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艘原本承载着国家军事期望的驱逐舰,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了下水事故,惨状被卫星清晰拍下,朝鲜军舰为何会像条搁浅的鲸鱼般侧翻?这个震撼画面不仅让国际社会哗然,更直接导致造船厂厂长被火速拿下!但这场看似偶然的事故背后,究竟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军工困局?让我们掀开朝鲜
一艘原本承载着国家军事期望的驱逐舰,竟在众目睽睽之下发生了下水事故,惨状被卫星清晰拍下,朝鲜军舰为何会像条搁浅的鲸鱼般侧翻?这个震撼画面不仅让国际社会哗然,更直接导致造船厂厂长被火速拿下!但这场看似偶然的事故背后,究竟藏着怎样不为人知的军工困局?让我们掀开朝鲜海军现代化的遮羞布,看看这个神秘国度军工发展的真实处境。
当朝鲜领导人亲临现场见证"崔贤"级驱逐舰下水时,恐怕没人想到会目睹如此尴尬的一幕。这艘5000吨级的"海上巨兽"在下水过程中突然侧翻,四分之三舰体泡在水里,活像条翻白肚的大鱼。朝方只能依靠两艘辅助拖船暂时固定船体,防止情况进一步恶化。更讽刺的是,西方卫星第一时间捕捉到了这个画面,让朝鲜的军工丑闻在全球直播。为何朝鲜会选择风险极高的"侧滑式"下水呢?答案令人唏嘘——不是不想,而是不能。
事故发生一天后,朝方事故调查组给出了初步调查结果,原来是船体右舷被刮削,海水从船尾救生通道流进了船内,并非之前猜测的船底出现破洞。朝鲜与其他国家海军的舰艇不同,"崔贤"级驱逐舰的下水过程可谓步步惊心。由于国际制裁导致船坞设备老旧,朝鲜不得不采用更适合小型舰艇的"侧滑式"下水。这种操作对舰体平衡性要求极高,就像让大象走钢丝。更致命的是,为减轻重量,朝方提前拆除了雷达、垂发等关键设备,这就像拆掉平衡杆走钢丝,出事几乎是必然的。那么,这艘军舰还有救吗?
朝方紧急调来的两艘拖船正在全力固定舰体,抽水、扶正、修补的"急救三部曲"预计需要10多天。可即便把船扶正、修好舷侧损伤,这艘船能否继续正常建造还是个大问题。龙骨等内部结构部分是否有损伤,才是决定这艘船未来的核心所在。而这场事故最戏剧性的发展是,清津造船厂厂长洪吉浩已经锒铛入狱。但把锅全甩给一个人真的公平吗?这不禁让人好奇,这艘驱逐舰到底采用了怎样的下水方式,才导致了这样的局面呢?
此次朝鲜“崔贤”级驱逐舰的下水事故,就像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朝鲜军工发展整体存在的问题。从硬件方面来看,由于国内经济困难和国际制裁,朝鲜造船业发展缓慢,设备更新和船坞升级受限,只能选择并不适合的“侧滑式”下水方式,增加了事故发生的概率。幸亏朝鲜此次为了降低下水难度,没有提前安装雷达、垂发等设备,从软件方面来说,军工产业的快速发展让系统产生了懈怠情绪,军需等部门监督不力,也反映出管理上的漏洞。而“崔贤”级驱逐舰可是5000吨级的大家伙,理论上应该采用“倒退式”、浮船坞注水或者船坞注水的方式下水。
虽然此次下水事故让这艘驱逐舰陷入了困境,但“崔贤”级驱逐舰本身其实有着不少亮点。从设计理念上看,它承载着朝鲜海军提升作战能力的期望。它原本计划安装雷达、垂发等设备,一旦这些设备安装完毕,它将具备强大的防空、反舰和对陆攻击能力。想象一下,在海上作战时,它凭借先进的雷达系统,能够提前发现敌方目标,然后利用垂发系统发射导弹,对敌方舰艇和岸上目标进行精确打击,那场面,想想都让人热血沸腾。
而且,这艘驱逐舰的吨位达到5000吨级,在朝鲜海军中算是比较大的舰艇了。较大的吨位意味着它可以搭载更多的武器装备和人员,续航能力和作战持久性也会更强。在远洋作战中,它能够为朝鲜海军提供有力的支持。这场事故犹如一面照妖镜,映照出朝鲜军工的深层困境:设备老化、技术断层、管理松懈。但危机也是转机,朝鲜领导人已借机启动军工系统大整顿。就像中国改革开放前的阵痛一样,或许这次"翻船"事故反而能成为朝鲜军工涅槃重生的契机。毕竟,没有哪个强国的海军建设是一帆风顺的,关键是要从失败中汲取教训。接下来朝鲜军工是触底反弹还是继续沉沦?让我们拭目以待。
来源:南海军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