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养家糊口的焦虑,肥胖脱发的焦虑,害怕35岁以后找不到工作的焦虑,似乎总有一款适合你。
最近,微博上有个话题引发了热议:“年龄带给你的是焦虑还是勇气?”
评论区一句:“最大的焦虑是年龄大了还和年轻时一样穷”!
瞬间戳中大家的痛点。
说到年龄焦虑,我们或多或少都觉得被点名了。
养家糊口的焦虑,肥胖脱发的焦虑,害怕35岁以后找不到工作的焦虑,似乎总有一款适合你。
杨绛先生曾说:
你的年龄,应该成为你生命的勋章,而不是伤感的理由。人生一站有一站的风景,一岁有一岁的味道。
其实,年龄本身不是问题。关键在于你内心是否富足,有应对生活的底气。
美国心理学家伯尼斯·钮加藤曾提出一个概念叫“社会时钟”,通俗一点就是我们常说的:“什么年龄要做什么事”。
年龄仿佛是一把标尺,到对应的时间你就应该把这个阶段的事情通通完成。
如果偏离了时钟,社会就会有各种声音评头论足,让你被焦虑不已。
曾在知乎上看到网友@明明就发出过这样的感慨:
自己快30岁了,但还一事无成。
脸上隐约可见皱纹的痕迹,而爱的人却不在身边,商店橱窗里的东西诱惑着我,然而囊中羞涩。
看到了自己乃至身边人的窘迫,自己却无能为力。
曾经许愿,要让自己和亲人,不为布帛菽黍所困,而如今已近而立之年,却仍然在为柴米油盐奔走。
年龄一再增长,屡屡在仄逼的生存空间辗转,勃勃生气一点点消失,焦虑喷薄而出。
其实每个年龄都焦虑。
二十几岁焦虑工作结婚,三十几岁焦虑孩子房子,四十几岁焦虑失业。五十岁以后焦虑养老看病。
他们都被社会时钟推着走,一边忙碌不已,一边焦虑不安。
可事实上,人生是长跑,而非一场限时的冲刺跑。
你不必追赶他人的脚步,只需要按自己意愿过一生。
豆瓣上有一个小组,叫“逆社会时钟”,目前有7万多成员。
他们当中,有的人20多岁去山上隐居,有的人30岁辞掉大厂去农场摘蓝莓;有的人48岁考大学,还有的人60岁开始学画画、弹电子琴……
他们没有按既定路线生活,而是自定义人生。
罗翔老师说: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关于好的标准了,good,如果加个s,就变成了goods(商品)。
所以做一切事情最重要的是寻找什么是good,才可以过good的一生,才会避免随波逐流。
深以为然。
按既定路线走就是好的一生吗?标配的人生就是好的人生吗?我们需要多审视下自己的内心。
如果我们总被社会时钟推着走,与周围人去攀比,就注定与焦虑同行。
人生中的每一件事都应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
只有按照自己的节奏,才不会被焦虑困扰,才不会害怕年龄的增长。
摩西奶奶说:
人生最先衰老的不是容颜,而是那一份一往无前的勇气。
曾在《绝望中寻找希望》的书中看到俞敏洪老师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有一次和杨振宁教授吃饭。
突然90多岁高龄的杨教授站起来说:“我想谈谈未来20年的计划,看还能为社会做些什么,为教育做些什么?”
一旁的俞敏洪老师,吓了一跳,未来20年,那不就是110岁了。竟然还如此有激情。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
杨振宁,一个百岁老头,无惧年龄,依旧青春;俞敏洪,一个曾无数次走在崩溃边缘的老头,仍感慨“六十岁出发,归来还是少年。
年龄带给他们的是底气,而非焦虑。
我们生活中常说“过日子”,“过”字是一个走之旁+一个寸。过日子,就是一寸一寸地往前走。
正所谓,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二十几岁,三十几岁,四十几岁,甚至人至耄耋,都可以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收获成长。
还记得《人生由我》的作者梅耶马斯克的故事吗?
