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砚新生代的行业破局之路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23 23:48 2

摘要:在现代化浪潮下,千年端砚正站在传统与潮流的十字路口。面对行业发展急需突破,不少年轻的制砚师纷纷加入探索新赛道的队伍中,将创新理念融入到产品创作,不断推动端砚行业向新发展。近日,记者走访一批新生代制砚师,了解其让端砚文化在创新中传承发展的故事。

在现代化浪潮下,千年端砚正站在传统与潮流的十字路口。面对行业发展急需突破,不少年轻的制砚师纷纷加入探索新赛道的队伍中,将创新理念融入到产品创作,不断推动端砚行业向新发展。近日,记者走访一批新生代制砚师,了解其让端砚文化在创新中传承发展的故事。

柳飞:文创产品扩大端砚“朋友圈”

耳环、吊坠、项链、胸针、手绳,在柳新祥端砚艺术馆一角的展柜里,以白端石为核心设计的精美饰品格外引人注目。只见在灯光照射下,白端石在配饰的映衬下莹润细腻,熠熠生光。

掐丝珐琅与端砚的碰撞,云贝与白端石材质的使用,端砚制作传统技艺与现代设计理念的相融,跨界融合,突破创新,在这端砚文创产品中得到了一一体现。

白端石系列饰品由全国技术能手、柳新祥端砚艺术馆副馆长柳飞率领团队研发,在今年“五一”的“中国砚都·岭南雅集”端砚文化嘉年华正式亮相,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的目光。“白端石饰品得到很好的反响,这大大增加了我们加快推广的信心。”柳飞说。

“85后”柳飞深耕端砚行业近20年,谈起端砚行业转型升级,语气里有一种时不我待的迫切感。“端砚行业要创新发展,就要打破大众认为端砚只能用来写毛笔字,是高价品这些误区,让端砚这一千年文化符号更年轻、更时尚、更接地气,恢复实用性和使用性。”抱着这样的理念,柳飞近年来做了多番尝试,研发端砚文创产品便是其中之一。

柳飞团队选取白端石作为首饰文创的“灵魂”,将边角料“变废为宝”,创作成精致饰品,不仅让白端石这一珍贵石材的价值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发挥,还丰富了端砚文化内涵和实用性。柳飞告诉记者:“这些饰品还能量产,打破了端砚产品不能量产的‘瓶颈’,大大降低了成本。”

开展端砚文化研学活动,是柳飞另一扩大端砚圈层的实践。从2017年起,他便将端砚文化与文旅结合,举办一系列研学活动。“我们的研学活动主要面向大湾区中小学校、高等院校的学生群体。通过参观端砚作品、科普端砚历史文化、讲解砚石制作工序、提升端砚鉴赏能力、体验砚石设计雕刻,让参与者触摸端砚千年历史,感受端砚传统非遗技艺的魅力。”柳飞介绍,艺术馆是端砚行业首批获得国家级大师技能工作室,至今已举办超百场研学活动,参与者超两万人。

孔凡湛:传拓技艺扩大端砚影响力

以传拓技艺为媒,推广宣传端砚文化;拥抱AI技术,提升端砚文化内涵;借力社交媒体,让端砚走向更广阔的市场……近年来,全国轻工技术能手、全国端砚雕刻技术能手孔凡湛一直在尝试、实践,希望在传承与创新端砚文化上闯出一条新路。

“我购进了一批团扇,计划将它们作为传拓载体,将端砚‘印’在上面,看看市场效果。还有这‘六合同心’拓片,也会重点推向市场。”近日,在工作室里,“85”后孔凡湛向记者介绍他近段时间以来的工作方向。

作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拓技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孔凡湛师承梁弘健、梁思勇等端砚名师,运用梁氏拓印技法,结合中国画写意与写实的表现手法,将端砚雕刻技艺融入拓印,以此为载体,不断提升端砚文化知名度,培育端砚消费人群。

孔凡湛走进沙湖小学、黄岗小学等多所中小学校、高校,讲授传拓技艺知识;在省内外大型文博展会、非遗巡展、文化交流等活动中宣传、展示端砚雕刻技艺和传拓技艺;到广州白云区博物馆等开展研学活动,让更多人了解、认识端砚和传拓技艺。如今,他已向5000多名师生传授传拓技艺和端砚制作技艺。

在传承前人的基础上,孔凡湛还根据市场新需求,在传拓作品的尺寸、规格上进行改进。“成品更精巧,一般是A4纸大小,价格更亲民,更易推广。”他告诉记者,这样的改进在市场上获得了初步反响,在月初的一次直播带货上,拓片作品销售额超万元。

除了拓印技艺,AI技术也是孔凡湛创新推广端砚文化的“利器”。“这是不久前,我利用AI辅助制作的端砚成品。”孔凡湛手拿一块砚石,指着上面雕刻的诗句说,在端砚上雕刻切合主题的诗句,是提升端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的重要方式之一。现在将砚石主题、雕刻思路“喂”给人工智能体,能帮助创作者更快地将诗词创作出来,“更切合主题,效率更高。”

近年来,孔凡湛还制作了多个推介端砚的短视频,在各社交平台大力推广,至今已有超10万人次浏览。

梁志勇:“往上提往下降”助端砚破圈

“如何让端砚文化在新时代下焕发新的活力,这是近年来业内人士一直在思考、探索的课题。”全国技术能手、广东省高级工艺美术师梁志勇深耕端砚行业多年,在行业新旧传承、产业升级关键期,探索出自己的见解,那就是“往上提”和“往下降”相结合,两端齐抓带动端砚文化进一步“破圈”。

“85”后梁志勇师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端砚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程文,大学毕业后回乡扎根端砚行业。他所说的“往上提”,是指要坚守端砚作为艺术品、收藏品的高端化路线,要做精做强,持续提升端砚作品的质量和技艺水平。

为此,梁志勇用匠心精神钻研端砚雕刻技能,在继承程文大写意、大刀阔斧风格的基础上将线条柔化,加入现代设计元素和文字艺术,形成个人风格。其创作的作品频频获得国家、省级奖项,个人夺得首届全国文房四宝用品制作职业技能竞赛雕工决赛第一名。

而“往下降”即是找到端砚与当代生活的连接点,实现生活化转型走进千家万户,让一般人都买得起、用得起。“结合国人审美和消费需求的转变,将端砚繁复的雕刻风格转为简洁、质朴的风格,突出砚台实用性。”梁志勇说,他正在研发一批设计简约、性价比较高的实用性端砚,如学生砚、礼品砚,以此下沉市场,扩大消费群体。

同时,梁志勇注重培育端砚行业复合型人才,引导团队年轻人开发端砚文化教育课程,与青少年宫合作开展研学课程,让孩子们在游戏、拼图、开盲盒等玩乐中认识端砚、喜爱端砚。

梁志勇告诉记者,端砚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年轻一辈将担起责任,在传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让千年端砚文化赓续不断,在新时代增添新韵。

来源:知肇分子一点号

相关推荐