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照亮的黑夜:生态环境纠纷的举证责任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17:50 2

摘要:2025年5月22日,《今日说法》播出的由贵州省毕节检察机关办理的“被照亮的黑夜”公益诉讼,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如:光环境污染侵权举证责任应由行为人承担,而案件过程却“异常艰难”;欲知其中的法律“缘由”,还得从当地一位护鸟员的“发现”说起。

2025年5月22日,《今日说法》播出的由贵州省毕节检察机关办理的“被照亮的黑夜”公益诉讼,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如:光环境污染侵权举证责任应由行为人承担,而案件过程却“异常艰难”;欲知其中的法律“缘由”,还得从当地一位护鸟员的“发现”说起。

草海位于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是中国三大高原淡水湖泊之一;草海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重要湿地,素有“高原明珠”“鸟的天堂”之称。

据统计,每年到草海过冬的鸟类可达到240多种10余万只,包含国家一级保护鸟类黑颈鹤、东方白鹳等13种……;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属黑颈鹤。

为了保障黑颈鹤等珍稀鸟类的安全,在草海保护区诞生了一个特殊的职业——护鸟员;2023年冬天,一位护鸟员有了不寻常的发现:

他叫赵国平,生长在草海边,2020年时申请成为一名护鸟员;候鸟在草海越冬的时候,赵国平每天早上6点就准时出门护鸟。

说起黑颈鹤,赵国平滔滔不绝、很是喜爱;但是2023年黑颈鹤来草海过冬时发生的一件事让他记忆深刻。

事发那天也是这样的一个清晨,赵国平巡护至裸体电杆地段,一群黑颈鹤恰好从上空飞过;一只黑颈鹤扑通就撞在电线上,触电的瞬间直直摔到了地下。

赵国平先在原地观察了一下,没敢轻易上前;毕竟黑颈鹤属于大型涉禽类动物,具有一定的攻击性,但很快触电的黑颈鹤瘫软了下去。

赵国平跑过去看了看,黑颈鹤的眼睛还在动,还有呼吸;但想救却不知道怎么去救,这种情况赵国平也是头一次遇到。

情况紧急,赵国平用衣服将黑颈鹤包起来放到车上,就往救助站赶;抱回救助站,赵国平先给黑颈鹤检查一下。

正在赵国平想办法拿主意的时候,黑颈鹤就没命了;黑颈鹤命丧在赵国平的怀里,这件事成了他心里的疙瘩。

除了情感上难以接受,在事实层面上这也不是件小事;黑颈鹤是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在保护区内触电身亡引起了草海管理委员会的高度重视。

草海管理委员会和相关部门沟通后,大家很快都行动了起来;经过区域的排查,确认有32级电杆在草海保护区里影响到黑颈鹤的正常迁徙。

经过多次论证,最终拆除了保护区内的老废电杆电线;新的线路也重新架设起来,并使用了绝缘导线。

电杆电缆改造完毕,消除了黑颈鹤等候鸟的飞行隐患;但是没过多久,赵国平又“发现”一件奇怪的事儿。

2023年11月的一天,赵国平等最后一只黑颈鹤盘旋落地后骑车回家;半夜,赵国平接到管委会打来的电话说,保护区内鹤群突然惊叫了起来。

接到电话后,赵国平立即前往黑颈鹤的栖息地查看,初步看下来环境和平时没有什么区别,问题究竟出在哪儿?

就在赵国平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两束强光扫射了过去,与此同时鹤群再次叫了起来;很快赵国平就做出判断,黑夜刺眼的灯光刺激了黑颈鹤,同时还意识到,之前那只黑颈鹤触电身亡也许就和光的侵扰有关系。

第二天在草海管理委员会的办公室里,这个问题就被摆上了桌面进行讨论;但是对赵国平的说法,有人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在我国,有了不同的看法由谁决定,多数人并不陌生;这件事成了赵国平2023年冬天每天巡查时都在想的事。

然而机缘巧合下,事情迎来了转机;威宁县两位检察官例行在草海走访,碰上了正在巡查的赵国平,……

守护草海的生态环境也是威宁县人民检察院的职责所在,收集到赵国平提供的线索后,检察官着手调查:

检察官还发现,除了两个射灯之外,正对保护区夜栖地的多个小区外墙上的灯带,夜晚开灯时也显得颇为刺眼;但是要解决光污染对黑颈鹤栖息地的影响,这个问题在法律上究竟有无依据?

