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避免踩坑,多得20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21 16:15 3

摘要:高考作文有特殊的写作情境,高考阅卷也有特殊的批改背景。一个省几十万份试卷,要在短短几天内完成,阅卷老师要看得准还要看得快,平均一天看几百近千篇文章,压力大,任务重,可想而知。

高考作文有特殊的写作情境,高考阅卷也有特殊的批改背景。一个省几十万份试卷,要在短短几天内完成,阅卷老师要看得准还要看得快,平均一天看几百近千篇文章,压力大,任务重,可想而知。

因此,一篇作文,先不说内容写得好不好,最起码不要在基本点上出现大纰漏。

一、审题与立意:方向错则全盘输。

1. 抓不准题目核心

尤其是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容易误读关键词(如“坚韧”与“坚持”的区别),或忽略隐含要求(如文体、情感倾向)。

例:题目“温暖的记忆”若写成“温暖的人”,就偏离了“记忆”的情感载体。

2. 立意浅白,缺乏深度

停留在表面叙事(如帮助老人、考试失败后努力),难以挖掘事件背后的哲理、社会意义或个人成长感悟。

例:同样写“挫折”,有人只写“我摔倒后爬起”,而高手会联系“挫折对生命韧性的塑造”。

二、结构不严谨:骨架松散难支撑

1. 结构混乱,层次不清

开头冗长、中间各段生硬,结尾喊口号,缺乏过渡衔接。

例:议论文中分论点重复(如“个人、社会、国家”三层都用相似论据)。

2. 逻辑断裂,论证无力

观点之间缺乏因果、递进关系,例子与结论脱节(如用“牛顿发现万有引力”证明“细节决定成败”,逻辑跳跃)。

三、标题浮夸,华而不实

高考作文,如果你的文章标题不能吸引阅卷老师的注意,那么中规中矩点也可以,千万不要用大话空话、假哲理、伪抒情、华而不实的标题。

“我们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之类的标题,就不如“擦亮眼睛,洞悉本质”“抹去现象的浮尘”,来得新颖别致。

以梦为马;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脚踏实地,仰望星空;心有猛虎,细嗅蔷薇。这类标题本来很不错,但太多人用了,被用得泛滥了,你就要慎用。

承担使命,报效祖国;志存高远,为国为民;你若安好,便是晴天;青春不老,我们不散;烟花易冷。要么太空太大,假得可以,要么太文艺范,华而不实。

四、开头不妙,注定结局

1.照抄材料,凑字嫌疑

第一段几乎把材料抄一遍,你还觉得这是引用或者是联系材料,岂不知哪个阅卷老师不知道材料的内容是什么?需要你用长篇大论来叙述,如果你真的打算用一大段话,甚至超过50个字把材料详细叙述一遍,阅卷者一定会这样想:“就800字的文章,你都敢用这么多字数来抄材料,你的文章还能写好?至少是凑字的嫌疑,并且是不慎重的态度……”

2.观点偏激,无脑批判

开头的观点就存在争议,让阅卷老师觉得你偏激,看问题不全面,一个偏激、看问题不全面的学生能写好什么文章?

例如,写一篇关于教育现状的,我们可以批评唯分数论,但不能将现在的教育说得一无是处。有考生开头就对高考制度苦大仇深:“这则材料反映了高考制度的罪恶,只有取消高考制度才能改变这种现状。”阅卷老师一看就知道你是个不理性的小愤青,而且多半是考场不得志、成绩不太好的那种,抬手就给你打40分以下了。

3.套作开头,语气幼稚

一些考生觉得用排比句开头就很好,于是就用“XX是因为XX”,“正因为有了XX才会有XX”,上来就好几句。不说还好,一说就麻烦了,一个高考生,写“自信”的话题,还是小学生的口气,“老鹰因为自信才飞上蓝天;小溪因为自信才流进大海……”写“勇气”的话题,就写“老鹰因为勇气才飞上蓝天……”老鹰的飞翔是觅食的需要,是客观规律,不自信就不飞了?

4.感慨半天,无关紧要

有些考生的作文第一段都可以直接删掉,没有什么意义,例如说“一转眼,快高中毕业了,我们的心被高兴和喜悦占据,同时也充满了对同窗依依不舍的留恋……”你感慨半天,要写什么?并且语言还很平淡,口语化,那么你的文章很难拿到高分。

五、中心不明,无主旨句

一些考生的作文没有主旨句,阅卷老师短时间内更难看出你文章的主旨或论点。其实阅卷老师很难静心把你的文章读几遍,如果两遍扫下来,也没有从你的文章中找出主旨句,没能领会你到底写的什么内容,就只能给你低分了。

建议:文章标题、开头最好能将自己的观点交代,各个语段开头和结尾最好能强化下本段的中心。

六、素材积累:无米之炊最致命

1. 素材匮乏,内容空洞

缺乏具体事例、名言、数据支撑观点,只能反复空谈(如写“勤奋”只会说“爱迪生说天才是1%的灵感”)。

2. 素材堆砌,不会活用

记住了事例却不会结合主题分析,导致“素材与观点两张皮”。

例:用司马迁写《史记》论证“坚持”时,若不分析“宫刑后的心理挣扎”,就无法体现“坚持”的分量。

七、不扣材料,离题万里

作文题目(材料)是考生写作的核心,能否读懂材料,审清题目,是能力体现,但哪怕审题不准,适时地引几次材料,点几次题,也能大大规避偏题风险。

但很多考生,全文下来,硬是看不到材料的影子。

2022年,某省一篇考生作文,在被评卷组反复复议后,定为了20分的标杆文,主要理由就是全文没有提及材料。很多老师哀其不幸,该考生只要开头结尾稍微抄几句材料,也不至于落得如此下场。

