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2日,2025年“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进基层、进企业、进高校宣传活动走进德阳中江县。作为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中江县以非遗技艺、山水禀赋与产业创新为笔,绘就了一幅“产城共兴、文旅共融、城乡共富”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5月22日,2025年“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进基层、进企业、进高校宣传活动走进德阳中江县。作为特级英雄黄继光的故乡,中江县以非遗技艺、山水禀赋与产业创新为笔,绘就了一幅“产城共兴、文旅共融、城乡共富”的高质量发展画卷。
“一碗面”托起乡村振兴梦
距中江县城3公里的东北镇觉慧村,因传承千年的中江手工空心挂面闻名遐迩。作为国家级非遗技艺和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产区,全村现有80余户挂面生产户、5家挂面企业,年产量达200万斤,年产值超2000万元。
近年来,中江县以挂面村为核心,打造辐射5平方公里的农文旅融合示范区,建成6.8公里骨干道路、田园景观、五星级温泉酒店及“御面商业街”,形成“产业兴、生活美”的乡村振兴样板。
“我们通过‘党支部+国企+民企+农民’四位一体机制,统一运营管理,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挂面村融合发展示范区管委会产业发展部部长刘洋介绍。
2024年,挂面村接待游客55万人次,秋冬时节,村内银丝垂挂、清香四溢的丰收景象更成为游客争相打卡的“非遗风景线”。
“一条渠”激活文旅新引擎
从滋养万顷良田的“巴蜀新春第一渠”,到承载音乐与生态的文旅地标,人民渠见证了中江发展的时代蝶变。
位于凯州新城核心区的中央音乐山谷,占地1200亩,以“音乐让历史流进未来”为定位,集结朱小地、青山周平等国内外知名建筑师,打造“一湖八景”空间格局,涵盖人民渠渡槽博物馆、西创乐谷、野火镇等八大特色场景。
“音乐谷不仅是市民的文化客厅,更是产业发展的‘活力引擎’。”凯州文旅集团副总经理孙尧表示,项目采用“明星建筑师+流量建筑+复合业态”模式,2024年10月开放至今,商业板块营收近800万元,带动就业300余人。
其中,万人级金色音乐草坪、西南最大音乐产业聚落“西创乐谷”,以及融合川西民居风格的锦巷商业街,已成为成渝地区文旅新名片。
五一假期,“去山谷”系列活动吸引游客超7万人次,线上传播量破1.5亿次。
“多业兴”筑牢县域经济基底
作为全省县域经济“优等生”,中江县2024年GDP达488.5亿元,增速7%,稳居“西部百强县”第54位。其高质量发展背后,是工业、农业、文旅的协同发力。
凯州新城与中江高新区“双擎驱动”,形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食品医药三大百亿产业集群。德阳凯达门业年产金属门300万樘,稳居全国非标门生产基地龙头;四川宏发电声控制继电器全球市场占有率7%,连接器产品直供华为、中兴。
凯北粮油现代农业园区连片种植优质粮油3万亩,稻渔综合种养基地5000亩,粮食总产连续18年全省第一。年丰食品公司年加工油菜籽30万吨,带动10余乡镇4.8万户农户增收。
继光湖“小千岛湖”、石林谷“东方羚羊谷”、芍药谷万亩花田,构建“望山见水”的田园之城,全县林木覆盖率超40%,空气质量优良率常年达90%以上。
当前,中江正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为目标,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成德眉资同城化等战略机遇,聚力建设“德阳市域副中心”。
从非遗挂面的匠心传承,到音乐山谷的时尚脉动,中江以实干为弦,奏响了一曲“产城人”和谐共生的奋进乐章。
来源:天府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