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最近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危机中,具体来说是在5月8日晚间,多家印度广播公司宣布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沦陷。据报道,一些人声称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已被政变推翻,而另一些人则声称印度海军发动了毁灭性的打击并将卡拉奇港从地图上抹去。在这些消息传出后,社交媒体平台一片沸腾,
军事分析|政治|冲突
“军事政变与伊斯兰堡的陷落”:印巴战争中的虚假胜利
半岛电视台 Published On 2025年5月22日
晨雾 / 转帖
印度和巴基斯坦最近的对抗清楚地表明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威力和危险性——从谣言的传播到“深度伪造”的视频,再到针对官方平台的网络攻击 (社交网站)
作者:穆罕默德·优素福
在最近的印度和巴基斯坦危机中,具体来说是在5月8日晚间,多家印度广播公司宣布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沦陷。据报道,一些人声称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已被政变推翻,而另一些人则声称印度海军发动了毁灭性的打击并将卡拉奇港从地图上抹去。在这些消息传出后,社交媒体平台一片沸腾,“#SurrenderPakistan”的话题标签迅速占据了印度多家媒体平台的首页。
有那么一瞬间,印度似乎确实胜利了,但事实却与当时流传的说法相去甚远——事实证明,这场胜利是虚假的,只不过是现代战争本质的一个层面:信息战。
人工智能驱动的信息战使印度和巴基斯坦最近的对抗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这些新的技术改变了冲突的性质,并以其欺骗性的有效载荷和具有高度误导性的产品而将冲突带入了数字时代。
这些事件清楚地表明了人工智能技术的威力和危险,包括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传播谣言和推广虚假视频,所有这些都伴随着针对对手官方平台的网络攻击。
随着错误信息在社交媒体中传播,然后再被传播至媒体机构、报纸和具有影响力的人物,公众越来越难以区分事实和虚幻。
传播虚假信息的不同层面
危机和战争的爆发通常与谣言和误导性新闻的传播有关,但今天可能发生变化的是它们的真实程度和传播速度。一个虚假视频只需几分钟就能传播开来,并影响广大受众对某个问题的看法,进而形成舆论,并成为对决策者有效的施压工具。
例如在5月3日,一段有关美国总统特朗普的视频在社交媒体上疯传,其内容包括特朗普发表抨击巴基斯坦的言论,并威胁要“摧毁”巴基斯坦以支持印度。而在其他版本的视频中,还有他呼吁将巴基斯坦从地图上抹去的内容。
但在核实该视频的真实性后发现,该视频纯属伪造。然而,这种证实是在该视频及其声明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疯传之后才进行的。在该视频传播开来后,印度媒体报道称,该视频是使用“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制作的。
据印度事实核查网站报道,这段内容的原始视频片段来自2016年特朗普在纽约经济俱乐部就经济问题发表的演讲,其中并未提及印度或巴基斯坦。技术公司还证实这段视频并没有经过视觉处理,但其中的音频似乎是用人工智能(AI)制作的。
在几天后,即5月8日,又有一段视频出现,其内容显示巴基斯坦军方发言人艾哈迈德·谢里夫·乔杜里中将似乎承认印度成功击落了两架巴基斯坦“JF-17”战斗机。经核实,这段视频也是使用“深度伪造”的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处理的。
该视频在X平台上的观看次数已接近76万次,后来才被添加了“虚假视频”的标准。这段视频误导了一些印度媒体,让这些媒体将其作为突发新闻而进行报道,后来也只能悄悄地从其官方网站上撤下。
这段视频混合了乔杜里中将新闻发布会的真实镜头和一些经过篡改的镜头,并用观众的镜头来覆盖原始片段与修改后的片段之间的过渡,而在音频处理点则出现了清晰的音频跳跃。
