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水母网5月23日讯(记者 王蔚 通讯员 郭健 孙俊杰 摄影报道)5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与烟台海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科技转化活动“电池管理系统(BMS)联合研发项目组成立暨联合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在烟台高新区蘭悦国际酒店举行。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
水母网5月23日讯(记者 王蔚 通讯员 郭健 孙俊杰 摄影报道)5月23日上午,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与烟台海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科技转化活动“电池管理系统(BMS)联合研发项目组成立暨联合研发中心揭牌仪式”在烟台高新区蘭悦国际酒店举行。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唐西胜,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储能组组长孙金柱,烟台高新区工委委员、管委副主任于红绫及区相关部门负责人,烟台海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岳公友、总经理赵峰、常务副总经理庞静,部分科研机构及企业代表共同参与,标志着产学研协同创新迈入新阶段。
科技创新需要理念的碰撞,更需要行动的合力,在与会嘉宾的共同见证下,烟台海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建“技术研发-中试验证-产业孵化”全链条创新体系,为BMS领域注入新动能;随后,唐西胜、岳公友共同为联合研发中心揭牌,此次合作是产学研深度融合,科技转化的重要里程碑,更是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
于红绫在致辞中表示,海博电气作为高新区孵化培育的“创新尖兵”,与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共建BMS联合研发中心,是“实验室”与“生产线”的无缝对接,将会在高新区这片创新沃土上播撒出无限可能。高新区将始终秉持“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的理念,为双方合作提供最优质的服务、最宽松的环境、最坚实的保障。
唐西胜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科学院电工所作为我国“电工与电能新技术”为核心研究方向的国家级科研机构,电工研究所始终聚焦“双碳”战略目标,在电池材料、储能系统、智能控制等领域深耕多年,积累了从基础研究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技术储备。此次合作将实验室的创新成果与产业端的实际需求深度融合,共同破解电池管理系统在安全监测、寿命预测、能效优化等环节的“卡脖子”难题,打造覆盖“电芯-模组-系统”的全栈管理平台,成为全球BMS技术标杆,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
岳公友表示,海博电气致力于为新能源产业提供高效智能、安全可靠的BMS解决方案。此次合作将发挥双方科研和技术优势,协同破局技术瓶颈,加速技术转化,研发出技术性能更高、适应性更宽、可移植性更强、稳定性更好的“坚强”软硬件大平台,助力公司系列产品走上更高台阶,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同时力争成为资源互通、人才共育、成果共享的合作典范,共同书写产业革新发展的新篇章。
BMS作为电池的“智慧大脑”,是新能源赛道中安全与效能的双重保障。未来,双方携手并进,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建立行业技术标准、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共同书写新能源产业革新发展的新篇章,为推动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来源:水母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