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5000部短剧博2%幸存率,买量被迫转入自动化时代?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3 18:02 2

摘要:在短剧爆发的三年间,投流、买量一度成为这门生意的重要注脚,业内流传着“三分拍,七分投”的说法,短剧投流优化师的电脑屏幕常常在深夜仍然亮着光,后台数据曲线犹如过山车。

400亿短剧投流规模

逐渐迈向深水区 巨量引擎升级投放产品 短剧行业渗透率超过50%短剧投流策略变了

在短剧爆发的三年间,投流、买量一度成为这门生意的重要注脚,业内流传着“三分拍,七分投”的说法,短剧投流优化师的电脑屏幕常常在深夜仍然亮着光,后台数据曲线犹如过山车。

站在产业已经趋向成熟的当下,短剧投流的竞争又到了何种地步呢?

“每月以5000部的规模上线冲击市场,平均每10分钟就有一部短剧上线,可以赚到钱的项目不足2%。”国内一家短剧公司的股东海严在接受雷锋网采访的时候如是说道。

这并不只是从业者的个人体感而已。

ADX短剧版数据显示:2025年Q1,参与投流的微短剧总数(去重)超3.81万部,其中新剧总数超1.43万部,占比约37.45%。从单月趋势来看,每月参投微短剧数量稳步提升,新剧供应量在3500-6000部区间内,老剧长尾效应显著。

产业逐渐成熟,竞争必然更加激烈,现状倒逼着营销服务平台和广告主们重新思考市场策略——

短剧相关方的目标不再只是获客,还得想办法在投流混战中留存用户,走向更深层的转化目标。

短剧自习室了解到,一些平台已经开始行动,巨量引擎全自动广告投放产品UBMax将全面转向深转目标自动化,当行业集体陷入“投流内卷”时,一场投放自动化的突围战正在悄然打响。

400亿短剧投流规模,迈向深水区

当前,投流买量对于短剧来说依然举足轻重,是证明一部短剧甚至是一种类型的短剧能够在市场上行得通的重要数据。

即便是近来热门的漫剧,也需要用投流成绩来佐证当下的热闹。《被迫成为反派赘婿》是行业首部投流消耗破百万的漫剧,也成了友和文化在漫剧赛道打响的招牌案例之一。

但纵观大盘,投流规模呈现出某种“生死时速”:2024年微短剧投流规模约330亿元,预计2025年投流规模接近400亿,2027年投流规模有望超过460亿元——投流规模在增长,增速却明显放缓了。(数据来源:DataEye)

“大概在2023年初-2024年,一部短剧一天就能投一百多万流量,当天晚上就能回本,但现在根本不行。”投流操盘手陈促在上个月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此回忆。

显然,随着短剧方方面面的发展,行业转入存量时代,市场竞争愈发激烈。

(图源:DataEye)

在存量时代,短剧投流的竞争锚点逐渐发生位移。

在短剧自习室近来的拉片过程中,可以感受到如今短剧的剧情编排和过去略有不同,比如《引朱砂》《宫锁棠梨》《妈妈的小救星》等五一爆款短剧,除了惯例的付费卡点之外,迭起的高潮一直发展到结局。

这种内容变化趋势反映出短剧方希望用户看到短剧并一直看下去的需求,投流方向也随之变化——浅层获客收效式微,广告主转向追求深度转化目标。

我们可以把深度转化目标简单理解为:让用户留存,让用户付费,最终实现 ROI 目标。也就是说,短剧行业开始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今年年初,丰行文化CEO李涛曾在接受蓝鲸新闻采访时唏嘘道“去年付费投放整体的测出率不到3%,即一天上线100部剧ROI超过1的不足三部。因为市场变了。”该公司是现象级爆款短剧《无双》的承制方,曾创下8天消耗破亿的记录。

对于这种变化,身处买量一线的投手们大概有更切身的感知。

在一部短剧的投放过程中,从获客到转化的链条其实很长,单纯以浅层获客为目标,要在生命周期内迅速达到转化是有难度的。更重要的是,同在漏斗形流量大盘中竞争,深度转化的投放目标筛选会优先过滤高价值用户。

