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咯吱咯吱……”在贺兰县富兴街道利民社区水木兰亭小区,常常能看到一位身着朴素、手握粉笔的白发老人专注地书写着黑板报。她就是81岁的老党员王爱华,多年如一日地义务为辖区居民手写板报,传达时政资讯,被邻里亲切地称为“板报奶奶”。
“咯吱咯吱……”在贺兰县富兴街道利民社区水木兰亭小区,常常能看到一位身着朴素、手握粉笔的白发老人专注地书写着黑板报。她就是81岁的老党员王爱华,多年如一日地义务为辖区居民手写板报,传达时政资讯,被邻里亲切地称为“板报奶奶”。
这位有着47年党龄的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2019年退休后,王爱华发挥余热担任社区第一网格党支部书记。“既然接了这个担子,就要负起责任。”王爱华选择用最传统的方式——黑板报,架起政策与居民之间的桥梁。
为了确保将信息准确地传达给居民,王爱华总是提前做足准备,认真研读相关资料。家中堆满的报纸、杂志和密密麻麻的笔记,见证着这位八旬老人的认真与执着。“办板报,就要宣传好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作为社区的老党员,自己一定要带好头,先学一步。”王爱华说,希望邻居们通过这一“窗口”了解时事,获取知识。为了让板报更生动,王爱华还专门学习版面设计技巧。即便腿脚不便,她也坚持每两周完成一期板报。
如今,居民们逐渐养成了看板报的习惯,每当新一期黑板报出刊时,大家都会围聚在黑板前,观看、学习、讨论。孩子们指着黑板上的字,一字一句地跟读;老人们则戴上老花镜,仔细阅读每一个内容。“王奶奶的板报就是我们小区的‘新闻联播’。”社区党员黄静说,年轻党员们常把板报内容拍照分享,大家也想像王奶奶一样为建设和谐社区出一份力。
随着影响力扩大,“板报奶奶”志愿服务队应运而生。从最初王爱华一人单打独斗,发展到如今16人的团队,她们分工合作,共同为社区居民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黑板报。如今,她们正筹备组建社区“板报奶奶”宣讲团,号召不同年龄段的志愿者加入,用更丰富的形式传播党的声音。“只要拿得动粉笔,我就会一直写下去。”王爱华说,她最大的心愿是让这份事业后继有人。
富兴街街道党工委书记马晓东说:“‘板报奶奶’不仅仅是一个关于坚持与奉献的故事,更是一个关于传承与希望的故事。在她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社区居民开始参与到志愿服务中,共同为建设更美好的社区而努力。街道也会继续开展特色宣讲志愿服务活动,让‘小板报’继续传递党的‘好声音’和正能量。”
来源:华兴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