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贵州“她力量”】贵州绣娘用非遗技艺绣出“她经济”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21:20 2

摘要:5月22日,贵州省“锦绣计划”地图发布活动在贵阳举行。活动现场,来自不同市州的绣娘代表讲述了她们的故事。

本文约808字,阅读约需2分钟

多彩贵州网讯(本网记者 高琦)5月22日,贵州省“锦绣计划”地图发布活动在贵阳举行。活动现场,来自不同市州的绣娘代表讲述了她们的故事。

“这幅画我花费10多年时间,期间走访了大量彝族村寨,把收集到的纹样最后绣在了服饰上。”六盘水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镂空绣”代表性传承人袁春莲捧着一幅刺绣作品说。

袁春莲(右)展示刺绣作品

袁春莲介绍,该幅作品采用了120多种非遗绣法,在图案的中间是十二生肖,代表着各民族团结在一起。在她看来,刺绣作品是一座桥梁,一头连着城市的需求,一头系着文化的根脉。

从小热爱民族文化的袁春莲一直跟着母亲学习挑花技艺,是村寨里的挑花能手,后来她带着一群绣娘,在家乡创办了手工刺绣作坊,凭借精湛技艺,作品受到许多人欢迎。

随着贵州旅游业发展,2012年,她与丈夫成立了盘州市淤泥艺胜民族民间旅游产品有限公司,制作销售各种民族文旅产品,探索创新销售模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推动刺绣这一传统技艺走出大山,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播与传承。

来自毕节市织金县的绣娘杨美对此感触很深。杨美说,过去常年在工厂流水线上劳作,自己仿佛像一颗被牢牢钉在机器上的螺丝。2017年,在外务工多年的她毅然决定返乡,投身蜡染刺绣事业。“我想带动更多绣娘,用一把蜡刀、一针一线,绣出我们的巧思,绣出大山的精气神。”

杨美、袁春莲、张娟娟向观众介绍各自的作品

如何让传统手工艺走出大山,被更多年轻人看见,则是安顺蜡染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张娟娟长久以来思考的问题。她将传统蜡染工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相融合,推出循环使用的环保书衣、独具特色的蜡染头饰耳饰、时尚实用的蜡染背包等一系列产品,这些作品推出便广受欢迎。

袁春莲等绣娘以各自的方式,正让刺绣、蜡染等传统技艺焕发出勃勃生机。2013年“锦绣计划”实施以来,广大贵州妇女用一根针、一支笔,创业就业、增收致富,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一审:郭秋含

二审:王利环 袁小娟

三审:李 蓓

本文来自【多彩贵州网-众望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