她是埃隆马斯克的硬核妈妈,也是一直乘风破浪的传奇女人。
22岁结婚,并遭受了9年家暴之苦,31岁成为破产的单身妈妈。随后在3个国家开展自己的事业,保持学习,收获两个硕士学位,还把3个孩子培养成才。
等60岁的时候,她回到模特舞台。69岁的时候,畅销品彩妆的品牌代言人,在时代广场有4块广告牌。71岁出书,进入事业的巅峰。
她说:
自己不怕衰老,因为生命中的每一个十年都比上一个十年更好。感觉七十一岁这个年龄很棒。每一天,我都在兴奋中醒来。
这样的人生真的太精彩了,她的人生从没有被年龄绑架过。
好的坏的都是风景,每一步都是成长。
正如脱不花老师所说:
衰老也有其红利。人生也是一个反脆弱的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自我认知会更加准确,从失败中复原的能力会变更强。
如果你日日有成长,年年胜过往,那么年龄不是局限,而是一种智慧和一份面对世事的从容。
杨绛先生说:
最好的生活状态是,低配你的生活,高配你的灵魂。年龄只是符号,要把生活调成自己喜欢的频道。
年龄焦虑的真相是担心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的智慧却没有丝毫成长。
那么,怎么才能摆脱年龄焦虑呢?
这里分享几点建议。
1.低配生活,控制欲望
很多时候,我们的焦虑来自于不是所得太少,而是想要的太多。
事实上,我们真正需要的东西并不多。
如果你出过差,就会发现,拖个箱子或者背个背包,就能到一个新地方生活了。并不要携带太多的东西。东西太多反而是一种累赘。
低配的生活,不是让你没有生活的欲望,而是不能纵欲。
当我们放下对繁华奢靡的追求,放下求而不得的欲念,才能减轻身心的负担,活得自在。
2.有空多读书,没事多运动
有句话说:
要么读书,要么运动,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读书养脑,运动养身。
如果35岁的你依然健康美丽,精力旺盛,内心丰盈,对比25岁的迷茫,你肯定更喜欢现在的自己。
因此,不是年龄决定了我们,而是我们自己是否匹配了年龄。
试着读一些经典的或者感兴趣的书籍,从书中汲取养分、提升见识。
当读得多了,内心有能量的时候,焦虑自动离你远去。
试着每周做些运动,比如跑步、跳操、走路、爬山等任何一种让你动起来的运动。
当你锻炼30分钟后,那些负面情绪就会随汗水蒸发殆尽,你的精神状态也会松弛。
状态好了,你自然会觉得年轻。
3.培养成长型思维
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罗尔·徳韦克曾提出的“成长型思维”,简单来说就是,我们的能力、心智是可以改变的。
而与它相对应的是固定型思维。后者认为能力、心智等都是天生的,是一成不变的。
衰老不是衰败,你仍可以焕发生机。
对于不会的东西,把”你不会“,改为“我可以学”;
对于没做过的事情,不要把“我不行”挂在嘴边,要说“我可以”。
无惧年龄,大胆去尝试一门新技能,体验一个新事物吧。当你一直保持成长型思维,你会发现,年轻与年龄无关,年轻是一种心态。
葡萄酒的木塞叫做软木塞,软木是栎树的树皮。这种树要长到25岁,才能第一次脱皮。此后每隔9-12年后再次脱皮。
而第一次树皮因为质量不佳往往不能做软木塞,所以,当它真正能变成质量优等的软木塞的时候,已经快四十不惑了。
树犹如此,人亦如此。
焦虑也许是环境给的,但勇气一定是多年的阅历积累而来。
找到生活的意义,安顿好自己的心,在自己的时区慢慢变好。
你会发现,年龄会给我们带来焦虑,但也会带来勇气,更会带给我们的底气。
来源:樊登读书APP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