还有的考生,喜欢东拉西扯,写着写着,就把材料丢到一边去了,就偏题或离题了。

还有的考生,写任何一个作文题,都要先扯一通空洞的道理,或讲一些华而不实的语言,半天进不了主题,阅卷老师看了两三段,仍然未见材料,未见观点,就会失去耐心,开始打低分了。

八、思想消极,满篇牢骚

在阅卷中,写点单纯美好的恋爱,无妨,但格调不高的早恋同居和同性题材是高考作文的敏感区,违背主流价值观触碰道德底线是禁区,武侠古风玄幻魔幻是“无人区”,牢骚满腹动辄批判教育批判老师的文章是“白区”。

九、无中生有,错误低级

一个学生在高考作文中写道:“司马迁遭受宫刑,他没有气馁,却淡然处之,一笑而过。”司马迁真是这样“一笑而过”?太不真实了!司马迁曾经写过相关的事情,意思是每每想起,生不如死,痛苦至极。在高考阅卷中,有太多的考生随意写“事例”,甚至随便编造“事例”,这样的“论据”,能有什么说服力?

十、语言表达:心中有话说不出

1. 用词平淡,缺乏表现力。

如描述笼统,只会说:“他很伤心。”不会说:“他盯着满分试卷上的名字,指尖把纸角揉出褶皱,喉咙像塞了团湿棉花。”)

2. 句式单一,节奏呆板

通篇“主谓宾”结构,不会用比喻、排比、设问等修辞增强感染力。

例:写“春天”若只会“小草绿了,花开了”,远不如“风把冰层揉碎,泥土里拱出嫩芽,像星星碎在冻土上”生动。

十一、表达低龄化重,风格不统一

一些考生写喜欢写“小学时候的我”“初中时候的事”……你即将迈进大学校门了,你的文章也应成熟了,你小时候曾关注的那些小事情,那些与小伙伴们相互帮助、战胜困难的故事,只适合“英语书面表达中的李华”了,而语文作文真的很难得到老师的认同,更不要说共鸣了。当然,你小学、初中的那些人、那些事,如果你能写出不一般的意义,那还是可以的。

十二、情感虚假,无共鸣感

为迎合主题编造故事(如“雨中送伞生病的妈妈”“深夜批改作业的老师”),缺乏真实体验的细节。

十三、视角固化,难出新意

习惯从“我”的视角写,不敢尝试逆向思维(如写“失败”时,换角度谈“失败如何定义成功”)或独特切入点(如用“书包的拉链”象征成长中的束缚与突破)。

十四、文体四不像

高考作文一般都规定“文体不限”,对此有的考生存在错误理解:认为“文体不限”就是不需要文体的规范,写起作文来信马由缰,随心所欲,其结果,写出的文章成了非驴非马的“四不像”。其实,高考作文中的“文体不限”指的是:你写哪种文体都可以。为的是便于考生在自己擅长的文体中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最高水平。

有的考场作文,从开头结尾看,属于议论文;但从主体看,却又像记叙文。文体不伦不类。或者开头一大段记叙,后面又是议论性语言,不像记叙文又不像议论文。最后阅卷老师只能根据其语言功底,给个三类上或二类下的分数。

十五、画蛇添足,低估老师智商

有的考生,无视阅卷老师智商,在作文中给老师讲“低级”的道理,充满初浅的教化意味,比如非要给“授人以鱼”做长篇幅的解释,阅卷老师就会比较反感。

有的考生还生怕老师看不懂,在文章前来个“题记”,文章后还来个“后记”,或者画蛇添足补充自己写作的思路和初衷。阅卷老师基本就手下不留情了。

记住:少写题记,不写后记!

十六、套作宿构,痕迹明显

上面说到过套作开头,再来说说全篇套作。

高考阅卷中发现“套作”“宿构”结果会怎样,学生们多数都很清楚。一些考生在考前写好文章,在考场上去套用,结果不伦不类;有的考生拿现成的文章或故事改头换面,或穿靴戴帽,都会被阅卷老师视为套作。

十七、照抄试卷材料,等于没写

切记,这是高考作文的大忌!

重要的事要说三遍:千万不要照抄试卷材料!千万不要照抄试卷材料!千万不要照抄试卷材料!

揪出抄试卷材料这种投机行为,是阅卷老师最首要的任务。阅卷老师看得准不准是欣赏能力问题,能否看到考生抄袭原卷材料则是态度问题。或者说,某篇文章内容评多少分,是见仁见智的,但抄袭材料,是应当人神共鉴的。

有的考生不够800字,就东拼西凑,照抄文本阅读的内容,有的更“高明”,采用串联式抄袭,这个材料抄一些,那个材料抄一些。但不管怎样,阅卷老师一旦发现考生抄袭了试卷内容,语文这一科就几乎毁了。

此外,写武林江湖,魔幻仙侠,盲目创新等等的文章,都有可能得低分。

十八、卷面涂抹严重

有半数以上的考生,本来字迹就不好,加上潦草,甚至连标点都标不清楚,还有很多涂改的现象,阅卷老师看到这样的作文,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考生的态度,这么重要的考试,你怎么这样对待呢?高考中,考生卷面如果不整洁,很难得高分,绝大多数人都是二类以下的分数。40分就成为大多数考生的宿命。

告诉大家一个实用技巧:如果写了错别字,只要在上面加上一斜划,将其划掉即可,千万不要一个劲涂黑,生怕老师看不到这是个错别字。

十九、应试压力:紧张之下难发挥

时间分配失衡:构思太久导致写作仓促,或盲目追求辞藻浪费时间。

过度迎合评分标准:堆砌辞藻、套用模板,反而失去个性,沦为“八股文”。

总结:难点本质是“思维转化”。

来源:盈盈课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