带着这样的疑问,检察官多方查阅资料,并委托贵州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组织了一场专家论证会;最终多位专家一致认为:

光污染会对黑颈鹤视力认知、繁衍等多方面造成伤害,此前黑颈鹤撞向电线和夜晚受光的侵扰有一定联系,……

有了科学的理论支撑,威宁县人民检察院对该案件正式立案调查;由于管辖问题,同时案件上报至毕节市人民检察院。

案件启动后,检察机关从不同的角度向相关的7个部门分别制发了检察建议,致力促成多方合力共同治理,如:住建部门、环保部门、工信部门,以及周边的几个乡镇和街道。

制发检察建议的同时,为了确定光污染的准确数值,检察机关还邀请了专业的光学检测公司,对有可能影响黑颈鹤夜栖地多处灯光进行了测量。

光学检测报告出来后,环保部门确定了7处灯光亮度不合格的场所,其中包括施工工地、小区、学校等。

……,如此等等;最终,生态环境局和草海管理委员会两家单位坐到了一起;经过商讨,2024年1月,生态环境局对涉事企业下达整改通知:

要求在候鸟栖息地越冬期,也就是每年的10月初到来年4月底,严禁使用高强度夜景灯光,并在日常使用时间内减少灯光直射长度,控制光污染。

涉事企业在接到整改通知后积极响应,在第一时间就关闭了违规灯光,将黑夜的宁静还给了黑颈鹤。

为了让这一成果延续下去,同时响应国家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理念,威宁县人民检察院联合草海管理委员会等多家单位启动了暗夜星空保护计划。

“被照亮的黑夜”公益诉讼

有人或许追问,不少地方,或者行业为何启动亮化计划?如:房地产开发、汽车销售等;多数人能够得出结论,为了销售:

例如:房地产亮化可以造成售罄的假象、汽车灯光更亮有利于驾驶人、……;或许有人从法律上进一步追问,“被照亮的黑夜”究竟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

“被照亮的黑夜”中的黑颈鹤触电身亡因果关系容易确定。事故发生后,检察机关即使没有提起公益诉讼,草海管理委员会与涉事单位也能很快达成改造,或者改建电线杆的协议;而光照不同,如:护鸟员的“发现”后,草海管理委员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

光照污染一般“无形”,但强光灼伤除外。正因为如此,各地、各行业启动了亮化计划;对此,不少人还自诩为“繁荣”,如:有人认为,地区夜间的亮度越高,意味着该地区越发达。

实际上,国家对光照有强制性标准,如:“被照亮的黑夜”中的光学检测报告,参照对象可能是人类的生活光照标准;多数人据此可以得出结论,地区的繁荣并不是越亮越繁荣,如:发达国家的夜间光照强度普遍低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因不少污染“无形”,且“有形”侵害结果可能“日积月累”;针对生态环境污染的特点,法律特别作了以下安排:

对于“无形”,《民法典》特别规定了生态环境纠纷的举证责任,如:根据第一千二百三十条规定,因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发生纠纷,行为人应当就其行为与损害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承担举证责任。

对于“日积月累”的污染,《环境保护法》特别规定了损害担责原则,如:根据第五条规定,排污者不能因达到强制标准而免除赔偿责任。

但由于排污者多数为强势群体,司法实践对因果关系的处理已逐步“转移”于被侵权人,多数达到排污标准的生态环境纠纷一般不承担赔偿责任。

生态环境纠纷的举证责任

为此,2025年4月,国家公布了《生态环境法典》草案,供公众提供意见;有人或许追问,“生态环境”应当称为“法典”吗?如:《民法典》。

在作者看来,答案是否定的,如:《环境保护法》有部分立法倾向,并没有规定因果关系的举证责任。

生态环境倘若称为“法典”,有人可能据此提出“刑法典”“行政法典”“劳动法典”;如此等等,《民法典》的“百科全书”的作用被“架空”。此为部门法分类讨论的话题,如:生态环境保护应是社会法,有适当的话题,作者将再进一步分析。

欢迎大家持续关注今日法律重述,具体案情与《今日说法》同步。视角不同,评价的内容可能略有差异;上述结论如有不当,敬请各方谅解,或者公开批评、指正。

来源:法能量传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