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逝世4周年,今天,他的墓前摆满了鲜花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20:49 2

摘要:车头摆着1把金灿灿的稻穗,沿途百姓追着车喊,"袁爷爷一路走好"。

你还记得4年前,长沙街头那辆黑色灵车吗?

车头摆着1把金灿灿的稻穗,沿途百姓追着车喊,"袁爷爷一路走好"。

昨天我刷到一条视 频,外卖小哥把刚取的餐,放在袁老墓前,餐盒上贴着纸条:"这是您给的米饭,趁热吃。"

可就在同一天,上海某网红餐厅里,2个姑娘把半碗米饭,倒进垃圾桶:"碳水炸dàn要人命啊!"

服务员小声提醒,浪费粮食不好,她们翻着白眼说:"又不是吃不起,袁隆平不就是让我们,吃饱了撑的吗?"

这话听得我心惊肉跳。

现在的年轻人,怕是不知道,1942年,河南大饥荒,5斤大米就能,买一个黄花闺女。

当年袁老,在湖南农校教书时,见过饿死在路边的母 子3人。

母亲怀里揣着的不是金银,是半块发霉的树皮。

他蹲在湘江边哭到呕吐,34块钱工资,全塞给逃荒的人,人家却摆摆手:"我们要粮票,不要钱。"

有人刷短视 频,总爱说"袁隆平让你们吃太饱",可你们知道吗?袁老第一次,看到这个梗时,手抖得连茶杯都拿不稳?

他喃喃自语:"你们这些伢子,没挨过饿啊..."

2018年,那张"袁隆平摸豪车"的照片,让全 网键盘侠集体开怼。

可他们没拍到后续。

89岁的老人,触电般缩回手,转头对助理说:"太贵了,我们搞科研的用不着。"

他这辈子蕞贵的车,是2013年买的国产代步车,8万块,还没明星婚礼上一束玫瑰花值钱。

去年有个00后博主,去袁老故居直播,举着手机冲进别 墅区。

结果3000盆水稻苗,让他傻了眼,喷泉池里泡着的不是锦鲤,是耐盐碱实验稻种。

看门大爷说,老人临走前3天,还在记录数据,本子上写着:"这里改成试验田,能多养活5口人。"

你们知道,杂交稻怎么来的吗?

1968年5月18日深夜,袁隆平打着手电筒,在臭水沟里扒拉了一整晚。

白天刚被人,恶意毁掉的700株秧苗,最后只找回5根幸存的。

助手尹华奇,左眼被武斗的流弹打穿,还死死抱着种子箱喊:"你们要命就拿去,别动我的稻种!"

1999年,有专家断言,"杂交水稻亩产,突破700公斤是不可能的",70岁的袁老,直接住进海南基地。

有次台风把试验田毁了,他在泥浆里,趴着找残存的稻穗,找到3株时,像个孩子又哭又笑。

后来这3株"劫后余生"的稻种,养活了山东整整3个县。

袁老临终前,有个纪录片,拍到震撼一幕:91岁的老人,挂着氧气罩,颤巍巍地在病历本上画稻株结构图。

护 士要收走纸笔,他急得方言都蹦出来:"莫收咯!这是要给海南基地寄去的..."

逝世前2个月,视 频会议上,他突然撑着桌子,颤颤巍巍站起来:"沙漠稻今年必 须,突破500公斤!"把屏幕对面的年轻人吓出眼泪。

现在刷短视 频,经常看到网红,用他研发的大米做"碳水挑战"。

某主播10分钟,吞下30碗米饭,弹幕都在刷"666"。

可这些人不知道,中国人每年倒掉的,3500万dūn粮食,够2亿人吃1年。

更魔 幻的是,某综艺让明星玩"饥饿游戏",通关奖励居然是,人均万元的日料!

这桌饭钱放在1942年,能救活一整个村子的命。

昨天看到个催泪的帖子。

长沙出租车司机说,每年秋天经过试验田,总感觉袁老,还在田埂上溜达。

有次他载客路过,乘客突然指着天空喊:"看!袁隆平星,和稻穗星,连起来了!"

后视镜里,晚风拂过万亩稻田,金浪一直翻滚到天际线。

4年前,袁老走的那天,湖南长沙的菊花卖空了,供不应求。

有个老人家,蹲在医院门口,从袋子里倒出自家刚打的新米,一粒一粒摆成"米"字。

警 察过来劝他离开,老人抹着眼泪说:"饿死人的年头,他让我们村36个娃没少1个..."

4年前,灵车经过长沙主干道时,有个白发老人追着车跑,怀里紧紧抱着一锅,刚煮好的白粥。

之前看到袁老团队的消息:迪拜沙漠里,种出的海水稻丰收了,亩产超过500公斤。

阿联酋酋长,亲自挥动黄金镰刀,突然转身对翻译说:"请告诉中国朋友,这不是奇迹,是科学。"

写到这里,我翻出袁老2019年的采访视 频。

记者问他:"您90岁了,蕞在意什么?"

老人指着窗外,绿油油的试验田,笑得满脸皱纹都在发光:"我的杂交稻。"

那些说,"袁隆平让我们吃太饱"的年轻人,请看看这些数字:

他培育的稻种,每年多养活8000万人;

全球40多个国家,种着杂交水稻;

90岁生日蛋糕,是稻穗形状的;

临终前,病床边的遗物,是3个稻穗标本。

现在终于明白,为什么袁老走的时候,身上盖的是五星红旗。

这抹红色底下,藏着:

1942年,啃树皮的少年;

1960年,喝盐水充饥的科研疯子;

2021年,躺在灵车里,手握稻穗的老人。

他总说,“我不是什么科学家,我就是个种田的。”

可就是这个"种田的",让中国人再也不用饿肚子。

小时候他见过,饿死在路边的难民,年轻时在臭水沟里,捡过被毁的稻苗,老了还要把国家奖励的别 墅,改成实验室。

90岁生日那天,他的愿望是,"沙漠里种出水稻"。

现在终于明白:有些人就像空气,活着的时候你觉得理所当然,离开了才知道有多珍贵。

看看我们身边:超 市里大米堆成山,外卖小哥顿顿有肉吃,年轻人为了减肥,把米饭倒掉...这些在袁老那个年代,都是想都不敢想的事。

今天,我们能为这个"种田老头"做些什么?

1.吃米饭时想想它的来历,每一粒都来之不易

2.给孩子讲讲粮票年代的故事,别让饥饿记忆断代

3.看到浪费粮食的行为,善意地提醒1句

下次遇到金灿灿的稻田,不妨停下脚步。

风吹稻浪的声音,就是袁老留给我们的叮咛:"吃饱了,别浪费。"

来源:玥来玥好讲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