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原来,与他产生矛盾的是对门邻居,矛盾源于两件事:一是对方常将杂物堆在他家门口,影响开门;二是邻居经营小吃店,总在他休息时备菜做饭,噪音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尽管他多次沟通,问题却始终未得到解决,双方矛盾愈演愈烈。
邻里之间低头不见抬头见,磕磕碰碰在所难免。
近日,太原市王村派出所接到一起报警,一名男子称与邻居的矛盾已无法调和,希望民警出面调解。
秉持“矛盾不上交” 的 “枫桥经验”,民警迅速前往现场了解情况。
民警来到老军营新村的居民楼,报警男子见到民警便大倒苦水,直言邻居的行为实在过分。
原来,与他产生矛盾的是对门邻居,矛盾源于两件事:一是对方常将杂物堆在他家门口,影响开门;二是邻居经营小吃店,总在他休息时备菜做饭,噪音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尽管他多次沟通,问题却始终未得到解决,双方矛盾愈演愈烈。
面对男子的指责,邻居不愿过多纠缠,只表示双方积怨已久,称有中间人愿意代为转达诉求。
很快,中间人赶到现场,与民警一同分别对两家展开调解工作。
在警民的共同努力下,双方终于放下争执,各退一步化解矛盾。
“远亲不如近邻,矛盾说开就过去了!” 两家达成共识,承诺今后和睦相处,共同维护邻里和谐。
太原广播电视台法治事业部《并州之剑》栏目想和您说:
这场因杂物与噪音引发的邻里纠纷,看似琐碎,实则折射出社区生活中最真实的相处难题。
楼道是公共空间,却成了私人杂物的“临时仓库”;深夜的锅碗瓢盆声,打破了他人安眠的期待。
当个体需求与公共秩序、邻里安宁产生碰撞,若缺乏有效沟通与换位思考,再小的摩擦都可能点燃矛盾的导火索。
好在民警与中间人及时介入,以耐心与智慧化解了这场“隔夜仇”。这不仅体现了 “枫桥经验” 在基层治理中的实践力量,更让我们看到,邻里之间的和谐并非遥不可及 —— 多一份对公共空间的尊重,多一点对他人作息的体谅,多一次真诚的沟通,就能消弭隔阂。
远亲不如近邻,邻里间的情谊需要彼此用包容与善意浇灌。
希望每个人都能从这起调解案例中汲取经验,在日常相处中以心换心,让方寸楼道成为传递温暖的纽带,而非滋生矛盾的温床。
声明: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来源:太原广播电视台法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