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郭方明表示,城市更新需要大量资金资源要素的投入,财政部将聚焦城市更新重点任务,强化财政政策和资金保障。2024年,财政部和住建部启动实施城市更新示范行动,首批确定了15个城市,今年将再选拔第二批20个城市,
本报(chinatimes.net.cn)记者刘诗萌 北京报道
今年加力释放住房消费活力的重要抓手之一城市更新,明确将获得更多中央财政的支持。
5月20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司长郭方明表示,城市更新需要大量资金资源要素的投入,财政部将聚焦城市更新重点任务,强化财政政策和资金保障。2024年,财政部和住建部启动实施城市更新示范行动,首批确定了15个城市,今年将再选拔第二批20个城市,同时对相关城市的工作进展、资金使用管理等开展绩效评价。
国家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司负责人赵成峰也透露,202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门设立城市更新专项,支持城市更新相关公益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将于今年6月底前下达2025年城市更新专项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副院长严跃进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设立城市更新专项,充分体现了中央财政工具对城市更新的重视。过去也有一些财政资金进入到城市更新领域,但是一般是通过基础设施建设等进行,此次通过设立专项,说明政策层面将城市更新视为今年的一项重要工作。
从大拆大建到“不能拆”
城市更新并不是一个新鲜事物。早在21世纪初,以广东“三旧改造”为代表,一批城市开展了以房地产开发为导向的城中村改造,虽然拉动投资效果显著,但高额的拆迁赔偿和通过增加容积率对立体空间进行改造的模式,也给公共设施和服务带来了压力和挑战,“拆迁拆迁,一步登天”就是这一时期的真实写照。
而最近几年,城市更新作为拉动内需的重要工作之一,其思路和方向有了新的变化。5月15日,中办、国办发布的《关于持续推进城市更新行动的意见》,作为指导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稳妥推进改造的要求,并在多处强调“不能拆”。例如,稳妥推进危险住房改造,加快拆除改造D级危险住房,对C级危险住房通过加固、改建、重建等多种方式积极稳妥改造;严禁以危险住房名义违法违规拆除改造历史文化街区、传统村落、文物、历史建筑;不搞大拆大建,“一村一策”采取拆除新建、整治提升、拆整结合等方式实施改造等等。
广东省城规院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向《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期的房地产政策思路发生了重要的改变。本质上来说,近年来各方救市力度不可谓不大,但楼市止跌回稳的局面脆弱,直接原因就是供应量太大了,同时还要保持房价稳定。因此,城市更新强调禁止大拆,甚至能不拆就不拆,遏制过多供应对资产价格的冲击,也避免了低效供应、杀价竞争。
他进一步指出,当前政策对城市更新的强调,主要是将其置入到国内大循环的架构中,通过公共服务补短板,土地和物业的功能再造和盘活利用,物业盘活与人气激活、消费激活、新业态创造和产业转型统筹推进,去修复就业、收入和预期等基本面。新时期的城市更新就是要从充分激活国内大循环的角度,瞄准城市更新的工作基调,从而创造房地产的新空间。
中央财政再度发力
过去几年,城市更新是房地产领域政策力度最大的方向之一。2021年以来,每年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对城市更新行动作出部署,提出明确要求。不过,从去年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处提及城市更新,到今年首场国常会聚焦城市更新,再到近日纲领性文件的出台,都透露城市更新重要性进一步提高的信号。
强化财政政策和资金保障,是推进城市更新的重要条件。郭方明介绍,“十四五”以来,共安排中央补助资金约1594亿元,支持城镇老旧小区改造;2023年以来安排中央补助资金153亿元,支持推进城中村改造;“十四五”期间安排中央补助资金约600亿元,支持60个城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带动总投资1600亿元;2024年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超长期特别国债、增发国债等资金超过4250亿元,支持地方开展城镇燃气管道更新改造、城市排水防涝提升工程等项目。
此外记者注意到,4月,财政部、住建部发布了《关于开展2025年度中央财政支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的通知》,在2024年评选15个示范城市予以补助的基础上,今年将补助20个城市。在城市范围上,去年支持对象为地级及以上城市,重点支持范围为向超大特大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沿线大城市倾斜。而今年支持范围为大城市及以上城市,主要向超大特大城市以及黄河、珠江等重点流域沿线大城市倾斜。
不过补助标准并未发生变化,仍然为东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8亿元,中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0亿元,西部地区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直辖市每个城市补助总额不超过12亿元。
李宇嘉认为,中央财政资金与地方财政、社会资本协同发力,可以形成1元中央资金撬动8—10倍投资的效应。城市基础设施全面补短板后,将带动数万亿的市场投资和消费,如老旧小区提升类、完善类的改造,旧城区复兴带来的消费和文旅等。
楼市仍是内循环稳定关键
事实上,城市更新之所以被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更是因为房地产对国内大循环的稳定具有关键作用,而城市更新是当前“稳楼市”增量政策的重要抓手。
在近日举行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上,上海财经大学校长、CMF联合创始人刘元春向包括《华夏时报》记者在内的媒体指出,内部宏观政策方面,最为关键的是对国内大循环基本盘的稳定,而基本盘的稳定并不简单地在于扩消费,更为关键的依然在于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其对于整体宏观的稳定依然具有系统性意义。因此,近期中办、国办发布了城市更新改造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并要求6月份各项政策要全面落地,这意味着政策层面老旧城区改造、棚户区改造等等上升到了新的阶段。对于资金方面,不仅仅局限于专项债的使用,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政策性金融工具的使用,因为在上一轮棚户区改造中,货币化安置的解决主要是利用PSL这一政策性金融工具来进行,并且所涉及的金额都达到几万亿的规模。
野村证券中国首席经济学家陆挺也在上述会议中指出,在下半年出口可能面临增速下行的背景下,房地产的稳定变得尤其重要。过去四五年房地产行业出现大幅度萎缩,但出口高速增长45%左右,但未来这段时间有可能面临出口和房地产同时下行的情况,因此房地产稳定比以前更加重要。
他认为,房地产的稳定除了要降息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加大房地产市场出清力度,让房地产开发商该破产的破产,该活下来的活下来,中间债务该还的就还,该盖的房子要盖。“过去几十年,世界各国处理金融危机和房地产危机最好的经验往往都是以中央财政为基础,中央出面大规模地进行市场清理是最关键的环节,我认为这个时刻也应该到来了。”
责任编辑:徐芸茜 主编:公培佳
来源:华夏时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