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考古走向大众:苏州考古博物馆“解码文明”探新风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23 19:21 2

摘要:2025年5月17日,苏州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成为江苏省首座以考古学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这座坐落于江苏省上方山石湖景区越城遗址旁的文化新地标,不仅展出了1200余件(套)首次亮相的珍贵文物,更以其独特的建设理念,以及“真、实、活”的展示方式,成为全国博物馆体系

2025年5月17日,苏州考古博物馆正式开馆,成为江苏省首座以考古学为主题的专题博物馆。这座坐落于江苏省上方山石湖景区越城遗址旁的文化新地标,不仅展出了1200余件(套)首次亮相的珍贵文物,更以其独特的建设理念,以及“真、实、活”的展示方式,成为全国博物馆体系中的一股新风。

那么,这座博物馆究竟有何独特之处?它如何打破传统博物馆的界限,使考古成果真正“活”起来?

图为苏州博物馆鸟瞰图。图片来源/苏州考古

填补空白:让江南文明得以溯源

苏州素有“百馆之城”的美誉,为何还要再建一座考古博物馆?答案就在于考古博物馆这一独特的定位——它并非传统的历史类博物馆,而是聚焦考古学本身,填补了苏州乃至江苏在考古专题展示领域的空白。

传统历史类博物馆往往更青睐精美的金玉之器,而考古博物馆则更注重陶器、石器等反映古代社会生活的“普通文物”。苏州考古博物馆馆长、苏州市考古研究所所长程义说:“考古并非‘挖宝’,我们考量的不是文物的经济价值,而是文物包含的各类历史信息。”

因此,在其他博物馆可能连展出机会都没有的小陶片,在这里被放到了“C位”,据程义介绍,这块陶片上刻有的“吴市”就是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相城区、姑苏区等大部分范围)的市场,是负责管理商品交易的机构,这样一块不起眼的小物件,成为确认苏州古城就是秦代会稽郡城治所的证据之一。

刻有“吴市”的陶片。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苏州考古博物馆的常设展览“源起江南——苏州地域文明探源”贯穿了从旧石器时代到近现代的历史,系统地梳理了苏州地区的人类活动史。特别是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等关键时期的考古发现,弥补了以往博物馆聚焦于特定的历史时期而对历史低估的忽视,考古博物馆则以器物群的形式填补这些历史关键节点的空白,为观众带来更全面、更具文化延续性的观展体验。

2022年,苏州成为全国首个实施“地域文明探源工程”的地级市,这座博物馆的落成与开放,正是该工程的重要成果之一,它不仅展示考古发现,更通过学术研究、公众教育,推动江南文化的深度挖掘与传播。

文物“真、实、活”:让考古走进生活

作为江苏省首家专题类考古博物馆,苏州考古博物馆不仅顺应了考古发展的趋势和人们对历史文化信息的需求,更科学系统地展示了田野考古工作规程,阐释了苏州的考古遗址,在这里,文物与考古过程以“真、实、活”的形式,与观众进行深度互动。

馆内最震撼的展品,莫过于从原址整体搬迁并1:1复原的“孙吴一号墓”。这座占地150平方米的东吴贵族墓,虽曾被盗,但墓室结构、墓道、耳室等均完整呈现,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考古的魅力所在。

与传统博物馆相比,这里不仅陈列着文物,还展示了考古发掘的工具、测绘设备,并且详细阐释了考古工作的科学流程,以表明考古学科的科学性,澄清人们的误解,“曾有一段时间,有人以为考古就是‘盗墓’。”程义说。在苏州考古博物馆的文物修复保护区,透过玻璃墙,游客可以清晰地看到文物修复的过程,也能够对考古工作的理解更加直观和真实,让游览体验也更加独特。

馆内展示的考古工具。图片来源/交汇点新闻

博物馆的下沉式广场设置了教育探索区,程义透露,博物馆计划引入VR、AI等技术,让观众“亲手”体验考古发掘过程,并开展亲子研学活动,让冰冷的文物变得更加生动可感。同时,程义表示博物馆正在探索主题性的展览与活动,对于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他们计划举办一场关于古代陶制玩具“磨喝乐”的展览,以缩短文物与现代生活的距离,并使考古博物馆对所有年龄段的访客——无论是“大朋友”还是“小朋友”,都具有同等的吸引力。

“磨喝乐”图片。图片来源/西北大学官网

而这一创新模式已有回响,在参观考古博物馆后,9岁的小学生徐煦涵这样说:“我喜欢历史,想知道我们的文明是怎么起源的。爸爸带我参观了许多博物馆,包括兵马俑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我还看了古希腊文明展。我才读三年级,还没开历史课,但博物馆让我看到了很多东西。我想今后做一名考古学家。”

苏州考古博物馆的正式开放,呼应了中国正兴起的考古旅游热,这不仅标志又一座新场馆的诞生,更是一种博物馆理念的革新——它让考古从专业领域走向大众视野,让历史从书本文字变为可触可感的鲜活记忆。在这座博物馆中,每一块陶片、每一件工具、每一座复原的墓葬,都在默默传达着一个核心理念:考古并非寻宝游戏,而是文明的解码过程;而考古博物馆的建设,不仅仅展示着过去,更启迪着未来。

文/李梓昕

资料来源:扬子晚报、苏州发布、光明日报、央视网、新华网、苏州文旅官网、苏州日报

来源:上游新闻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