值得注意的还有,需求升级带来的竞争升级。

随着越来越多广告主以深度转化为目标,仍然停留在浅层获客目标的广告主的流量价值会被进一步挤压。同时,用户和流量都是基本固定的,同台竞技的并不只短剧一家,而是整个流量大盘内的内容产品,广告主的竞争对手从产品竟对逐渐拓展到整个流量大盘的对手,压力倍增。

巨量引擎数据显示,UBMax应用优必投的深度转化自动化能力,全行业渗透率已达60%,游戏高达70%,工具应用、社交和短剧等行业均达到55%-60%

(数据源:巨量引擎

综合来看,2025年短剧投流的变化趋势明显:

其一是目标变了,广告主从追求浅层获客到追求深度转化,后者更贴近广告主的增长预期。根据巨量引擎透露的数据,UBA深度转化投放模式升级后实现增量+17%,成为客户收入增长的重要引擎——验证了深度转化目标的有效性。

其二是方式变了,为了应对深度转化目标带来的更高买量难度,短剧投流逐渐从人工操盘过渡到系统自动化。这种趋势催生了新的投放需求,也推动着投放产品随之做出优化。

以巨量引擎将在6月初完成深转目标升级的UBMax为例:当选择投放目标为深层转化目标时,广告系统将默认使用UBA,也就是自动化投放进行操作;而广告主选择浅层目标,如激活、点击等时,则可以继续采取自由搭建广告计划,手动选择UBA自动化投放或纯手工投放。

由广告主需求和产品升级的趋势可见,短剧投流的市场格局正在悄悄改变。

深转自动化接管决策,投手聚焦创新

短剧投流的暗战已经逐渐迈向深水区,广告主不得不打起精神应战。

市场现状和投流趋势使然,广告主如果想要“活下去并且活得好”,就得把投放重心转到深度转化目标上。

但这并不容易。在深度转化层面,流量点位、流量价值、人群判断等投放因素愈加复杂繁琐,导致广告主很难通过人工操作来有效提升投放效率。

部分营销服务商敏锐地察觉到广告主的需求,即能够实现深度转化目标的自动化投放解决方案。所以,巨量引擎会在这个时间点选择升级UBA产品,也就很好理解了。

根据短剧自习室了解到的信息,巨量引擎 UBMax 深度转化升级后,深度转化目标的投放计划将全面转为全自动化,帮助广告主释放人效,实现更优转化效果。

具体来说,UBMax的核心策略主要包含自动化策略、出价产品策略、流量通投策略和其他辅略策略,通过系统更实时智能的策略调控,实现自动化投放的能力,预期给广告主带来更大的量级提升、更稳定的投放效果、更少的操作投入。

而当越来越多广告主采用UBMax 自动化投放之后,投流竞争再一次加剧,因为人工操盘和系统自动化的较量是十分不对称的——于是,将有更多广告主开启UBMax 深转能力的使用。

在传统全靠人工操盘的投流工作中,盯消耗数据是公认的难点,上剧投流一旦开始就离不了人,大多每半个小时就得盯一次账户,如果两天内ROI没有回正,这部剧就会被放弃。

“8小时工作制是不可能的,每天都有搭建不完的户,上不完的素材。上剧的时候要一直盯数据。熬到夜里1点是常态。去年加班留下的黑眼圈,现在还没消。”96年出生的小伙子陈鱼,如此向“娱乐资本论”形容过自己在深圳做投手的经历。

从这个角度来说,UBMax让自动化变得更“聪明”了,因而可以释放人效:

系统能自动察觉到素材的不同组合方式、出价变化情况,不同流量位的实际效果等更多信息,自动做出更合理的决策,比如决定是否新建计划、该计划是否关闭or重新启动等,以减少空耗。

业内某头部版权方透露,已经尝试了ROI直投叠加UBMax的操作,广告跑量提升146%,首日ROI增长2.3%,人工盯盘、决策、调优等操作投入都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此外,UBMax还升级了素材提供和新素材探索等方面的功能:

针对不同流量分别对素材进行分析和建模,为不同流量平台找到合适的素材,让素材效果的预估更加准确;使用AI技术来创作素材,并且结合计划自动化,提升素材供给;升级新素材探索策略,提高新素材测出率和成功率。

短剧自习室了解到,上述版权方的「起量秘诀」中,UBMax 深转自动化能力的存在感很高。

在其基建策略里,入局后就迅速投入新建,次日新建广告数就达到400+,同时拉长项目观察周期,尽量减少人工干预和负向操作;在其剧目/面板策略里,新剧同步使用UBA提高测出,低充、高充面板兼顾,投放1-2天后,根据面板回收及跑量情况调整基建分配。

(数据源:巨量引擎

对于投流项目规模更大的短剧分销方来说,自动化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剪辑素材和调整出价往往会消耗掉投手不少精力。

为了满足这种需求,UBMax能够根据后验效果,自动调整探索预算激进程度;同时升级继承策略,让出价变得更加精准,在提高跑量能力同时保证实际效果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某短剧分销方表示,在一个项目中进行付费直投叠加UBMax的操作,解决了当时的跑量瓶颈,广告跑量增长114%,计费比更优,消耗渗透率稳定超70%,

(数据源:巨量引擎

随着投放自动化逐渐铺开,我们除了关注其带来的便利,也应该看到需要适应的新情况。

有从业者告诉短剧自习室,使用自动化之后,素材的消耗率与折损率越来越高,甚至出现了素材与素材间互相抢量的情况。

可见,当短剧投放走到全自动阶段时,广告主的人效精力成本被释放,投流工作的难点回归到了素材本身,投放优化师也将重新聚焦到素材的质量和内容形式的探索,比如在借助UBMax分担部分操作流程后,分出精力去深入研究短剧内容、题材趋势等,以生产更多能够让用户留存甚至付费的优质短剧素材,提升素材内容的竞争力。

UBMax的AI创作素材功能也值得投放优化师尝试,可以区分多样素材内容,结合计划自动化,进一步降低测试成本,提升投放效率。以某头部版权方的起量为例,其在使用UBMax过程中,日均新建750+条广告,UBA新建占比保持在35%+,消耗渗透率稳定40%+。

除了提升素材供给量,投放优化师还应该考虑升级新素材探索策略,提高新素材测出率和成功率。

其中,素材内容质量非常关键,是吸引用户进入深度转化池的第一步。

让素材更贴近剧集的原生卖点,比如剧集的高光、名场面,不失为一个讨巧的方式,就拿五一爆款短剧《栀栀复栀栀》来说,开头男主角自认是女主角的“狗”的变脸片段,让不少观众直呼“这么刺激,我得看看”,#柯淳新剧好一个乖乖狗#的话题词条在微博热搜榜上挂了3小时。

此外,未来投放优化师的眼光或许将不仅限于系统内的投流,而是投注在整个流量大盘中,拓展出更丰富的剧宣营销玩法。比如,将买量与达人内容营销做结合,让达人素材反哺买量素材,进一步降本增效。

综上,既然短剧投流市场格局正在改变,短剧投流策略也该变了,存量时代的广告主需要靠锚定投放的深度转化目标来突围,短剧投流的公式逐渐变为:优质内容×精准流量×创意素材运营=可持续ROI

巨量引擎UBMax这类自动化工具的价值,不仅在于帮广告主从人效苦役中跳脱出来,更在于它重新定义了竞争维度——当系统能精准捕捉用户对素材的实时需求,解决了「怎么投」的问题,投手就得更专注「投什么」的问题,投流也就升级为内容洞察的较量。

可以预见,2025年下半年,短剧投流将从草莽走向精耕细作,能把技术优势转化为内容势能的玩家,才能穿越周期存活。而借助UBMax等投放自动化工具无疑是一条捷径,广告主可以利用这次自动化升级的跳板和更多样化的素材玩法,实现增量提升与精准转化,最终达成生意增长。

来源:短剧自习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