人工智能生成的图像也充斥着社交媒体平台,从战斗机被炸毁的场景,到毫无根据的战场血腥画面。《华盛顿邮报》指出,在其中一个案例中,一个军事视频游戏中的镜头曾被当作真实镜头传播,并获得了超过200万次的观看,这也揭示了战争和冲突期间误导性内容的广泛流行。
虚假的胜利
在这样的背景下,专门研究南亚事务的政治分析家迈克尔·库格尔曼在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称这一幕是亲政府的印度媒体中出现的“大量明显虚假新闻”。
其中,“Zee News”和“ABB”等热门频道声称巴基斯坦正在发生军事政变,并称巴基斯坦陆军参谋长阿西姆·穆尼尔将军已被其手下的一群军官逮捕。这些频道和报纸并没有提供任何证据来支持这些说法,但这些广播公司却将其视为真实发生的事情,甚至还对新任军事指挥官的人选进行了猜测。
事情并未就此结束。一些报道甚至证实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确已陷落。“Zee News”宣布印度军队已经攻占了伊斯兰堡,而且巴基斯坦军队已经投降。
印地语频道“Times Now”也开始效仿,并呼吁印度海军“烧毁卡拉奇”。该频道在当时宣传了印度军队控制伊斯兰堡的情景,而也有人对巴基斯坦“正式投降”的时间提出了质疑。
在同样的背景下,印度各大频道开始使用当地语言和英语宣传印度海军在新的海战前线上取得的胜利,并且在没有提供任何证据的情况下,宣布印度海军用从“维克兰特”号航母上发射的导弹彻底摧毁了卡拉奇港。一个印度频道宣称,这是自1971年以来卡拉奇首次遭到海军袭击,而另一个频道则声称有26艘印度军舰封锁了卡拉奇港口,而且“巴基斯坦今天就会灭亡”。
为了给这些说法添加一些可信的视觉画面,一个印地语频道还播放了2022年一架飞机在费城失事的视频片段,并声称这展示了轰炸给卡拉奇造成的破坏情况。
虽然没有来自实地的报道,也没有得到军方的证实,也没有相关的新闻调查,但这些内容仍然占据了主导地位。甚至连知名媒体也开始报道它们从社交媒体、匿名和未经证实的消息来源收集到的叙事。到次日早间,这些捏造的叙事让印度广大民众产生了一种胜利在望的感觉。
网络攻击
当然,如果没有网络攻击,信息战场就并不完整。在卡拉奇爆炸事件传出的同时,遭到黑客攻击后的卡拉奇港务局在X平台上的账户发布了一篇帖子,证实了这起袭击事件,声称卡拉奇港口已成废墟,并且处于紧急状态。
在5月9日,卡拉奇港务局意外发现其在X平台上的官方账号遭到了黑客攻击并开始传播虚假消息——声称印度导弹袭击导致该港口严重受损,从而引发了一场具有战略灾难性的谣言浪潮。
卡拉奇港务局的技术团队在30分钟内重新控制了该账户,并发布官方声明宣布了其所遭遇的黑客攻击事件,并确认港口安全且运行正常。当晚,记者受邀前往现场参观,他们发现这里的后勤工作进展顺利,而并未留下任何有关之前被指控的袭击事件的痕迹。该媒体机构的新闻稿毫不犹豫地指责印度新闻实体应当对此次黑客攻击和传播误导性信息的事件负责。
在同一天晚上发生的一起类似事件中,巴基斯坦经济部的账号也遭到了黑客攻击——黑客利用该账号发布虚假内容,声称巴基斯坦因“敌人造成的巨大损失”而申请紧急贷款。这条虚假帖子在被删除前已经获得了数百万次的浏览量,从而凸显了网络攻击渗透官方频道并大规模传播虚假言论的能力。
这些事件揭示了信息战的高级层面——黑客(无论是政府机构还是网络雇佣兵)侵入对方的官方账户,并以官方名义散布谎言,从而模糊了真相与宣传之间的界限。
强加叙事的斗争
随着谣言和虚假新闻的不断涌现,印度和巴基斯坦政府开始采用先进的数字工具(包括人工智能审查技术)来遏制他们所认定的“有害言论”的传播。在印度,当局对社交媒体公司施加了越来越大的压力,要求其大规模删除内容,甚至是封禁相关账户。
根据这些紧急命令,X和Facebook等平台被迫限制数千条与此次危机相关的帖子。5月8日,X平台的全球政府关系部门宣布,应当地政府要求,该平台已经封锁了印度境内的8千多个账户。
即使是印度的独立媒体也未能在与政府的冲突中幸免。在没有任何警告或解释的情况下,印度最著名的独立平台之一“The Wire”突然被多家互联网提供商屏蔽。其有关混乱局面的报道在几个小时内都从头条新闻上消失了,尤其是那些批评政府应对信息战不利的报道。
至于巴基斯坦方面,尽管伊斯兰堡官方的语气较为克制,但其应对信息战的决心却丝毫不减。该国的国家网络响应小组(NCRT)宣布进入“高度戒备”状态,并警告称,网络威胁正不断升级,而且由人工智能生成的网络钓鱼信息正在涌入政府网络。
印巴两国政府可能都在使用审查算法和人工智能机制来检测网络内容。X平台上的一些虚假帖子已被标记并附上了更正通知,而Meta则聘用了由使用各种地区语言的智能系统所支持的事实核查团队。
参与这场战斗的并非只有政府。 5月8日的这场信息风暴表明,虚假信息生态系统可以变成一个能够进行自我调整的系统,而在这样一个自我生成的循环之中,亲政府的媒体、匿名账户和普通用户不断重复同样的谎言,直到它们被人们认定为事实。
