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国化学二化建承建的哈萨克斯坦IPCI项目部,每当立春时节,项目部人员总会在项目部空地上播下象征希望的向日葵种子;在印尼青山工业园区项目施工现场,大暑时节,项目部会给当地职工送去西瓜、饮料等降温大礼包,并叮嘱他们在炎热的天气下要增强自我保护。这些看似普通的文
在中国化学二化建承建的哈萨克斯坦IPCI项目部,每当立春时节,项目部人员总会在项目部空地上播下象征希望的向日葵种子;在印尼青山工业园区项目施工现场,大暑时节,项目部会给当地职工送去西瓜、饮料等降温大礼包,并叮嘱他们在炎热的天气下要增强自我保护。这些看似普通的文化印记,实则是中国节气文化跨越山海、在海外工程建设中焕发新生的生动写照。作为中华民族数千年农耕文明的智慧结晶,二十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生产生活,更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展现出强大的文化生命力与精神感召力。
一、时空密码中的工程智慧
二十四节气蕴含的气候规律与工程建设需求高度契合。在哈萨克斯坦巴甫洛达尔石化厂硫化项目建设期间,项目部依据“清明断雪,谷雨断霜”的节气规律,精准规划混凝土浇筑的黄金施工期,有效规避了气候对工程质量的影响。在东南亚的雨季,建设者们遵循“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的民谚,提前完善排水系统,将气候风险转化为施工进度的调控依据。这种将自然节律与现代工程管理相结合的实践,让传统节气成为跨越时空的工程管理指南。
二、文化纽带下的人心相通
节气文化在海外工程中搭建起独特的文化桥梁。安哥拉洛比托炼油厂项目,当地员工与中国工程师一同制作冬至饺子时,不同肤色的人们在美食制作中感受到中国文化的温度。在欧洲化学哈萨克项目建设中,中哈员工在小寒节气共同品尝美味的腊八粥,暖胃又暖心,将尊重自然的东方哲学传递给合作伙伴。这些节气文化活动,如同润滑剂般消解着文化差异带来的隔阂,构建起包容互鉴的跨文化交流场域。
三、精神传承中的文明对话
节气文化承载的价值观在海外建设中引发深层共鸣。在恒逸文莱PMB石油化工项目建设期间,建设团队践行“白露身不露”的养生理念,将健康管理纳入施工规范,赢得当地员工的高度认可。在安哥拉熟料新型干法水泥厂项目,“小满不满,芒种不管”的农谚被转化为工程质量管控的座右铭,体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这些文化符号的现代转化,让海外合作伙伴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的“普世价值”,推动不同文明在建设实践中的深度对话。
从非洲草原到东南亚雨林,中国节气文化在海外工程建设中完成着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它不仅是指导生产的时间坐标,更是连接人心的文化纽带,是展现中国智慧与东方美学的鲜活载体。当现代工程技术与古老节气智慧相遇,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在跨文化实践中得以延续,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注入独特的东方文化力量。这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既能扎根于民族土壤,又能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园中绽放异彩。(胡丹婧)
来源:微文网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