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王江泾:AI赋能,智绘城乡分类新图景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23 00:16 2

摘要: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以AI技术为笔,在城乡垃圾分类领域绘就智慧新篇,打造“AI无人化智能亭房”与“农村AI识别智能评价秤”两大示范成果,为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提供了“王江泾方案”。

在数字化浪潮的推动下,嘉兴市秀洲区王江泾镇以AI技术为笔,在城乡垃圾分类领域绘就智慧新篇,打造“AI无人化智能亭房”与“农村AI识别智能评价秤”两大示范成果,为垃圾分类提质增效提供了“王江泾方案”。

城市治理:AI亭房,开启分类“智治”新模式

在城市社区,王江泾创新应用“AI无人化智能一体式亭房”,以“机器换人”破解传统“二定四分”模式的人力瓶颈。

居民投放整包易腐垃圾时,亭房内置的智能装置自动完成“提拉破袋—分拣外袋—自动换桶”全流程,极大简化了投放流程;居民无需手动破袋,投放体验大幅提升。

亭房外,AI督导机器人24小时“在线值守”,实时监控违规行为,通过语音提醒纠错,将“人防”转为智慧“技防”。

这一模式降低人力成本超60%,居民分类准确率提升至95%以上,真正实现了垃圾分类“提质便民”。

乡村破题:AI评价秤,打通垃圾收运“最后一公里”

针对农村地区居住分散、地形复杂、人工评价低效等痛点,王江泾率先落地全国首台“农村AI识别智能评价秤”。

智能AI评价秤集智能定位、身份识别、实时称重拍照、AI质量评价、信息联动管理为一体,轻松搭载于收运车之上。

收运人员只需将带有芯片的垃圾桶置于秤上,设备便会自动感应识别居民身份,内置的AI识别摄像头迅速抓拍桶内垃圾,并依据实际情况精准判定“优、差、空桶”,识别准确率达98%。

智能秤启用后,单户收运时间从2分钟缩短至30秒,收运效率提升80%,且以数据化评价取代人工主观判断,彻底解决了“人情分”“误判多”等问题,分类数据真实度和管理精细化水平显著提升。

这套“轻量级”设备专为农村设计,体积小、易搭载,能轻松穿梭于狭窄巷道,覆盖房前屋后收运盲区。

从城市到农村,从设备创新到模式重构,从“模糊评价”到“数据说话”,王江泾的实践印证:当AI技术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垃圾分类不再是“麻烦事”,而是“科技+人文”的民生工程。王江泾将继续深耕“AI+分类”场景,贡献更多可复制的“数智经验”。

本文来自【浙江广电出版】,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