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5000吨军舰侧翻,60%电子设备浸水报废!金正恩震怒下令严查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18:07 2

摘要:朝鲜新建5000吨级驱逐舰迎来下水,本应是朝鲜军工的高光时刻,却因一场“史诗级翻车”沦为国际笑柄。西方卫星镜头下,一艘5000吨级驱逐舰在下水过程中轰然侧翻,溅起的浪花几乎扑到百米外的观礼台,而站在台上的金正恩,亲眼目睹了这场堪比灾难大片的现场。

朝鲜新建5000吨级驱逐舰迎来下水,本应是朝鲜军工的高光时刻,却因一场“史诗级翻车”沦为国际笑柄。西方卫星镜头下,一艘5000吨级驱逐舰在下水过程中轰然侧翻,溅起的浪花几乎扑到百米外的观礼台,而站在台上的金正恩,亲眼目睹了这场堪比灾难大片的现场。

更讽刺的是,事故原因竟是最基础的“滑轨下水操作失误”......

据央视新闻报道称,这是朝鲜一个月内下水的第二艘驱逐舰。上个月底,南浦船厂采用稳妥的干船坞注水法,让首艘“崔贤”级驱逐舰平稳下水。

不到一个月后,清津造船厂却选择风险极高的侧倾滑轨方式让“崔贤”级二号舰下水,结果因指挥失误导致船体失衡17度,60%以上电子设备浸水报废,两艘同级别军舰却是截然不同的命运,令人唏嘘。

从技术层面看,这场事故几乎是必然。侧滑下水对5000吨级舰艇的船体强度要求达到常规值的3倍,而朝鲜自产钢材抗拉强度仅235MPa,不到中国Q355级船用钢的66%。

更致命的是,清津船厂此前最大承重记录仅是3000吨级挖泥船,这次超负荷66%的“硬上弓”直接挑战物理极限。

知情人士透露,当时船尾已入水而船头仍卡在滑轨上,这种扭曲应力足以撕裂经验不足的焊接结构。至于泡水的电子设备,朝鲜至今依赖2010年代进口的日本二手90nm晶圆产线,这些精密元件一旦浸盐水的修复成本可能超过重建。

事实上,滑轨下水的同步释放系统需要液压缓冲装置与计算机协同控制,而朝鲜很可能采用人工操作替代。这种“土法上马”在小型船舶上尚可应付,但对5000吨级舰体而言,0.5秒的响应延迟就足以引发灾难。

尽管朝方曾考察过中国辽宁船厂,但核心的滑轨下水技术始终未能突破。这次事故中舰尾先入水的低级错误,恰恰暴露了朝鲜对船舶重心计算的认知还停留在上世纪。更讽刺的是,清津船厂为赶工期竟跳过模拟测试环节,这种“用信仰造船”的作风,与三年前伊朗军舰自沉事故如出一辙。

对比中朝造船能力,差距堪称降维打击。朝鲜首艘5000吨级驱逐舰耗时7年才勉强下水,而中国大连船厂去年交付的第25艘052D仅用18个月,且全部采用先进的分段建造工艺。

朝鲜造船业长期被封锁,技术人员对现代舰艇的认知仍停留在40年前的1600吨“罗津”级水平,突然跨越到5000吨级无异于让马车夫驾驶高铁。

目前金正恩已经下令严查,而从MAXAR智库公布的卫星图可见,倾覆后的“崔贤”级二号舰呈45度角半沉状态,右舷被船台刮出长达数米的伤痕,海水通过救生通道疯狂倒灌。

尽管朝中社坚称“船底无破洞”,但舰体上紧急铺设的蓝色防水布,以及10天修复期的官方表态,反而坐实了损伤远超预期。

尤其令人担忧的是驱逐舰的龙骨状态,这种纵向承重结构一旦因冲击变形,整舰就可能沦为废铁,金正恩强令“一个月修复”,但一个月的工期,想要修复这艘庞然大物,未免太赶了些。

事发之后,金正恩震怒到罕见公开细节,甚至搬出“国宝级”播音员李春姬严肃播报。

金正恩的暴怒还有更深层的焦虑,在美韩联合军演频繁的当下,朝鲜急需展示海军现代化成果以威慑对手,而5000吨级驱逐舰本是宣传战的关键棋子。

这几年,朝鲜着急造军舰,两年前,他就亲自签署了《海军强化五年计划》,要求年均舰艇吨位增长200%,在KPI考核中建造速度权重高达60%,质量仅占15%。

这种“速度优先”的指挥棒下,南浦船厂作为老牌军工基地尚能依靠历史经验,要知道,朝鲜80%大型军舰出自该厂,但清津船厂常年承建渔船的底子根本撑不起旗舰舰项目。

金正恩扬言“下个月算账”,当务之急是修复该驱逐舰,但是军事专家指出,浸盐水的相控阵雷达和火控系统即便修复,性能也将衰减30%以上。

说白了,这艘驱逐舰即便修复好了,使用寿命也不长,性能更是会大幅度下降。

来源:安卿视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