而在印度方面,这种情况始于常见的消息来源:民族主义意见者、宣传军事内容的账户,他们传播未经证实的“情报消息”,例如印度击落巴基斯坦飞机、印度特种部队渗透伊斯兰堡或对卡拉奇发动了海军袭击。这些内容在一种庆祝性的氛围下传播并形成标签话题,然后主要新闻媒体也纷纷加入——它们采用了这些说法,并在屏幕上打出“突发新闻”的标签,从而赋予其一种真实感。
就这样形成了一个虚假新闻的传播闭环:从社交媒体到电视屏幕,相关叙事又回到数字平台,再由那里走进官方发言人的声明——其中一些人重复了同样的说法,并且仅仅通过重复这些说法就给这类叙事提供了合法性。没有证据?这个不是问题,重要的是这些叙事受到追捧并广为流传。
甚至连卡拉奇港务局账户遭到黑客攻击的事实,也已经成为在网络战争中强加叙事的工具。印度认为,此次行动是证明巴基斯坦基础设施脆弱的证据。而在巴基斯坦看来,这是印度对其开展网络心理战的证据。那么结果如何呢?数字系统并不要求信息的准确性,而是要求其与身份和所属保持一致。
一旦有足够多的粉丝相信了一条虚假新闻,或者这条新闻被一些看似可信的报道夸大了,那么它就会被当成事实。主持人会提到它,政客会重复它,它会逐渐进入公众意识。而等到更正该消息的时候(如果这会发生的话),其内容也早已深入人心。
这就是谎言机器全力运转的方式:谎言诞生于一条帖子,然后由算法滋养,再由新闻媒体加冕,然后被重新送回公共信息流,并变得更加坚固,更难以否认或证实。
在强加新叙事的斗争中,真相并未获胜,而是让其初始形象占据了上风——无论其可信度如何。这里的赢家是那些首先填补数字空白的人,而不是在后来纠正错误信息的人。
真相成为附带受害者
一些分析人士警告称,由人工智能驱动的信息战升级,将会带来新的风险。密歇根大学专门研究虚假信息的教授乔吉特·帕尔指出,社交媒体言论的波动性可能会迫使政府采取重大决定。他在《华盛顿邮报》上指出,其中的核心思想是,在网络上传播的虚假信息和狂热的民族主义言论,可能会促使领导人在公众压力之下采取鲁莽行动,以寻求快速应对,而不是战略智慧。
一些研究人员担心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速度和真实性。华盛顿大学舆论研究中心研究员雷切尔·莫兰指出,危机已经让公众感到困惑,且难以区分谣言和事实。但高质量的虚假视频的存在却使情况进一步复杂化,并削弱了公众做出明智决策的能力。简而言之,令人信服的虚假内容可能会分散人们对真正警告的注意力,或者放大想象中的威胁,进而导致代价高昂的错误评估。
但更深层次的担忧或许在于,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生成错误信息的速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我们的理解和应对能力。当伪造内容被发现时,这些误导性的叙事已经传播开来并给真相蒙上了阴影,而更正后的内容却未能获得同样的传播或影响力。因此,我们正在进入一场新的军备竞赛,这不仅是国家之间的竞赛,也是制造谎言的工具与揭露谎言的工具之间的竞赛,在这样的情况下,信任进一步受到侵蚀,任何信息的确定性都变得稀缺。
在这样的场景中,公众发现自己被淹没在一连串的说法之中: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假的,有些无法立即被证实。数字现实已经变得极其脆弱。精心制作的图像或误导性的内容足以创造暂时的平行现实,直到更正内容的出现(如果它会出现的话)。即使是真实的新闻也不再受到信任,因为系统性的错误信息已经破坏了所有消息来源的可信度。
随着人工智能增强的网络战成为一种新常态,战争迷雾已不再仅仅笼罩在战场之上,而是已经侵入了我们的设备屏幕,并渗透到我们的社交媒体页面上。现在,最大的挑战并不是揭露谎言,而是在即时宣传盛行、真相成为人工智能首当其冲的牺牲品的时代内,恢复最起码的信任与理性。
我们也许并不认为所发生的事情只是寻常宣传战当中的一个新插曲,而是会认为这是对一个真相本身成为附带受害者的世界的初步模拟——在这样一个世界内,人们利用巧妙的工具捏造各种说法,而其中大多数公众会立即相信这些说法,并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放大,甚至会赶在最接近的事实核查人员有机会验证其有效性之前。
https://chinese.aljazeera.net/news/political/2025/5/22/军事政变与伊斯兰堡的陷落印巴战争中的虚
来源:晨雾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