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4日的下午,东莞的街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一辆车正常行驶准备停在路边,看看哪里可以掉头时,后面突然冲上来一辆奔驰越野车,将其别停,随后破口大骂,从后备箱拿出高尔夫球杆就将前车窗玻璃全部砸烂。
5月14日的下午,东莞的街头发生了令人震惊的一幕,一辆车正常行驶准备停在路边,看看哪里可以掉头时,后面突然冲上来一辆奔驰越野车,将其别停,随后破口大骂,从后备箱拿出高尔夫球杆就将前车窗玻璃全部砸烂。
视频一出,该男子的账号被扒了出来,其在网络上发布的视频中的表现皆是温情脉脉,和砸车时的狰狞表现大相径庭,让网友们直呼反差!
被砸车主将自己的行车记录仪发了出来之后,立刻引起了网友们的观看,更是有当地的群众认出来这位嚣张砸车男子的真实身份,原来他是当地一栋酒楼的老板,在网络上也有1.9万的粉丝,大家都调侃的称呼他为“柱子哥”
在柱子哥发布的视频中,他有情有义,慷慨大方,在网络上拥有不少的观众,他所呈现出来的形象和他现实中因为一点小事就打砸他人车辆,无视法律,无视人命的形象完全相反,一个人的行为最能反映出他的 真是性格,看来柱子哥在网络上发布的视频也是在立人设呢。
不过现在柱子哥的社交账号已经私密了,看来应该是不少网友去他账号里留言问候,柱子哥顶不住舆论的压力这才私密了,毕竟这可是泼天的”流量呢。
更有人扒出柱子哥的弟弟也是一个大老板,在全国拥有几十家烤肉店呢,在当地兄弟二人的财力不容小觑,看来柱子哥真是家学渊源,家底丰厚啊,怪不得如此狂妄,在车主姚先生报警的时候还大言不惭的说要用钱解决。
最让大家气愤的点并不是柱子哥砸车,而是他死不悔改的态度,被砸车主报警之后,双方都到派出所协商,柱子哥在派出所还口出狂言
“今天我那一球杆就是奔着你的头去的,今天你很幸运,不是法制保护你的话,你就是个死人了。”
别说是车主姚先生了,就连小编听了都觉得可笑和气愤,合着他没有一竿子砸到姚先生的头,姚先生还得感谢他的不杀之恩呢?
真是狂妄至极!他口中的法律保护的是像姚先生这样无故被伤害的人,而不是保护他这样目无法纪的嚣张者。就像网友们说的,如果不是法律保护了他,他下车之后估计就被撞飞了。
柱子哥的话一经传播立刻引起了公愤,他们都纷纷留言要求严惩这种人,支持被砸车主姚先生不和解,一定要让柱子哥付出法律的代价!
马路不是他的家,车辆行驶时难免会有一些摩擦,如果人人都像柱子哥一样看谁不顺眼就上去砸车,那我们的社会还有秩序可言嘛?对于像柱子哥这种嚣张跋扈的人,更应该严惩,以示警告!
静下心来思考柱子哥为什么会这么做,姚先生其实已经说了,在行驶的路上,柱子哥的奔驰车头差点碰到姚先生的车尾,柱子哥就认为是姚先生别了他的车,不给他让道,这才追了几百米专门别停姚先生,砸车出气。
其实柱子哥的这种行为,可以用一个词来解释“路怒症”顾名思义就是带着愤怒去开车,其具体表现就是喜欢在开车的时候骂人,喜欢按喇叭并且情绪容易失控,遇到堵车或者摩擦的时候就想下车动手打架。
现在汽车不再是奢侈品,每家每户几乎都有了属于自己的车,马路上的车也就越来越多了,尤其是上下班点,更是容易造成拥堵和事故,封闭的车厢和汽车的噪音非常容易让人心里压抑,心生烦躁。
像柱子哥这样因为“路怒症”而冲动砸车的人可不是少数。
同样是在广东,同样也是奔驰车,去年1月份的时候,在湛江市就有一辆奔驰车因为和白色轿车抢占谁先通行的顺序时产生了纠纷,奔驰车主心生不满将白色轿车别停,大声怒骂白车车主,而且用拳头去砸白车的引擎盖,直接给引擎盖砸瘪。
可见这位奔驰车主心中的烦躁,虽然两人已经私下调解协商,但是奔驰车主因为违反道路交通法,被判处行政拘留10日并罚款。
2023年的9月,在四川的王先生开着自己的房车行驶在路上,后面有两辆私家车试图超车,王先生当即让行给第一辆车通过的机会,但是因为当地路况复杂,且道路狭窄,第二辆车尝试超车几次都没有成功。王先生本以为他会放弃超车,谁成想他不仅叫停了已经通过的第一辆车,还把王先生的车别停,认为是王先生的错,自己才没能通行。
还在王先生准备开车离开时,拿出长棍打砸王先生的车,并且在王先生报警时试图逃离被阻拦。
去年的10月份,福银高速上的一名越野车司机童某因为不满前方半挂车变道超车,多次急刹逼停挂车,导致半挂车被后方货车追尾,货车司机当场去世。
整个过程不到一分钟,就因为越野车主童某的恶意别车,就让一条生命消逝,让一个家庭遭受无妄之灾。
哪怕他在法庭上声泪俱下的忏悔,也挽回不了因为他的任性而破碎的家庭。最终童某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赔偿115万元的赔偿金。
再多的钱也买不来生命,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为路怒而引发的交通事故高达12%。
不要让情绪操纵了自己的身体,我们手中的方向盘不仅仅是指引方向,更是对我们自身的约束。
无论是超车、别车还是出言不逊,当我们身处道路上时,我们不仅仅是要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更要对他人的生命负责。
小编觉得有句话说的很好,在这里分享给各位:幸福者避让原则。
当我们在面对冲突时,想想我们家中的父母、爱人,孩子,想想我们的幸福生活,主动避让不是怂的表现,而是保护自身安全的处事策略。
来源:龙叔说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