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称,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聚焦网络“黑嘴”伤企乱象,重点整治恶意抹黑诋毁攻击企业、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恶意营销炒作、泄密侵权等四类突出问题。(5月23日《北京青年报》)
记者昨日从中央网信办获悉,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称,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为期两个月的“清朗.优化营商网络环境—整治涉企网络‘黑嘴’”专项行动,聚焦网络“黑嘴”伤企乱象,重点整治恶意抹黑诋毁攻击企业、对企业进行敲诈勒索、恶意营销炒作、泄密侵权等四类突出问题。(5月23日《北京青年报》)
网络“黑嘴”严重危害企业发展。部分自媒体为博流量,恶意编造产品质量问题、曲解经营状况等不实信息,误导公众损害企业声誉。更有不法者操控 “网络水军”“黑公关”,有组织攻击企业,干扰正常经营。如某食品企业因 “食品添加剂致癌” 谣言,销量骤降、形象受损,损失巨大。
除了恶意抹黑,网络“黑嘴”的敲诈勒索行为也让企业苦不堪言。他们利用自身在网络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以 “舆论监督”“新闻监督”等为幌子,要挟企业提供 “保护费”。一旦企业拒绝,便会发布涉企负面信息,给企业施压。在企业新品发布、上市、融资等关键节点,这些 “黑嘴” 更是趁机发难,通过发布虚假不实信息或负面信息,胁迫企业开展商务合作,将企业视为 “提款机”,严重破坏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恶意营销炒作与泄密侵权频发。恶意集纳负面信息、歪曲解读公开内容、翻炒旧闻进行炒作,误导公众认知,影响行业信心;假冒企业家形象、泄露隐私等侵权行为,严重侵犯企业家权益,干扰企业经营。
专项行动聚焦网络 “黑嘴” 四类问题:打击 “网络水军” 恶意攻击、虚假测评;严惩以 “删帖” 等名义敲诈勒索;整治恶意集纳负面信息、歪曲解读等营销炒作;严处假冒企业家名义、泄露隐私等泄密侵权行为,彰显维护企业权益决心。
确保专项行动实效需多方协同。网信部门应强化监管,严惩网络 “黑嘴” 及背后组织,形成震慑;平台要履行主体责任,完善审核机制,及时处置违法违规涉企信息;同时需健全企业维权渠道,提升侵权举报质效;企业自身也要增强法律意识,主动维权并配合整治。
此次专项行动是净化网络营商环境的重要举措,但要从根本上解决网络 “黑嘴” 伤企问题,还需建立长效机制。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 “黑嘴” 行为的界定和法律责任,为打击此类违法行为提供更坚实的法律依据。同时,要加强对公众的法治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媒介素养和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公众自觉抵制网络 “黑嘴” 的不实信息,不做谣言的传播者。(吴玲)
来源:东南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