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老话说得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其实咱们普通人的日子里,积德根本不用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做好身边这三件小事,福气不知不觉就来了。第一件积德的事:孝顺父母你算过一年里,能陪爸妈吃几顿饭吗?又有多少回,能静下心来听他们唠唠家常呢?网上有个很扎心的算法:假如你
老话说得好:“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其实咱们普通人的日子里,积德根本不用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做好身边这三件小事,福气不知不觉就来了。第一件积德的事:孝顺父母你算过一年里,能陪爸妈吃几顿饭吗?又有多少回,能静下心来听他们唠唠家常呢?网上有个很扎心的算法:假如你每年只有过年那7天能回家,每天能陪父母4小时,一年加起来不过28小时。十年过去,你陪伴他们的时间也才280小时,连半个月都不到。时间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溜走,细想真的让人后怕。作家龙应台在《目送》里写:“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趁父母还能吃能走,把耐心留给最亲的人,这就是最大的积德。
第二件积德的事:好好说话你有没有发现,我们总是把最差的脾气留给最亲近的人?在公司被领导批评了,回家冲老公发脾气;孩子考试没考好,张嘴就是“怎么这么笨”。可语言这把刀看不见伤口,却能在心里留下一辈子的疤。央视主持人白岩松说过:“一个人有没有文化,并非看他的学历有多高。有学历的人,不一定有文化;没学历的人,不一定没文化。真正的文化,是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好好说话,就是这种修养的体现。朋友小丽以前总抱怨儿子不爱学习,后来她试着把“你怎么又在玩手机”换成“宝贝,妈妈陪你一起做功课好不好”,孩子居然主动放下了手机。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学会好好说话,就是在给身边人播撒福气。
第三件积德的事:随手行善说到行善,很多人觉得要捐大钱、做大事才行。其实真正的善良都藏在生活的细枝末节里。下雨天给陌生人撑一段伞,电梯里帮拿重物的邻居按楼层键,看到流浪猫喂点吃的……这些小事就像星星,看似微弱,却能照亮别人的世界。香港慈善家田家炳先生,生前捐出了自己90%的财产,却一直住在30平米的旧房子里。他说:“留财给子孙不如积德给后代。”但咱们普通人不用这么“大手笔”,把家里的旧衣服捐给山区孩子,给迷路的老人指个路,这些举手之劳,都是在为自己积攒福报。
有句话说得好:“善良不是一种学问,而是一种行为。”当我们习惯性地对世界释放善意,好运也会悄悄来敲你的门。孝顺父母、好好说话、随手行善,这三件事看似普通,却能实实在在改变我们的人生。从今天起,别等明天,别找借口,把这三件积德的小事做起来,你会发现,日子越过越顺,心里也越来越踏实。毕竟老祖宗说得对: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来源:玲儿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