盟员风采 | 方一新:探寻共同富裕背后的语言文字“基因”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17:05 2

摘要: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语言文字兼具社会、文化、经济等职能,是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工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民盟盟员、中国语言学界大咖、浙江大

中共二十大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富足、精神富有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根本要求。”语言文字兼具社会、文化、经济等职能,是实现全体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重要工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民盟盟员、中国语言学界大咖、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方一新。

方一新,民盟盟员,现任浙江大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基地主任,浙江大学汉语言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2023年10月,方一新教授申报的项目“语言文字助力共同富裕的理论建构与实践路径研究”获批国家语委“十四五”科研规划2023年度重大项目。该项目将“语言文字”与“共同富裕”两大命题有效结合,三年来,方一新教授带领调研团队,辗转多地,通过深度访谈、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着力探寻共同富裕背后的语言文字“基因”。

语言文字赋能乡村振兴

助推区域发展

在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推普脱贫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语言文字在高质量乡村振兴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以此为背景,方一新教授带领调研团队,深入探究语言文字的文化底蕴与传播途径,并着重关注语言文字在推动乡村振兴进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及其优化策略。

讲好优质乡村故事,需要语言文字的助力。方一新教授带领调研团队来到温州市苍南县矾山镇的福德湾村,开展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的实例考察。调研团队发现,该村以语言文字为桥梁,通过打造金牌导游,通过深挖本土文化,将矾矿历史、古建筑群和乡村振兴故事有机结合,生动讲述福德湾的转型历程,收获了大量游客的好评。方教授认为:能用百姓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依托的是深厚的文化积淀,语言文字助力乡村振兴,必须与当地的特色人文、历史地理等知识结合起来,方能推陈出新。

用字规范筑文明

多措并举固根基

社会用字规范化程度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直接反映和城市文化现代化的显性标志。规范社会用字,是实现精神富裕的重要环节。方一新教授带领调研团队来到丽水市庆元县大济进士村,考察该村文字内容,如村规民约、标志性建筑介绍等,并提出规范意见,通过规范用字,提高当地的精神文明素养。

本着以语言文字服务社会、助推精神文明发展的初心,方一新教授团队还以温州市平阳县和杭州市部分街区为抽样调研地点,对具有象征性、公共性的不规范社会用字情况进行了调查统计,重点调查街面店铺的相关信息如招牌、广告语、标语等和公共服务领域相关的告示牌、路牌等。通过规范社会用字,改善街道的人文环境面貌,提升城市形象,促进精神层面的富足与文明进步。

保护方言传承文化根脉

彰显团结精神

方言是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地区文化认同的重要象征。在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必须重视方言在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助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过程中的作用。

为了促进方言的保护与传承,发挥方言资源在当地的文化助力作用,方一新教授带领调研团队先后赴龙港市、苍南县和文成县进行方言资源保护调研。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团队提出针对方言资源的“活”化策略。例如,编写方言词典,创作方言作品,开发方言工具以及提供方言服务,以实现方言文化的共同繁荣,让方言更好地发挥对地区人才、资源的凝聚作用。方一新教授提出,语言文字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极好抓手,追求高质量的共同富裕,就要在物质富裕的同时,促进民众的精神富裕,我们既要坚持国家语言文字通用法,继续推普;同时,也注意保护各地的方言和民俗文化,为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和共同富裕贡献自己的力量。

语言文字作为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在促进精神富裕,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自立项以来,方一新教授带领团队成员三次组织并圆满完成浙江大学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的普通话推广培训工作,效果显著,得到一致好评,教育部语用司对基地培训的出色表现专门发来感谢信。在方一新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取得了高质量的科研成果,并在人民日报、“学习强国”、浙江日报、杭州网、温州网、搜狐网等多家主流媒体平台发布,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不忘初心,潜心耕耘。作为一名语言文字工作者,方一新教授自觉承担社会责任,从自身的研究领域出发,将“语言文字”与“共同富裕”两个领域联系起来,努力跨越语言学与经济学之间巨大的学科差异,深度发掘两个学科之间的内在联系,着力探寻共同富裕背后的语言文字“基因”,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共同富裕贡献出具有语言文字特色的参考方案,以语言文字为重要载体推动中国式现代化。

来源:浙江民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