动播放当前创作者的其他作品,同时用户也可按需求选择顺序或循环播放。

上线“听抖音”功能,抖音方面显然是要为用户提供更多的体验方式。但“听抖音”不仅仅是一次用户体验的优化,更是为了帮助创作者拓宽内容传播的途径。所以从这一角度来看,这个功能或许还代表着抖音进一步拓展内容生态边界的意图。

事实上,近年来抖音方面不断在拓展内容的类型,也早已不再局限于短视频。继此前将图文、中视频,乃至短剧和长剧纳入囊中后,自然也不会“放过”音频。

一方面,图文也好、视频也罢,其实都需要用户全程注视屏幕,这就使得抖音的使用场景局限于主动娱乐时间。而“听抖音”则通过解放用户的双手与双眼,将场景拓展至通勤、家务、运动等被动伴随场景,从而有望实现从“占据视觉”到“占领听觉”的跨越。

另一方面,音频内容本身也蕴含着庞大的经济价值。艾媒咨询的相关数据就显示,2024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已经达到7.4亿人,中国声音经济产业市场规模5688.2亿元,预计2029年将突破7400亿元。

而且从听视频到听音频可谓顺理成章,并且多年前抖音便已支持语音直播。更何况此前B站、微信,乃至腾讯视频等长视频平台也均已上线“听视频”、“听一听”、“音频播放”等同类功能,基于各自站内的内容基础,进行音频形式的输出和变革。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是出于防守的目的,抖音显然也有必要抓住“听抖音”这张通往声音经济的船票。

需要注意的是,与当下有意图谋声音经济的其他竞争对手相比,抖音虽然来得更晚一些,但似乎要更“全能”。例如与微信相比,前者虽然用户体量占优,但抖音的人均用户使用时长却更长。与B站相比,抖音不仅有更庞大的用户体量,而且近年来也在不断加大对知识、人文社科等领域的内容的投入。而且握有番茄、汽水音乐的抖音,在有声书和音乐版权上显然更有底气。

此外经过多年的市场教育后,用户对于声音经济的认知已经日益成熟,也能够更顺畅地接受“听抖音”功能。对于抖音方面而言,出发更早的B站、微信也帮其节约了用户教育的成本,不再需要耗费大量资源向用户解释“听抖音”是什么,而是重点锚定“为什么选择‘听抖音’”这一核心命题即可。

而随着抖音的入局,喜马拉雅、小宇宙等在线音频平台的日子或将会更不好过。

此前在《播客不仅能听也能“看”,对喜马拉雅来说是好事吗》一文中我们三易就曾指出,近来喜马拉雅等平台还在积极探索“视频播客”这一模式,试图对多种内容形式各取所长。然而喜马拉雅此举在探路的同时,无疑也做了抖音的“先锋”。

当然,在推广“听抖音”功能,以及图谋音频内容、声音经济的过程中,抖音并非没有难题需要解决。短期来看,目前“听抖音”功能仍较为粗糙,例如有创作者反馈,暂时还不能看到“听抖音”所产生的明细播放数据。

长期来看,想要吸引更多的音频内容创作者,抖音也需要对商业化这一行业难题给出答案。而且随着所涉猎内容形式的越来越多,还需要平衡不同形式内容之间的流量分配问题。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来源:肖潇看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